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市传闻不断的Keep终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本次发行,Keep选择了高盛和中金公司作为联席保荐人,募集的资金计划用于研发、健身内容的开发及多元化、品牌宣传及推广、一般企业用途及营运资金。
虽然在招股书中并未披露费用构成、最新留存率等数据,但我们仍得以窥见其近些年的经营状况,一个矛盾又迷茫的Keep也呈现在眼前。
9个月亏损近7亿,不见用户增长的水花
就像市场意料的一样,Keep截至目前仍未盈利。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9月,Keep的收入分别为6.63亿元、11.07亿元、11.59亿元。
同一时期,其经调整净亏损分别达到3.66亿元、1.06亿元、6.96亿元。
2020年,由于疫情刺激居家健身需求上升,Keep收入大幅增长,实现了亏损的收窄,但进入2021年情况又急转直下。
关键的原因之一在营销费用的骤增。
2021年1-9月,Keep销售及营销开支花费了8.18亿元,而2019年和2020年这一数字分别仅为2.96亿元、3.02亿元。
其中品牌及营销推广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分别为1.91亿元、1.78亿元、6.63亿元。
2021年8月,Keep官宣易烊千玺成为品牌代言人。那花了这么多钱做营销,效果如何?
粗略来看,虽然存在季节性变化,但Kee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整体处在增长之中。
图片来源:Keep招股书
不过,从各季度同比增长率中不难发现,除2021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Kee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展现较高增长外,其余时间增长率维持在30%以下。
数据来源:Keep招股书;制表:洞察IPO
再将数据放大至年度便更为直观。2019年及2020年,Kee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分别约为2177.3万人、2973.4万人,同比增长约36.57%。
而2021年的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约为3435.8万人,同比增长仅15.55%。
大手笔的费用砸下去,却不见增长提速的水花,原因何在?
互联网上有一个经久不衰的笑话,每当有人提问跑步机的购买推荐,就会有人回复,“一定要买大的,这样才能挂更多衣服”。
虽然是玩笑,但却能反映出一个很普遍的事实:大部分人并没有长期坚持运动的毅力,甚至在购买了昂贵的跑步机、办了几千块的健身卡、置办了全套的运动装备,并信心满满地立下flag后,也只是让这些装备在角落里“吃灰”而已。
而Keep的生意,恰恰是要对抗人类的懒惰。
目前来看,Keep的收入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自有品牌产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广告和其他服务。
图片来源:Keep招股书
不得不说的是,在上述三项主要业务中,Keep均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矛盾的Keep,做深还是做大
由于Keep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健身这一相对小众的垂直领域,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或许比扩大用户群体更加容易。
但成立8年、已融资9轮的Keep,在资本的裹挟下却只能往“做大”的方向狂奔,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拉新促活。
图片来源:Keep招股书
上线之初,Keep定位是专业的健身软件,内容多是平台自制的录播课程,常见形式是一位或几位教练在纯白色背景前演示动作,仅配有计时和动作提示声,没有背景音乐也没有互动。
这种形式无疑让本就枯燥的健身运动更显单调,在增加用户粘性方面表现不足,且极容易被复制。
所以近几年,Keep不断地尝试做直播、签网红、做社区。并先后签约了帕梅拉、周六野、韩小四等一众健身方面的“顶流”。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网红达人并未与Keep进行深度绑定,在B站、小红书、微博等平台都可以搜到相关视频,粉丝数和播放量都与Keep不分高下。
图片来源:Keep、哔哩哔哩、小红书
即使他们会在Keep上发布独家或者首发视频,Keep也很难做到买断优质健身内容,从而形成壁垒。
而其他的签约明星、运动员及网红,要么粉丝寥寥,要么发布几条动态后就不再更新。
因此Keep的社区一直反响平平,推荐的热门话题最新讨论帖甚至停留在2021年9月,目前最热门的话题阅读量也不过300万+。
社区热度、黏度不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Keep的广告收入。报告期内,Keep的广告和其他服务收入分别为1.16亿元、1.32亿元、1.4亿元,占比仅为17.5%、12%、12.1%。
与大部分App相比,keep的广告收入占比较低,直接影响到了Keep的利润水平。另一方面,广告收入低也与付费会员增长艰难有关。
毕竟,在真正能吸引用户长期使用的专业性方面,Keep似乎也处在一种尴尬境地。
目前,Keep上的课程大多都是不需要器材的基础课程,显然无法满足有进阶需求的专业人士,但健身小白往往又没有坚定毅力,很多人下载全因一时冲动,或存有“下载就等于练过”的心态。
社区用户粘性不足,又没有专业度上的不可替代性,对付费内容依赖度颇高的Keep,业绩增长难有起色。
但是Keep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扩大会员专属范围,将此前部分免费动作详解、训练计划等变为付费会员专属后,Keep的会员渗透率实现了一定增长。2019年到2021年,Keep的订阅会员从80万增加到了330万,会员渗透率从3.5%增加到9.5%。
订阅会员增长拉动了收入水平的增长,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9月,Keep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分别为1.51亿元、3.38亿元及3.8亿元。
先不说“扩大会员专属范围”从而提高渗透率的做法是否具备持续性,随之而来的消费者投诉也让Keep陷入尴尬。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Keep的5600多条投诉中,绝大部分针对的是会员自动续费问题。
有消费者称,Keep在会员到期前三天就自动扣除了下月的会员费,在7天免费体验未结束前就扣费,更多的人抱怨Keep每次自动扣费前并没有明显提醒。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根据《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自动展期、自动续费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以及展期、续费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等。
投诉的声音太大,让人不免疑问,难道Keep的会员渗透率提升靠的就是这样的“暗度陈仓”?
