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刚落幕,冰墩墩成了新的顶流。有媒体报道,有人为了买到冰墩墩,在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门口彻夜排队。
就在几个月前,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川沙女明星”玲娜贝儿的周边也曾引发过这种热潮。
再往前的星巴克猫爪杯,再再往前的情人节全色口红套装……
人们追捧、热炒,把正常的商品定价越炒越高,他们消费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背后的符号和虚荣。
新的流行被一波波创造,潮流icon永无止境,资本赚得盆满钵满,只有年轻人的钱包被反复收割,一边忍不住剁手,一边在还信用卡的时候痛哭流涕。
这样痛苦循环的消费主义陷阱是否没有尽头?
消费主义陷阱:一种被创造的需求
如果你跟我一样也是社交网络重度用户,时常感觉没有Lululemon不能练瑜伽,不喝蓝瓶咖啡没法开启神志清醒的一天,不在家放一排盲盒就感觉没着没落,恭喜你,我们都曾落入过消费主义陷阱。
挣脱一种迷思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了解它,为它祛魅,最终跨越它。
要知道,仅仅三四十年前,我们的父母辈的吃穿用度还必须凭票购买:上到电器家具,下到米面粮油,连给家里人做衣服都需要先攒上足够的布票。
这就是市场供不应求的结果,所有的商品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消费主义”。
而今天,无论是在超市、便利店还是百货商场,货架上的东西永远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消费品市场永远供过于求。
资本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利,只好开始主动为消费者创造需求。
换句话说,就是市面上可能有一万个商家在跟我做同样的商品,但我就有本事让你心甘情愿地非买我的不可。
于是商家开始不停地给你讲故事并创造一种社会风潮,仿佛只要是买了它,你就是方圆五百里最有品味的人;
你就是社会指导阶层,CBD里的精品男人/女人;你就会通体舒畅、精神满足,晚饭都能多吃两碗……
从社会学上说,这种行为可以统称为“炫耀性消费”,它古已有之,但在前消费社会,只是上流阶级用以展示自己地位的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起源于欧洲的甜品都做的齁甜。
因为欧洲本身不产糖,所以中世纪时只有不差钱的贵族能消费得起进口的糖。往死里给甜品加糖,是贵族们炫耀自己财力的方式。
而在现在,由于物质水平的大发展,人人都可以进行一些“炫耀性消费”,甚至因为怕被人认为老土、跟不上时尚、穷,基于人际交往和社会压力,也会被动地消费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我的一位学历、收入、外表都是人中龙凤的朋友,背地里却因为这种炫耀性消费寅吃卯粮、捉襟见肘,她经常对我说:“我也不想买,可是没有办法!”
真的没有办法吗?
破除迷思:物品无法逆转人生
提出“地球村”这一著名概念的传播学巨匠麦克卢汉曾说:“广告使消费者神魂颠倒。”
广告通过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方式让消费者相信,有了它们推销的产品,就等于有了罗曼蒂克的爱情、用之不尽的金钱、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极有品质的幸福生活。
抽离出来想想,其实每个人都懂,以上这些“美好”,除了靠自己本身的努力,没有一件是能纯靠“买”实现的。
有的人确实容易沉迷幻境,试图通过买买买改变人生,最终除了户头空空,什么也没有被改变。
而有些世界观还未形成的青少年,则结结实实跳进了消费主义陷阱,沉迷于物质带来的虚荣和幻觉,走上了自甘堕落的道路。
2014年,《OBSERVE海外文摘》刊登了一篇名为《“水手服”的桃色经济》的文章,里面提到日本许多经济并不贫困的女高中生做“援交”,只为了买奢侈品和化妆品。
图源 :东京女子图鉴
但这些青春少女的人生,会因为多了几个大牌包包和化妆品就变好吗?
显然不会。
有些人反而会因为这些其实无关紧要的东西,在人生的重要关头走向错误的分岔路口,从此一路摆烂下去。
跳出陷阱:买前请三思!
