寒冷的冬日,在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街道七里村芦蒿生产大棚里,一台芦蒿收获机正在进行作业。一旁,收割下的芦蒿鲜嫩碧绿,透着一股清香。经过近两年试验,八卦洲芦蒿初步实现移栽和收获环节机械化,填补了芦蒿机械化技术空白。
这台小小的“机械能手”,是栖霞区近年来以八卦洲特色农产品芦蒿机械化生产为抓手,积极摸索推进特色农业机械化与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栖霞区的田地间头,广袤田野如同“舞台”,芦蒿扦插机、芦蒿采收机等农业机械装备各类农业机械装备驰骋阡陌,农业现代化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机械帮忙,农民转型“一身轻”
芦蒿是栖霞区农产品中的明星产品,八卦洲街道种植芦蒿约2万亩。“这么多田块,没有机械帮忙简直不敢想。”八卦洲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芦蒿生产费工费时的特点使种植户收益难以增长,尤其在当前用工贵、用工难的大背景下,机械化种植技术装备是芦蒿规模化生产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目前人工栽植效率约为每天每人0.3亩,移栽环节每亩的人工费约达400元;而机械化栽植生产试验结果显示,机械化移栽作业后,每台装备作业时只需要2名工人,栽植环节人工费可降至为160元每亩,显著降低了人工费支出。
许多芦蒿种植户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名技术管理员。尽管还是种地,但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还可以享受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栽植工作强度也降低了!”一名农户高兴地说。
专家扶持,田地连起“实验室”
芦蒿“机械换人”三年试点项目,是栖霞区为传统芦蒿种植农业插上的一对科技“翅膀”。
2020年以来,栖霞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摸索推进特色农业机械化与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全力争取市级资金,开展芦蒿“机械换人”三年试点项目,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协调联系,邀请相关专家为栖霞区农机产业转型工作出谋划策,针对芦蒿栽植和收获环节开展生产试验工作,降低芦蒿生产人工成本。
建立芦蒿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制定耕栽管收机具配置方案、开展机械选型优化试验、举办机械化技术装备现场演示……田地连起了研究所里的“实验室”。“通过这些研究,我们逐步积累了一套芦蒿机械化生产模式经验,这为我们进一步开展芦蒿生产装备研发优化和示范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栖霞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新变,加快提升农机化率
除了芦蒿外,栖霞区也在其他农业农机化生产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推广。2021年,全区特色农机化率由2020年的56.16%提升到2021年的64.38%,其中,设施农业农机化率增长23.3个百分点,畜牧业农机化率增长19.9个百分点,林果业机械化率增长4.8个百分点。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小小的芦蒿,打开了产业转型的“新切口”。2022年,栖霞区将积极探索特色农机社会化服务和特色农业种植“宜机化”之路,设立八卦洲特色农机服务中心,开展芦蒿移栽机和收获机示范推广,试验芦蒿垄作和基质栽培模式等,全面提升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 福建福州: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全方位推进地方高质量发展超越
- 辽宁抚顺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
- 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发布 南京以总体满意度排名第一
- 立案20件!安徽严查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
- 陕西消保委发出“五一”消费提示 按需购买防浪费理性消费树新风
- 养元饮品一季度净利润下降 今年上市公司买理财规模降至近五年最低
- 失守3000点!沪指重挫逾5%创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两市跌停股票超700只
- 一季度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2.8%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4%
- 今年以来露营活动火爆“出圈” 露营从专业小众走向休闲大众
- 香港47人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 法官首次披露:11人拟认罪
- 日本冲绳水坝发现千余枚哑弹 皆为美国制造
- 中新网评:“动态清零”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群体
- 国台办:在沪台商台企踊跃捐款捐物 捐赠物资及现金合计超1097万元
- 看抗疫“高亮瞬间”一秒变漫画
-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一座弹药库起火 现场传出疑似爆炸声
- 【数据图解】一季度经济运行亮点丨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