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人培训超30人感染新冠!背后的保健品公司是啥来头? 2022-02-27 14:24:24 来源:36氪
高举直销大旗 2月21日下午,武汉突发疫情。网络中流传的一份包含三名阳性检测人员行程的“报告”显示,三人均于2月18日-20日在武汉凯莱熙酒店及江岸区华清园小区某室,参与了如新化妆品公司组织的员工培训。 此后,疫情开始扩散。截至2月24日12时,武汉市累计报告的2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22例均为该培训班学员。 而2月22日至24日,北京市累计新增的14例本土病例里,则有13例为参加该培训班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山东青岛24日累计通报的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及石家庄的一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与该培训班有关。 目前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该培训班共有66名学员参加,组织者为如新公司的经销商——上海舍耀市场营销服务中心。 据参与培训班的内部学员描述,这是一场“会议性培训”,并非任何级别都可以参加,吃住都是公司全包,档次也高;而一张涉疫消费图鉴也显示这次培训过程中,学员活动范围涉及武汉七个区,遍布热干面店、藕汤店、星巴克、烧烤店、足浴店等消费场所。 一张网传的培训员工合照显示,会上无人佩戴口罩,员工之间也未保持社交距离。 由于“培训中会有接受表彰的人带领全场齐喊口号”的声音,有网友发出质疑:“如新是传销公司吗?” 如新官网显示,其由三个美国人创立于1984年,是一家主营个人保养品和营养补充品的企业,总部位于美国犹他州。1996年,如新成功在纽交所上市。 不过,与网友们怀疑的传销有所不同,如新一直以直销企业的形象示人。根据官网信息,其销售人员工资计算方式是按直销员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向直销员按月支付报酬。相关计算公示为直销员所得报酬=报酬计算基数(直销员销售额÷(17%+1)×90%)×报酬提取比例。 而在将业务拓展至中国后,如新还曾于2006年获得了由商务部发放的第一批中国直销经营许可证。 拿到直销牌照的当年,如新就获准在中国上海8个区开展直销业务。两年后,商务部再次批准其在北京所有18个区和上海全部12个区开展直销业务。 目前,如新已经是全球五大直销巨头企业之一,并获美国《直销新闻》杂志连续第五年授予直销业最佳雇主称号。福布斯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2月10日,如新集团员工数达2.6万人。 另据商务部网站,目前如新在中国包含分支机构25个,服务网点225个,直销产品121种,直销培训员190人(在册190人,注销365人)。 饱受争议的19年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19年在华业务的开拓后,大中华区对如新集团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天眼查显示,早在1993年,如新就成立了上海如新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7万美元。2003年,如新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十年后公司的财报显示,中国大陆营收超10亿美元,已经成为了其全球最大的收入市场,在总收入中占比约为32%。 2014年,如新成立30周年时,其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大中华创新总部园区在上海落成,该创新园区位于上海工业综合开发区的最核心地带,耗资近5亿元;2018年底,如新又在上海投资近4亿元扩建二期项目,足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不过,近几年如新集团在华收入呈下降趋势。不久前公司刚披露的财报显示,2021年其在总营收同比上涨4.41%的情况下,中国大陆地区收入却同比下降9%。即便如此,中国大陆仍能占到总营收的超21%,是如新全球营收占比最高的地区。 与此同时,涉嫌传销、洗脑的争议也一直伴随着如新集团。 反传销人士李旭告诉雷达财经,根据《禁止传销条例》,不管打着什么旗号,只要同时具备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三个特征,就涉嫌传销。而从过往的报道事实来看,如新三点全中。 2007年,黑龙江晨报曾报道称,当地两名执法人员经他人介绍进入如新黑龙江分公司内部,发现其需缴纳1300元入门费后才能成为会员,且该公司还以发展下线拉人头的方式进行经营活动。 2014年1月,人民日报在三日内连发三篇文章揭露如新骗局。报道中提到,若想成为如新直销员需要先购买如新产品;如新还会根据产品销售数量和所发展的下线人数,将直销商分为7级;如新公司的奖金制度包含层级提成、产品零售提成和额外奖金。所谓的层级提成,指公司直销成员可以获得六代以内下线销售额的提成。 此外,人民日报称如新时常组织大型聚会对直销商进行“洗脑”,通过制造榜样,利用群体效应进行精神控制。“在北京市郊某酒店举办的“2014 NU SKIN星峰大会”现场,被表彰的人依次走上讲台,大声嘶吼带领全场齐喊口号。台下近2万人则手持玩具手掌跟着鼓拍,气氛狂热。” 而在第三篇文章发布的当日,原中国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就声明称将对如新涉嫌在华传销展开调查。2个月后,如新因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超产品范围从事直销、夸大产品功效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个别销售人员存在擅自直销、欺骗及误导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没486万。 受此影响,如新集团股价一度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腰斩。 2019年,一位年仅34岁的如新销售人员甚至因生病期间拒绝就医,坚持喝“如新果汁”排毒,导致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不幸身亡。根据其家属提供的公开资料,如新内部有清楚的八级业务分销,仅最底层的一级市场就有至少16个人。 不过,尽管长期负面新闻缠身,但如新似乎并未更改其内部的销售制度。 从近年来曾与如新有过接触的网友爆料来看,如新内部还是有着明显的职衔之分,新人加入需先交“会费”,想要升职就需要多拉下线,且随着团队营业额的提升,头部代理者的奖金也会逐级增加。对此还有“6代5%”的说法,6级代理商,每级都有营业额5%的领导奖金。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入伙如新的销售员,对自己的“事业”格外痴迷。 “我的妻子通过她的朋友接触了一个美国如新的化妆品,前期只是使用,现在开始像打了鸡血似的要做到什么级别,一年挣多少钱,出国游……我妻子的朋友也是一样的亢奋,几个家庭目前正常的生活轨道已经偏离。”