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快到了冬装还没发货,超长预售我受够了!” 2022-04-05 11:28:20 来源:36氪
“预售”一词顾名思义,指消费者需在产品上市之前预先付费,而商家在预售达到一定量后才投入生产并发货。在愈发方便快捷的电商平台,预售的做法原先仅限于部分制作繁杂的商品,但最近预售现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95后”的白领岳珊坦言,自己在经历几次超长预售后,已经将“预售”两字从网购生涯拉黑。 “我3月2日在电商平台下单了一件上衣,销售界面并没有显示预售字样,但付款之后,却显示‘4月1日发货’,等了一段时间后看到商家确实没有发货,我便退款了。北京的春天本来就很短暂,如果要等一个月才收到货,穿不了几次就得压箱底。”岳珊表示,自己经历过的预售少则一两个星期,多则两个多月。“这种情况直接导致我对网购的热情大大降低。” 宝妈倩倩则是在给孩子买衣服的时候遇到了多次预售情况。“我1月份通过某微信小程序买的一件小裙子,却写着4月才能陆续发货。”倩倩表示,由于预售时间长加之孩子的尺码变化快,许多家长都拿不准预购的衣服尺寸,而一些商家还在预售时赫然标注“如无库存,不接受任何因为延期,在发货后提出的换码要求”。“对于部分手工作品,这几乎是圈内共识,许多商家都会提出诸多要求。” 据了解,目前网上销售的商品对于预售的标注不一。有些商家在商品标题中清晰标注,有些则是在产品说明中附上一行小字,有些在加入购物车时备注发货时间,而最难以让消费者接受的则是在付款后才显示发货日期,甚至将发货时间一改再改。 “如果提前清楚告知了预售时间,我还是可以接受,但如果购买时不告知预售,或者标注不明显,就会造成心理很大落差。”倩倩说。 在社交平台上,“讨厌预售”的话题已经有超过740万浏览量,网友们对于动辄预售、超长预售的形式吐槽连连。“好讨厌预售!没现货就不要上架好吗?”“一直不发货,催客服回复说发货时间不确定,只是退货太便宜他们了!”“啥都要预售,怕是都被惯的!” 据网友称,如今的预售期限已从7天、10天变成了14天、30天乃至45天。《奇葩说》辩手冉高鸣也在短视频平台吐槽:“商家不想积压货物,我理解,但我2月份买的毛衣,显示4月10号之前发货,这是几个意思?您是缺真羊毛,还是缺我这个‘傻羊毛’?” 就此话题发言的不止消费者,也有商家。有商家直言,自己承受的库存压力较大,从而不得不采用预售的方式。 成都的李先生是一家线上女装店的主理人,谈及预售,他对中新经纬表示,商家往往比消费者还着急发货,主要是女装尤其冬装的货品成本、仓储及维护成本较高,一旦压货则涉及资金较大。“由于工厂有起订数量限制,我们不敢随便做货,只有在粉丝群预热后订单数据有了起色,才会上架、开始制作。” “一般的电商卖家分为进货和做货两种,进货的店铺则货期跟着上游批发商走,自己无法左右,有时很难按照预计时间出货;而自己做货的商家,从面料选择到生产、出货的环节众多,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增加好几天货期。”李先生进而解释道,自家店铺的正常货期在一周左右,但如遇面料物流等问题则可能延长至10-14天,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会打好提前量,并清楚地告知消费者。 目前,已有平台对超长预售进行监管和约束。据媒体报道,拼多多对预售期超过七天的产品一律不在平台进行优先展示;此前淘宝也有规定,对预售产品不予优先展示。 李先生直言,曾有某网红商家因自行更换工厂,迟迟发不出货,导致投诉众多,最终被平台惩罚。“消费者可以以商品详情页面的说明,以及客服的承诺为证据,如超出承诺日期未发货则可以向平台提出投诉。” 针对部分商家在设置预售后单方面延期发货,甚至取消发货的情形,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对中新经纬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如未违反商家所规定的购物原则,商家在没跟消费者沟通并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修改发货日期及单方面撤单,均是严重的违约行为,商家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消费者可以通过与商家协商和解、向销售平台反馈、向消协及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进行维权。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导致预售时间一再延长的原因较为复杂。“有部分商家出于逐利目的,将预售模式作为营销宣传和流量增长的手段,而延迟交付商品在享受库存压力减轻的同时,也不用承担退换货等损失,到头来让消费者为超长预售买单,这显然有商家转嫁风险的嫌疑。” 付一夫表示,客观地讲,预售这种以销定产的方式有其合理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店铺缓解成本和库存的压力,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发货时间被一延再延,势必会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损害其合法权益,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李旻亦认为,超长预售是一种不合理的措施,这一形式单纯地增加了消费者的购物风险,却未给消费者带来任何的购物便利。“消费者预售时往往会支付全款或者所谓的‘定金’,在预售期间,消费者购物需求一旦改变,受损失的往往是其自身。” 针对部分商家盲目预售、恶意延迟发货等行为,付一夫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有关部门应当强化对电商平台的监督,加强对平台和商家的刚性约束;同时应畅通投诉渠道,简化处理流程。此外,电商平台也应该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超长预售的不良行为,利用信用等级管理、黑名单等手段来敦促商家尽快整改,继而助力电商行业更加高质量发展。” “平台应限制最长预售期限,针对超出最长预售期限的商品不予上架。同时,平台应要求商家针对预售商品的价格、期限、质量、发货日期、退货条件等方面,在销售页面进行明确规范。并且,平台应当建立便捷的投诉通道。”李旻建议。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中岳珊、倩倩为化名)
“冬天买的衣服快到夏天了还没发货,预售是在考验我对店家的忠诚度吗?”“谁说顾客是上帝?现在的卖家才是!”近期,有关网红电商预售的话题引发了大量讨论,多名网友表示对随处可见的预售已逐渐失去耐心。
预售到底是商家的无奈之举,还是转嫁风险的钻空子行为?律师表示,单方面延期发货甚至最终不发货的行为属于严重违约。对此,业内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畅通投诉渠道。
冬天的毛衣春天还没收到,超长预售有多闹心?
▲电商平台上的预售商品
▲社交媒体截图
商家:压货成本大,数据高了才敢上架制作
▲资料图
业内:呼吁电商平台健全预警机制
▲资料图
关键词: 我受够了
相关阅读:
- 发力蛋制品 劲仔食品小蛋圆圆鹌鹑蛋入围iSEE全球创新品牌百强榜
- 新捷途X70S颜值与实力全面升级,将于4月29日发布预售
- 奶茶行业品牌多、竞争大 冰雪时光靠什么赢得掌声?
- 千千惠生活全国上线“随心退”功能,消费者可无条件随时退款
- 杭州临平区:创建市场疫情防控“三色”预警分类管理机制 动态防控监测预警
- 海南开展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联合执法行动 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 河北保定市场监管局创新应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原料新鲜 用料扎实 冰雪时光稳扎茶饮下沉市场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
- 浙江杭州:西湖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
-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排查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 福建福州: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全方位推进地方高质量发展超越
- 辽宁抚顺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
- 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发布 南京以总体满意度排名第一
- 立案20件!安徽严查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
热点

资讯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