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奋斗的姿态最美丽——湖州吴兴2021年工作回顾 2022-03-01 14:01:37  来源:吴兴区人民政府

企业车间机器运转、建设工地塔吊林立、交通要道车轮滚滚、河港码头忙碌运作……高质量赶超发展的路上,奋斗的姿态最美丽!放眼湖州市吴兴区各地,奋进的脚步正踏出明媚春光,交织成一支支激昂的发展进行曲!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忠实地记录了奋斗者的足迹。过去五年,是吴兴迎接大战大考、抢抓重大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吴兴区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吴兴、科创新城、产业强区、幸福家园”建设,真抓实干、拼搏奋进,谱写出高质量赶超发展精彩篇章。

释放新活力,需砥砺奋进;提升首位度,要砥砺前行。今年,吴兴确定了“扛起主城区担当、彰显首位区风采”工作总定位,接下来,将旗帜鲜明地践行“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的工作原则,通过改革提速、产业提效、乡村提档、服务提质等新举措,奋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书写美好吴兴新篇章。

荣耀篇

2021年工作回顾

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稳中向好

攻坚推进“五区联创”“十大专班”,在全市率先引进百亿级三一装载机高端制造业项目,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夺得首轮投资“赛马”激励。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完成工业低效土地收储4028亩。“鲲鹏行动”顶尖人才、国家“单项冠军”企业和省级“未来工厂”实现“零”的突破。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达83.6亿元,为全市外贸出口增长贡献9个百分点。西塞“科学谷”、阳山“时尚谷”和太湖实验室全面启动建设。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探路前行

两辆“共富班车”在吴兴“首站发车”,28.7万名群众“上车”入座。“主动找、分级救、协同帮”社会大救助机制全省推广。村社医保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高血压、糖尿病“两慢病”全周期管理入选省级试点。“双减”政策稳步实施。偏远农村收寄快递全覆盖。区图书馆开馆运营,创成首批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建成启用全省标准最高的5A级婚姻登记中心。新增3万名大学生及各类人才就业吴兴、安居吴兴。

吴兴山水清远图不断展露新颜

“一塘十山十漾”公园规划建设全面开启。南塘漾、吉山等7个未来社区列入省级创建名单。40个准物业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53处零星独幢房屋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推进土地连片治理,完成垦造耕地5460亩,复垦建设用地1133亩,东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跑道养鱼+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全省推广。贯通南北、连接城乡的湖山大道顺利通车。西塞山旅游度假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列入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低碳试点创建区县。

数字化改革引领迈出坚实步伐

数字经济系统考核居全省第五名,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考评走在全市前列。“服装(童装)产业大脑”“人才项目全链通”等应用成为全省优等生,11个应用被纳入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1”清单。“退役职通车”应用入选省数字社会案例集。“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交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列入全省4个试点之一,“综合查一次”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专报刊发。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在全省44个工业大县中列第五位。

亮点一大展宏伟之志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五年不懈奋斗,地区生产总值从800.5亿元增加到1135.6亿元,年均增长7.3%。财政总收入从91.6亿元增加到16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53亿元增加到109.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3%和19.8%,增幅持续领跑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0166元和4227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6︰1。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年均分别增长9.6%、13.8%和18.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4.3和9个百分点。招引万邦德新材、海亮文旅等5亿元以上项目117个,竣工投产72个。列入实施类省重大产业项目60个,总量居全省第一。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平台入选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吴兴经济开发区列入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丝绸小镇、美妆小镇获省级特色小镇命名。三次实现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大满贯”。

亮点二大行破立之举产业质效迭代升级

纵深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亩均税收实现翻番。改造提升金属新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下降10.5%。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14家,居全市第一。数字产业、智能装备、健康时尚和休闲旅游产业迅速崛起,跻身全国三大化妆品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14.6和36.1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持续壮大,拥有市级“金象金牛”企业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上市公司8家,税收超亿元企业达10家。启动全国首个“万物智联”先行区建设,数字经济综合指数、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列全省第一梯队。5家企业入选省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亩产效益”领跑者名单,38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建筑业总产值居全市首位。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列入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前50强,入选国家4A级景区5个,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落户吴兴。建成高标准农田13.8万亩,引入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65个。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区。

