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洗发水瓶等塑料制品容器会使人发胖,这些普通塑料容器中存在着11种可导致体重增加的化学物质。
科学家在饮料瓶、厨房海绵和护发素等日常塑料用品中发现了11种化学物质,它们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挪威科技大学研究人员观察了34种不同的塑料制品,分析它们含有哪些化学物质。
结果显示,他们在这些产品中发现5.5万多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并确定了629种物质,其中11种是已知扰乱新陈代谢的化学物质。实验表明,普通塑料制品中含有一种混合物质,可能是人体超重和肥胖的一个相关且被低估因素。
长期以来,专家们认为大多数塑料化学物质会残留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现实情况更加严重,尤其是一些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会渗出大量塑料化学物质,并直接进入人体。同时,此前研究也表明,一些塑料含有干扰人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也被称为“致肥物”,可能会影响人体发育和生育能力。
目前最新研究表明,这些化学揗也可能是体重增加的原因之一。实验室中发现三分之一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能促进脂肪细胞发育,这些产品中的物质能重组前体细胞,使其变成脂肪细胞,进而迅速增加和积累更多的脂肪。
然而,一些塑料制品含有已知的代谢干扰物质,它们还会诱导脂肪细胞生长。研究人员称,这意味着塑料中含有目前尚未查明的化学物质,会一定程度地干扰人体储存脂肪的方式。很可能不是双酚A之类的常见物质导致了代谢紊乱,这意味着除了我们已知的那些塑料化学制品之外,还有其他的塑料制品可能会导致超重和肥胖。
目前,肥胖是世界上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会诱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此外,超重还会增加我们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例如:新冠肺炎的影响。全球大约有20亿人超重,其中6.5亿人被列为肥胖人群,这其中有很多原因,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显示,塑料化学品很可能是之前未考虑到的一个因素。
潜在导致人体变胖的物质包括:邻苯二甲酸盐和双酚A,但最新研究表明,还有更多的物质会引发这些问题效应。邻苯二甲酸盐和双酚A物质因其对生殖、神经和免疫功能的潜在影响而闻名,但动物研究也表明,生命早期接触此类物质也可能会晚期体重增加。
一些制造商现已减少产品中使用“致肥物质”,但这些物质在人类日常消费品中仍然很常见。因此,识别和理解生活方式之外的其他环境因素地控制肥胖至关重要,鉴于人体内分泌系统控制着食欲、饱腹感、新陈代谢和体重,接触导致内分泌紊乱的化学物质就是其中一个因素。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
本文来自新浪科技,作者:叶倾城,36氪经授权发布。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 福建福州: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全方位推进地方高质量发展超越
- 辽宁抚顺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
- 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发布 南京以总体满意度排名第一
- 立案20件!安徽严查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
- 陕西消保委发出“五一”消费提示 按需购买防浪费理性消费树新风
- 养元饮品一季度净利润下降 今年上市公司买理财规模降至近五年最低
- 失守3000点!沪指重挫逾5%创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两市跌停股票超700只
- 一季度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2.8%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4%
- 今年以来露营活动火爆“出圈” 露营从专业小众走向休闲大众
- 香港47人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 法官首次披露:11人拟认罪
- 日本冲绳水坝发现千余枚哑弹 皆为美国制造
- 中新网评:“动态清零”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群体
- 国台办:在沪台商台企踊跃捐款捐物 捐赠物资及现金合计超1097万元
- 看抗疫“高亮瞬间”一秒变漫画
-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一座弹药库起火 现场传出疑似爆炸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