李旭向雷达财经展示的一份聊天记录显示,一位家在安徽亳州的网友曾因妻子误入如新而向他求助。 该网友称,妻子前后囤货自购冲业绩,大概花了15-20万。 直销传销界限模糊 如新集团和传销有啥差别?李旭认为,其中还有讨论的空间。 “如果按照05年颁布的两部条例,也就是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我们国家只开放单层次的直销,而禁止多层次的团队计酬模式。”但直销本身也有自己的矛盾点,“如果没有这种多层次激励机制,直销可能就没人去做了。” 李旭指出,实际上不仅是如新,基本上所有的直销企业都在用多层次的计酬模式。而区分是多层次直销还是传销的一个关键点在于,企业的经营模式是以卖产品为主,还是以拉人头为主。 另外,相对于传销来说,直销属于特许行业,有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牌照,所以相对来讲监管上会严一些。比如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直销企业只能在设有分支机构的区域进行活动,这意味着直销人员有自己专门的区域,如果跨区则涉嫌违法。 在此基础上,李旭坦言,直销行业也有自己的不少问题。根据李旭的总结,直销行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是如上所述的跨地区经营。部分企业在某省没有备案,却也有市场人员在开展直销活动; 二是企业挂靠。某些直销企业接受外面贴牌产品,在跟公司商量之后,以系统的名义开展直销业务,这样就导致有些不法分子以直销经营许可证为幌子、以开展“直销经营”为借口,许以高额回报,引诱、哄骗相关人员参与,搞非法传销活动。 三是虚假、夸大宣传。直销企业大多数产品是保健品、化妆品。“大家一定要谨记‘保健食品不是药,盲目相信没疗效’。” 对此,除喝“如新果汁”身亡的案例外,《北青报》还曾报道称,一名24岁身患慢性病的少女轻信如新宣传话术后,吃了四年如新产品,最终却从“红斑狼疮”吃成了尿毒症。 四是改变店铺加直销员的传统直销模式,搭建网上商城,以社交电商、新零售的消费返利模式,有的涉嫌传销和非法集资。 据李旭介绍,2019年天津权健事件后,直销行业收到很大冲击,基本上所有的企业业绩都有所下滑。同花顺iFind显示,2018年如新在大陆的营收尚有8.86亿美元,此后连年下降,至2021年跌至5.68亿美元。 再叠加近两年的疫情,很多直销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行业整体较为萎靡,人员流失严重。于是就有了针对线上的转型,“现在一些直销借鉴了微商、社交电商等等,在线上建商城。但也有不法分子打着新零售的旗号,进行涉传活动,其中有部分原来就是做直销的,为了更快提升业绩进到涉传的新模式里去了。” 至于直销行业中的线下培训活动,李旭称,也是普遍现象。“它产品卖这么贵,如果不靠炫富、树立偶像这种做法去进行所谓的‘洗脑’,很难会有人尽心尽力去卖。” 雷达财经搜索如新官网发现,其标注为“王牌”的ageLOC黄金生态圈家庭套装,零售价为9375元;“普通食品”栏目中最便宜的如新华茂升源固体饮料,也要320元。财报显示,如新集团毛利率2013年曾达到84.08%,即使近年来有所下降,2021年也依然高达74.95%。 而直销行业垂直媒体直销视界负责人康浩然则表示:“如果你要让直销行业不开会,那简直难以想象。”其透露,一场几千人几万人的招商会(线下培训),甚至能直接产生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收入。
屡陷传销质疑的如新集团,因为一场将新冠“散播”至全国多地的培训活动,再一次被置于聚光灯下。
据了解,截至2月24日12时,武汉市累计报告的2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22例均为此次如新培训班学员。此外,北京、青岛、石家庄等地发现的新增病例中,也有多例与该培训班有关。雷达财经统计发现,该培训班共计66人,目前曝出的与该培训班相关的病例,已超30例。
对此,如新集团在官方微博中回应称,此次活动为经销商自行组织,未向公司申请报备,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已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暂停湖北省所有的线下培训,将进一步调查并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不过,这并未能平息外界的争议。事实上,自1998年进军中国市场以来,如新曾多次被官媒点名批评,并有数位“受害者”站出现身说法,而他们披露的公司内幕,显示如新的销售模式具备入场费、拉人头、团队计酬这些典型的传销特征。
为何这样的一家企业,至今仍能屹立不倒?且2021年还能在大中华区斩获5.69亿美元的销售额?
综合来看,李旭认为,如新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比其问题更突出的涉传企业,还有太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雷达财经”(ID:leidacj),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保健品公司
相关阅读:
- 新捷途X70S颜值与实力全面升级,将于4月29日发布预售
- 奶茶行业品牌多、竞争大 冰雪时光靠什么赢得掌声?
- 千千惠生活全国上线“随心退”功能,消费者可无条件随时退款
- 杭州临平区:创建市场疫情防控“三色”预警分类管理机制 动态防控监测预警
- 海南开展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联合执法行动 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 河北保定市场监管局创新应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原料新鲜 用料扎实 冰雪时光稳扎茶饮下沉市场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
- 浙江杭州:西湖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
-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排查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 福建福州: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全方位推进地方高质量发展超越
- 辽宁抚顺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
- 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发布 南京以总体满意度排名第一
- 立案20件!安徽严查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
- 陕西消保委发出“五一”消费提示 按需购买防浪费理性消费树新风
热点

资讯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