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饮料行业巨头麒麟控股正式宣布以约10亿美元的价格,将其与中国企业华润集团合资的华润麒麟饮料(China Resources Kirin Beverages)40%股份出售给中国投资机构普拓(Plateau Consumer Ltd)。
同样是来自日本的另一饮料巨头朝日控股也逐渐退出了在中国的饮料业务。过去数年间,朝日控股不仅接连出售在中国的农业、牛奶公司以及康师傅饮品公司的股权,还转让了所持有的青岛啤酒股权。在华经营的过程中,朝日控股旗下啤酒业务发展并不顺利。从2014年开始,啤酒产量就一直处于大规模下滑的态势中。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大批跨国企业来到中国投资办厂,其中以日本企业最多,“日本制造”在中国市场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整个1980-90年代堪称“日资时代”。但自2008年之后,日本公司开始陆续将部分生产能力撤出中国,松下、东芝、西铁城、村田制造所先后关闭部分在华工厂。最近比较知名的例子,则是2021年9月,进入中国30年的大连东芝工厂宣布停产;今年初,日本相机品牌佳能在珠海已经运作32年的工厂终止生产。
日资工厂的关停与中国产业迭代升级的步调一致
从电子行业蔓延到了快消行业,日资企业的“撤退”多次引起媒体关注。梳理一下这些日资企业撤退的情况,可以看出一条明显的脉络:日资工厂的关停与中国产业迭代升级的步调一致。
分析撤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当初因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而来华投资的日企,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已经难以维系,不得不向劳动力价格只有中国五分之一的东南亚国家转移。例如,2013年,优衣库产品的90%的都在中国生产,到2021年,由中国的代工厂提供的产量下降到50%。第二种是,因为产业技术升级而转型,如佳能因为手机替代数码相机而关闭了珠海工厂。
前两种情况属于产业升级迭代的必然规律,大部分是一种主动性的撤退调整,即使在日本国内也会发生。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第三种情况:中国制造的崛起将日本产品逐步挤出了市场。
最典型的是家电产业。家电曾经是日本的骄傲,上个世纪80、90年代,松下、索尼、东芝、日立、三洋、夏普为代表的日本家电产品淹没了中国市场,但到2000年的时候,美的、格力、海尔、创维、海信、TCL等一系列中国家电品牌成了市场主角,日本家电企业不仅全面溃退,甚至连品牌与技术都出卖给中国企业,如中国的美的收购东芝家电业务的主体,海信收购东芝的电视业务。《日本经济新闻》曾经发文称,这是一种悲哀。
日本家电企业败退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本质的原因是中国超级规模的市场体量带来不一样的“玩法”,这是日本企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庞大的市场需求带给中国企业前所未有的规模效应,使它们得以将产品单价降低到日本企业无法承受的地步,任何高品质的优雅在“价格屠夫”面前都不堪一击,日本家电业首先在中低端市场被挤压出局。后来在高端市场的战争中,松下花费巨资布局等离子电视,而中国企业选择了液晶路线,后者再次凭借规模经济成功击败前者。
不仅仅是家电,几乎大部分消费类产品,日本产品曾经拥有的性价比优势,在如今的“微利时代”都消失殆尽。从家电到啤酒,都可以看到这个脉络。
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正好为日本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那是不是说,在中国是“日资时代”已经结束了? 这个说法并不正确。 从产业结构角 度看,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正好为日本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我们看到,一些主动变革,踏准中国市场节奏的日本企业正迎来黄金时期,中国市场成为它们增长最快速、利润最丰厚的市场。
欧姆龙公司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主要从事液晶背光板等光电子器件,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革新,2018年苏州欧姆龙工厂正式宣布破产。但与此同时,欧姆龙扩建上海控制器二期工厂,将产能翻倍,因为欧姆龙看到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光电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工控设备的需求会产生爆发式增长。如今,随着中国工业互联网浪潮的到来,欧姆龙的PLC等产品供不应求,而且价格是中国国产的3倍以上,今年1月份,欧姆龙又宣布商品价格全线上调10%—20%。中国一些行业类媒体无奈地说,因为欧姆龙的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国用户不得不接受其涨价。
去年底,东芝(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宫崎洋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芝关闭了大连工厂就说东芝要撤出中国,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宫崎洋一认为,近30年来,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突飞猛进,产品质量非常好,有了非常惊人的进步,但中国和日本制造业企业在不同领域仍会有各自优势,今后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补充对方短板。目前电子元器件对东芝集团在中国的营收贡献最大,约占营收的四成左右。
所以,可以认为,由于中国产业升级的需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高端半导体领域,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在中国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的压力,日本大型半导体巨头在中国的步伐“小心翼翼”,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如Ferrotec Holdings、RS TECHNOLOGIES等趁机发力在中国扩大生产,甚至受到中国投资者的青睐。如,Ferrotec的Quartz(精密石英件)业务在中国大陆拥有约40%的市场份额,而且Ferrotec控股的两家公司宁夏盾源聚芯、杭州中欣晶圆正在准备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2021年12月1日,海通证券发布了杭州中欣晶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辅导备案报告,拟登陆A股市场。2022年1月18日,光大证券发布了宁夏盾源聚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辅导情况公告,公司拟在A股上市。
可以这么说:在中国,“日资时代”没有结束,只是旧时代结束了。但日本企业如果犹豫不决,贻误时机,对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前景没有充分的认识,那么Game Over也完全是一种可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言谈霓虹”(ID:chenjiu5931),作者:JPINS,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 发力蛋制品 劲仔食品小蛋圆圆鹌鹑蛋入围iSEE全球创新品牌百强榜
- 新捷途X70S颜值与实力全面升级,将于4月29日发布预售
- 奶茶行业品牌多、竞争大 冰雪时光靠什么赢得掌声?
- 千千惠生活全国上线“随心退”功能,消费者可无条件随时退款
- 杭州临平区:创建市场疫情防控“三色”预警分类管理机制 动态防控监测预警
- 海南开展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联合执法行动 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 河北保定市场监管局创新应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原料新鲜 用料扎实 冰雪时光稳扎茶饮下沉市场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
- 浙江杭州:西湖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
-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排查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 福建福州: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全方位推进地方高质量发展超越
- 辽宁抚顺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
- 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发布 南京以总体满意度排名第一
- 立案20件!安徽严查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