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全域创新的“创”思路 2022-02-18 12:57:01  来源:钱塘新区报

2022年,杭州市钱塘区将加快推进全域创新、全域智治、全域美丽、全域共富,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全面展现高能级战略平台的政治担当。推进“四个全域”,钱塘有底气,在多年的发展中也积蓄了雄厚的“资本”,如今的钱塘,既是创业沃土,也是创新高地,借着亚运之年的东风,更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在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展现作为,树立样板。

厚植区校友谊 产学研合作结硕果

坐拥14所高校,25万名在校师生,“家门口”的这一独特资源,该如何发挥作用?

我区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全面深化“14+2+N”区校合作战略,建立14位区领导“1+1+1”组团式联系高校机制。强化政策保障,修订区校合作和“校友经济”专项政策,进一步激发区校合作动力。强化数字赋能,便捷高效链接区校需求。挖掘各高校优势特点,打造校友经济亮点,畅通产学研堵点,全力推动区校融合发展。

发挥人才优势 打造校友经济产业园

捷诺飞生物、美迪凯光电、联川生物、沃镭智能、缦图摄影……这些耳熟能详的创新创业领军企业,站在其背后的正是区内高校杰出校友的身影。“校友经济”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

我区以钱塘高校校友总部联盟为依托,吸引校友投资钱塘。2021年全区建成校友产业园2个,浙江传媒学院校友产业园自2021年4月开园以来,已入驻企业100家。中国计量大学校友产业园2021年7月开园以来已入驻企业20家,全年累计引进落地校友项目153个。

深挖特色优势 推进区校深度合作

借助中国计量大学科技园扩园契机,牵头推动科技园项目落地河庄街道,迈出高教园区资源辐射江东片区的第一步;以“办好一个节、宣传一座城、招引一批人、孵化一个产业”为宗旨,联合浙江传媒学院举办浙江大学生电影周活动,积极导入影视类文创产业;利用浙江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优势和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专业优势,推进浙江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设计产业创新中心项目落地……14所高校学科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是钱塘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和独特优势。

“围绕各高校的特色优势,未来将有更多的区校深度合作项目逐一落地。”钱塘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圈 打通产学研融合发展“最后一公里”

高校院所、创业团队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如何让这些“养在深闺”的创新成果完成转化和应用推广?

我区创新举措为科研成果寻找“婆家”,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贷”,为竞拍成功的企业预授信贷额,努力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圈,打通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钱塘区实现授权发明专利2369项,并推动杭州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浙江协同创新研究院、钱塘Q-bay、巢生资本创新中心、华岩国际孵化器等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已促成成果转化项目105个,科创成果顺利落地、开花结果。

“顶配版”平台打造产业发展前沿阵地

作为全省重点谋划的“顶配版”产业平台,“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被赋予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厚望。我区航空航天、高端生物医药两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以大项目谋大发展,在平台内汇聚一批领军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将平台打造成产业发展前沿阵地。

航空航天产业被喻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新一轮科技产业和革命角力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区将航空航天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推进。2019年4月,航空航天产业平台入选第一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名单,开启发展新征程。

2021年3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迎来全球首个订单,首单5架客机的RAT门(应急发电机舱门)正是由航空航天“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中的浙江西子势必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制造。距离该公司不远的艾美依航空,则将突破重点放在了航空航天制造装备上。目前,艾美依航空在飞机自动化调姿对接、机器人制孔、自动化钻铆等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像西子势必锐、艾美依航空这样的航空高科技企业正在我区加速集聚。与此同时,浙江大学航空制造高端装备研究中心、中科院技物所杭州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的科研力量支撑也日益强化,助力航空航天产业健全“科技+研发+人才+总部”的全方位创新体系。

生物医药产业则被誉为“永不衰退的朝阳产业”,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被许多国家作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2020年4月,我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一举奠定在杭州的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地位。

要在约一万亩的土地上建立起千亿产业集群,谈何容易?但杭州医药港有信心、有路径、有项目,在航向千亿的征程中蹄疾步稳。2021年,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营收450亿元,完成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占全市一半以上,总投资232.6亿元。开工建设项目24个(“152”项目、省重点项目分别为3个),总投资130.2亿元。这样的成绩,让平台在新的一年里有了更大的底气和气势。

除了“大好高”项目接踵而至外,中科院医学所的落地生根,更是钱塘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落脚两年来,中科院医学所不仅在我区建立了核酸适体筛选中心、浙江省肿瘤智能诊断与分子技术诊治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上消化道肿瘤诊治技术研究中心,还与凌科药业等企业在创新药研发上开展合作,高能级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日渐显现。

杭州医药港切实发挥平台内大院名所和领军企业的龙头集聚效应,累计引进企业1400多家,坚持创新链、生态链、人才链、政策链、金融链、服务链“六链融合”发展,聚焦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数字医疗、产业链配套服务业、医美及大健康五大重点发展方向,整合上游研发和技术服务、中游工艺开发及中试放大、下游生产及销售等各阶段服务资源,“一站式”生物医药研发创新生态圈已基本形成,产业发展动能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逐步成为钱塘乃至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深化产业大脑 建设未来工厂

未来的工厂应该是什么样的?是触摸按钮一键启动生产,还是实时监测预警、实现无人化的智能管理体系?这些想象正一点点地在我区变为现实。

走进澳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澳亚生物”)的数字化车间,可以看到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生产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等软件对药品在车间投料、制造流程、在线称重、自动传输、包装刻码、数据采集等核心关键环节进行一体融合流程控制,实现了覆盖实验室信息管理、车间生产设备、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入库、销售出库等全流程生产数据及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智能化管理。这里,就是澳亚生物的“未来工厂”。

作为浙江省首批3家、杭州市唯一的“浙江省药品生产智慧监管‘黑匣子’工程试点企业”,澳亚生物基于业内药品数据难以实现完整性、可靠性的“痛点”,实施了省内首个无菌药品冻干制剂数字化车间项目,促使企业从粗放型人工监管向精细化智能监管转变。“未来工厂”采用工厂物联网架构,利用互联网、生产全流程信息融合等技术,将生产及管理过程智能化,缩短生产过程中的执行时间,不仅能降低成本,提高产能,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性。

事实上,除了能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未来工厂的建设,还能减轻员工的工作强度,增加其工作幸福感。2021年以来,我区已成立未来工厂建设联盟,“未来工厂”多项指标全市领先。除了澳亚生物,我区还有统合电子(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统合电子”)、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以下简称“长安福特”)等多家公司于2021年通过“未来工厂”认定。

在统合电子的工厂车间内,有一个一体化、可视化的智能化车间升级的信息化支撑体系,车间现场集合了计划物控、异常预警、产品溯源、生产大数据等功能模块,与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软件进行数据交互,并采用触摸屏、液晶看板等多种交互手段,改变了车间内工人四处奔走的忙碌景象,大幅度实现自动化覆盖,提升了员工的工作舒适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无独有偶,长安福特的生产车间也加快了“未来工厂”的建设,在生产数据收集、过程跟踪、数据报表分析、数字孪生应用等几方面部署。比如,AGV(自动导引车)运行轨迹“数字孪生”项目利用数字技术对物体、系统、流程的信息进行实时映射,完成虚拟仿真的过程,使整个系统、流程变得透明、可视化,运行机理一目了然,对场地观测和工程设计、设备检修有极大帮助。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促进了我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的步伐,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数据显示,2021年我区累计建成5G基站1909站,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100%;培育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共42家,总量全市第二,获认定7家,总量并列全市第一。(郝爽 张雪依)

关键词: 360安全网址 上海网站 设为主页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