亮点三勇走创新之路改革开放活力迸发

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逐渐成为常态,“一网通办”可办率达100%。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部实现“最多80天”审批。全省首创小微企业园“标准房”制度。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开办“4小时、零费用”办结,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居全市第一。先后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破千亿元。重组成立五大区属国企集团,3家企业获AA+评级,净资产突破600亿元。连续3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竞相涌入,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18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到745家。自主培育省级以上人才101名、企业研发中心和研究院112家,引育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6个。出台“人才安居工程”,招引大学生9.7万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2万名,入围全省创造力十强。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两次在吴兴区举行,高铁湖州东站正式获批,沪苏湖高铁、湖杭高铁、湖杭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扎实推进,五年实际使用外资13亿美元。先后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进出口总额达658.6亿元,年均增长21.1%。网络零售额达1824亿元,占全市50%以上。

亮点四巧筑品质之基城乡面貌精彩蝶变

城市化步伐加快,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3%。东部新城迅速崛起,较上一轮人口普查新增常住人口13万人,新建住宅面积105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43.1%。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完成城中村改造项目73个,拆除违法建筑1507万平方米,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优化。16个小城镇焕发新魅力,织里镇、埭溪镇获评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织里镇连续九年获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优秀单位。湖州城市大脑吴兴平台建成使用。市级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创成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区。空气优良率较五年前提升17.4个百分点,PM2.5均值下降43.2%,入太湖水质连续14年稳定在Ⅲ类以上标准,获评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秀区。城镇生活垃圾总量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中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第一名。

亮点五谋立为民之本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每年新增可用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着力帮扶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学前和义务教育段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全覆盖,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公立医院、城市医联体改革纵深推进,基层就诊率上升5.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88%,健康浙江考核实现“三连优”。列入全国首批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文体设施更加完善,省级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高到2.81平方米。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二批全国试点区建设。城乡实现同质饮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0万元。全市首创慈善共富基金。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100%。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不断深化,助力四川青川全县脱贫奔小康。

亮点六弘扬实干之风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更加坚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建议、提案办理满意率均达100%。咨询委、法律顾问组作用有效发挥,政府与工会联席会商机制逐步完善,政务更加公开透明,创成全省首批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基本建成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定期研判重大平台、重点工作,形成争项目、争资金、争试点、争荣誉浓厚氛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5项。有效管控政府性债务,规范政府投资、购买服务等行为,从紧安排各项支出,推进全面从严理政。滚动开展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两个排查见底”行动,推动各类风险化解在平时、处置在未发。形成“洗楼”排查、精密智控、“人、物”并防闭环机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成效明显,疫苗接种、实战演练扎实高效,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可达20万人,持续守住了“健康绿”。

展望篇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书写新的历史。作为湖州的主城区、首位区,吴兴区接下来将深耕“主城”发展,用好“滨湖”资源,守好湖城“根脉”,突出集群集聚,推动“产业发展”走前列、作示范,着力打造产业集群生态圈、科技创新策源地、营商环境最优区;突出宜居宜业,推动“生活品质”走前列、作示范,着力打造新活力城市、新枢纽城市、新青年城市;突出全面全域,推动“生态文明”走前列、作示范,着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各类社会关系的友好;突出联合联动,推动“深化改革”走前列、作示范,着力打造更多最佳应用、迭代完善治理体系、持续探索创新经验;突出共建共享,推动“共同富裕”走前列、作示范,着力打出惠民实招、重塑分配制度、提炼先进典型;突出重构重塑,推动“平安稳定”走前列、作示范,着力构建新目标体系,确保群众满意。

展望1:打造浙北再崛起的主要增长极,汇聚“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的奋进力量。坚持经济强区、产业兴区。通过五年奋斗,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500亿元台阶,财政总收入突破25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经济总量跻身浙江省第一方阵。

培育高能级平台阵地。坚持产城融合,全力打造省智能物流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成国家级高新区。拓展织东平台,构筑绿色智造新高地。提升埭溪、东林两大功能区块,联动发展美妆小镇,创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释放世界乡村旅游大会品牌效应,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优化提升丝绸小镇,推进高铁板块乘势崛起,高品质打造东部城市门户。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攻坚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精准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链主型企业,创成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全力争创两业融合国家级试点。深化绿色智造,推进智能物流装备、电子信息、精品童装、时尚美妆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基本成型。

培育数字化新兴业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布局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千兆光纤全覆盖。发展壮大高端线材及高效电机、第三代半导体等标志性产业链,培育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优化布局人工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构建形成“4+3+X”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体系。

