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用好“科技”和“人才”,蓄力助推江苏张家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01-27 13:02:01  来源: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江苏省张家港市用好“科技”和“人才”这两大引领产业发展的动力,持续树强“定向培养”品牌,为农业农村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大力推广农业四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新亮点、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一、加大人才培育,为农业农村储备人才“能量”。

定向培养“永久牌”本土农业农村人才。张家港是全省最早实行“校地合作,定向培养农业农村人才”的县级市,2010年就开始定向培养十年计划,2020年又开启新一轮五年定向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计划,目前与扬州大学累计合作招生290名,毕业218名。毕业生按照“优生优先、双向选择、全员分配”的就业安排原则,统一分配到各镇(区)的村(社区)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基层农业农村人才数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该定向培养模式由省厅提炼摘编在2021年11月26日的《江苏农村要情》。

挖掘培育各类“土专家”。一是开展乡村振兴技艺师初、中、高级职称评定工作,让职业农民中的一部分“田秀才”“土专家”,得到社会认定;目前张家港市有高级3名,中级6名乡村振兴农业类技艺师。二是乡土人才培养集聚行动,用三年左右时间,引育20名左右姑苏乡土人才(农业专业类)。2021年,张家港市确定了2名兴农科研英才,2名兴农技术能手,2名富民经营标兵,配套130万项目资金,升华项目对人才的吸引。

提升农技人员业务能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业务培训,每年超过60%左右的农技人员接受5天40学时的异地脱产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承担1-2个科技专题研究,提升业务技术能力。培育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典型。

二、建好项目和基地,为农业农村插上“科技”翅膀。

高标准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体系项目,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开展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蔬菜、葡萄2个综合示范基地,桃、梨、稻麦(2021年新增)3个推广基地),产业体系项目实施成效有数据、看得见、推广得开。

中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遴选稻麦、瓜菜、果品和水产355户示范主体,20名专家和37名技术指导员,开展绿色高效技术的进村入户工作,建设2~3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主推技术到位率98%。

因地制宜遴选确定主推品种和技术,确定试验示范基地。根据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遴选发布主推品种和技术(2021年15个品种和24项新技术),2021年有33家基地列入当年度农业四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开展面上农业四新技术推广,奖补资金208万元。

三、扩大宣传途径,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宣传推介。

承办和举办各级各类品鉴会和产业研讨会,搭建好各类科技产业交流平台。举办“莓”好“橘”集冬令特色果品品鉴会、优质早熟梨品比等活动,集中展示农业科技成果。

各类征文推荐,培树科技典范。选送7篇文章参加《乡村振兴科技在行动-科技强农故事100篇》征文活动,其中获二等奖1篇,三等奖3篇,以及最佳组织奖;席利锋同志获“农技耘APP推广应用突出个人”。

关键词: 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