一个标价一万五的LV手袋和十五块的帆布袋,在使用价值上并没有任何不同。
但我们都知道,这一万五后面,还包含了身份认同、社交价值和审美价值。
所以很多情况下,“消费主义”是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典型,是人们主动跳进去的陷阱。
既然明白消费是被创造出来的,消费品并不能改变人生,至少可以破除“我必须拥有XXX”的物质崇拜,转变一个观念,即你是物品的主人,而不是物品是你的主人。
但要完全摒弃只为快乐的消费是不可能的,有些东西摆在那里你就是特别想买,不买感觉人生就要灰暗无光了。
那么以下几个方法不妨用起来。
为非必要消费限时、限量
今天伐开心要买包包,刷掉信用卡余额;明天深夜EMO,线上血拼刷掉一个月的工资……
这样情绪冲动购物等于反复为银行打工。
月初时给自己定下非必要消费的金额和份数,比如一个月一件,不超过月工资的25%,多退少补,把这部分的钱压缩到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比例,然后适当奖励自己。
把消费当成一种投资
这段时间,买基金和买股票的人的脸能比韭菜还绿,买奢侈品包包的反而支棱了起来。
当然这并非常态,但也能提醒人们,消费潮流不能只是买着爽。
无论是毛绒玩具还是杯子、口红,就算加价消费,之后也会迅速折旧,变得一文不值。
但如果把消费当成一种投资方式,对其深入研究,当消费品的主人,说不定买包包也能成为一种跑赢通胀、大盘和经济增长率的投资工具。
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要买
很多女生都有几十支口红,可都只长了一张嘴。但产生重复购买的原因只是因为出了一个新联名/新包装/新色号。
这种对可买可不买的商品的收集,不仅是对自己金钱的浪费,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尝试一次对新品的“断舍离”,先把手头的东西用完,再按需购买,节省空间、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你掌控了消费的主动权。
减少无目的的“闲逛”购买
对许多人来说,去shopping mall逛街、躺床上逛某宝,是他们重要的休闲方式,但这种没有目的的购物很容易产生“冲动消费”,即“看着好看就买了”。
然后高高兴兴买回家,才发现这个东西并没有什么用。
而减少这种“无意义”消费的方式就是在每一次消费前确定好目标并执行。不要逛街前想着只买一条裤子,最后抱回家三条裙子、五件上衣和六个包包。
把工作时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劲儿用到消费上来,保管不会再大买瞎买。
写在最后
人们会竞相消费追逐潮流、奢侈品,最终掉入“消费主义陷阱”,其根本原因是“身份焦虑”,即害怕因为自己的不合群,被群体和社会排除在外而产生的焦虑感和不安感。
它和外貌焦虑、身材焦虑、职业焦虑一样,普遍存在于每个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社会里。
人不可能一辈子不行差踏错,一辈子不受到物欲的蛊惑。
所以,也不必为有“焦虑”而焦虑,接受它、管理它、不让它兴风作浪,以致危害到日常生活,就是面对“消费主义陷阱”的最佳状态。
关键词:
- 发力蛋制品 劲仔食品小蛋圆圆鹌鹑蛋入围iSEE全球创新品牌百强榜
- 新捷途X70S颜值与实力全面升级,将于4月29日发布预售
- 奶茶行业品牌多、竞争大 冰雪时光靠什么赢得掌声?
- 千千惠生活全国上线“随心退”功能,消费者可无条件随时退款
- 杭州临平区:创建市场疫情防控“三色”预警分类管理机制 动态防控监测预警
- 海南开展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联合执法行动 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 河北保定市场监管局创新应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原料新鲜 用料扎实 冰雪时光稳扎茶饮下沉市场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
- 浙江杭州:西湖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
-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排查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 福建福州: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全方位推进地方高质量发展超越
- 辽宁抚顺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
- 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发布 南京以总体满意度排名第一
- 立案20件!安徽严查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