培育农文旅融合产业。深入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高质量打造美丽农场100家、“未来农场”30家。加速一二三产融合,推动田园公园化、劳动运动化,美丽乡村绽放美丽经济。联动推进西塞山旅游度假区、世遗溇港和乡旅小镇文旅品牌建设,深化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560亿元,年均增长15%。

展望2:打造新势力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彰显“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的创新品格。坚持人才强区、创新强区。通过五年奋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真正成为“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

增强创新载体支撑力。深入实施“五谷丰登”计划,推进西塞“科学谷”争创绿色低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阳山“时尚谷”成为长三角时尚之心,太湖实验室创建省级实验室,推进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质增效。加快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150家,培育行业领先未来研究院10家以上。

壮大企业创新主引擎。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培育一批高成长、高技术的“双高”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协同创新,合力打通技术攻关通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以上,确保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5%。

培育创新人才生力军。依托“鲲鹏行动”“海智计划”“南太湖精英计划”等人才引育工程,大力引进一批顶尖领军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构建高层次人才战略图谱,集聚补强产业链的高端创新创业团队,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力争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7万人。

升级创新创业生态链。深化人才新政4.0版,创新项目、资源一体化高效配置体制机制,全面完善研发创新、生活休闲等配套服务体系。打造市区一体知识产权数字化产业园,力争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形成“投贷奖补”联动机制,让吴兴真正成为创新蓝海、创业沃土、创客乐园。

展望3:打造长三角中心的枢纽门户区,展现“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的开放活力。坚持开放合作、改革赋能。通过五年奋斗,基本形成“六网三新一融合”现代化高品质综合交通体系,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重要节点,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各领域改革,打造“重要窗口”区域样本。

坚持交通先行。融入“轨道上的湖州”,建成运营高铁湖州东站,实现到上海、杭州、苏州“一站式”直达,全面形成长三角主要城市“1小时通勤圈”。畅通主干路网,湖杭高速、104国道埭溪段改建等工程建成通车。完善“通江达海”内河航道网,布局通用机场,推进智能交通,创成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坚持开放协作。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规划布局,加强与上海自贸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动,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协作区。积极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融入环太湖科创带建设,加速产业、生态、民生一体化进程。统筹推进组团式援疆、山海协作和对口合作,全面实现“帮扶所需、吴兴所能、优势互补、协作共赢”。

坚持内外循环。高标准建设外资集聚平台,打造优质项目落户首选地。着力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两大国家级试点,鼓励企业借力造船、借船出海。强化市区联动,盘活整合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城楼宇空间,大力发展城市新经济新业态。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历史街区和爱山、织里等商圈,全力打造东部新城商业新板块,构建新时代消费之都。

坚持改革引领。聚焦发展所需、民生所向,打造数字化改革多跨场景应用,加快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资源要素更多向优势领域、优势产业、优势项目集聚。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就近能办”,以最强政策供给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投资最放心”的营商环境最优区。

展望4:打造环太湖明珠的宜居生态区,谱写“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的共富乐章。坚持城乡融合、绿色共富。通过五年奋斗,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城乡风貌建设、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迭代升级,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

建设绿色满园新城乡。高品质打造东部城市生态廊道,基本完成老城片区2000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区改造,构建全域未来社区,与南太湖未来城互促共进。实施“三地”联动改革,打造“主导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繁荣兴盛”的未来乡村。着力减污降碳,创成省低碳试点区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创成国家级“无废城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共享富裕美好新生活。开展“扩中”“提低”行动,促进高质量就业,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探索特色化教育,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让每个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区中医院建成运行,区人民医院创成二甲医院。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完善社保、医保、住房等综合保障体系,构建育儿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传承文化文明新风尚。开展文化遗产复兴行动,统筹推进毘山、下菰城遗址公园建设,擦亮菰城历史文化品牌。重塑丝之源、茶之源、书画之源和湖学文化标识,融入全省“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全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礼堂、百姓健身房等文体设施提质扩面,着力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服务圈”。实施文化铸魂工程,让“吴兴好人”“道德楷模”的文明之光照亮城市底色。

争当基层善治新样板。加快形成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省级标准化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网格员职业化。打响基层社会治理“吴兴样本”和镇域治理“织里经验”,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发展。着力防范安全生产、金融等各领域风险,建立健全常态管控与应急响应有机融合的基层治理机制。优化职责、下沉权限,形成整体智治格局。

关键词: 关于党的故事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党支部人数一般不超过多少人 党支部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多少人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