供应链、竞争环境危机四伏
订阅会员和广告收入显然无法覆盖经营成本,Keep的目光又瞄准了电商。
从手环、体重秤起步,Keep又陆续推出了智能单车、跑步机,以及包括健身装备、服饰及食品在内的配套运动产品等,这些产品的收入也逐渐占据Keep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报告期内,Keep自有品牌产品收入分别为3.96亿元、6.37亿元、6.39亿元,占比分别为59.7%、57.5%、55.1%。
不过,由于Keep的产品都为贴牌生产,毛利率并不高,报告期内分别为35.27%、36.27%、29.26%。
对比主营健身器材的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康力源近60%的毛利率,或是安踏体育2021年上半年达到63.16%的销售毛利率,自有品牌产品虽作为Keep最大收入来源,但毛利率却相形见绌。
业内人士更担心的,还属Keep并无自有供应链,可能面临的风险已有前车之鉴。
2021年以来,美国互联网健身品牌Peloton股价大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供应链限制影响,导致运动设备部分毛利率大幅下滑,最终导致2021年的销售毛利率由上年的41.34%下降至28%。
此外,Keep面临的问题还有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华为、小米、苹果等纷纷进军线上健身市场,2020年苹果上线fitness+;2021年10月,小米领投了家庭健身科技品牌野小兽;华为运动健康上线大量健身课程,而会员月费仅需15元,比Keep低了4元。
上述线上健身品牌,本身便拥有智能设备基础支撑,在运动交互技术方面存在先天优势,且已拥有数量庞大的使用者,与Keep的距离或仅是平台搭建和用户体验。
如今线上健身行业早已不是一片蓝海,无论在招股书,还是2019年轰动一时的《Keep的困顿与终局》中,都能感觉到Keep的迷茫。
如何定位?健身社区?课程平台?亦或是电商?Keep的发展规划仍处于混乱的状态。
2015年底,一篇有关Keep创始人王宁的采访文章提到,在Keep内部从来不会有超过6个月的计划出现。
但时间已过去7年,现在的Keep选择上市,本着对投资人负责的义务,公司则需要有更加明晰的发展方向。
虽然目前看来,Keep仍在摸索具体的路线。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2018年Keep曾推出线下健身空间Keepland,但也被曝出仅一年便关闭了全部上海门店。
递表前夕,Keep宣布所有线下健身场馆统一升级为“Keep优选健身馆”,主打49元团课。据媒体报道,降价首周满课率达80%,部分门店满课率高达95%。
可以看出Keep仍在不断尝试,只是时间不等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市场空间均会被不断争抢、积压。被评价为“没有盈利模式”的Keep想要接着试错,未必能得到投资者的包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洞察IPO”(ID:dongcha-ipo),作者:杨紫薇,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 发力蛋制品 劲仔食品小蛋圆圆鹌鹑蛋入围iSEE全球创新品牌百强榜
- 新捷途X70S颜值与实力全面升级,将于4月29日发布预售
- 奶茶行业品牌多、竞争大 冰雪时光靠什么赢得掌声?
- 千千惠生活全国上线“随心退”功能,消费者可无条件随时退款
- 杭州临平区:创建市场疫情防控“三色”预警分类管理机制 动态防控监测预警
- 海南开展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联合执法行动 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 河北保定市场监管局创新应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原料新鲜 用料扎实 冰雪时光稳扎茶饮下沉市场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
- 浙江杭州:西湖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
-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排查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 福建福州: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全方位推进地方高质量发展超越
- 辽宁抚顺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
- 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发布 南京以总体满意度排名第一
- 立案20件!安徽严查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