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职场上那些“爱抬杠”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2022-04-13 16:34:25  来源:36氪

说起“抬杠”,你是不是想当然认为就是那种抬杠成精,啥事都要和别人抬杠的人?

他们不管别人说什么,都先反驳或者先挑刺再说,似乎总想通过挑剔别人来显露自认为的优越感。这种抬杠的确是让人躲之如瘟疫,不招人待见。

但我这里说的“抬杠”,是指不人云亦云,具有批判和怀疑精神的员工,他们不迷信权威,总能给团队的决策加上最后一道安全锁。

今天跟你分享我的亲身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

我们部门原来有个男生Tony好像就有“抬杠”的基因。

记得有次工作汇报结束,我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时,大部分人心里想的是快点结束会议,嘴上齐齐说“没问题!”。

只有Tony在一旁悠悠的说:“不好意思,Amy,你刚才说的项目,我有一点没太听清,你说的新产品是5月份还是6月份上市?”

Amy面露不悦:“我刚说了,可能5月份,也可能6月份,还没最后定,但好像不太重要吧!”

Tony不紧不慢:“你还记得吗,5月份全球大领导要来中国视察工作?”

Amy一甩头:“那又怎么样?两件事不冲突啊,Tony,你非要跟我抬杠吗?”

Tony认真地说:“这个杠我可能还真得抬一抬,我猜到时候我们所有人会为接待大领导而忙得人仰马翻,哪有精力腾出来准备新产品上市!”

话音刚落,其他人频频点头,大家立刻想起来之前每次大领导来访,公司上下严阵以待,绝不含糊的情形。

Amy想要反驳却又无话可说,只好将新产品上市时间敲定在6月份。

那之后我发现,Tony经常在大家讨论项目热火朝天时,泼上一瓢凉水,提出一些问题或质疑,而这些通常是大家没想到的。

我对这个小伙子开始刮目想看,别看他表面喜欢唱反调,钻牛角尖,但是思考问题细心全面,又敢于表达出来,是个有潜力的人才。

后来我慢慢将一些重要的工作或项目交给Tony独立完成,他和其他部门打交道,也总能将问题问到点子上,使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员工如果要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最重要的就是拥有较高的格局和管理思维:

看待任何问题,都能往深层次琢磨和思考,而不是停留于表面;同时学会从大局出发,细心学习和发现。

用领导的视角看待和解决问题,才能为自己有一天成为领导做好准备。

02

曾经有个老板叫Mike,在他离开中国准备回欧洲总部时的欢送会上,之前的下属都发出临别赠言,那让我记忆非常深刻。

在一段视频中,一个曾经的下属饱含热泪地说:

“我们特别恨Mike,因为他总是在挑战我们,和我们抬杠,但我们又特别爱他,因为他永远是对的!”

就连跟Mike同级的另一位高级副总裁也不无感慨地说:

“每次开管理会,Mike就对我们部门挑剔,无论我如何解释,他总是步步紧逼,最后我们不得不重新梳理工作流程。但我更要感谢Mike,因为他的这种挑战和鞭策,使得我们部门的工作效率一直在提高。”

我自己也深有同感,在追随Mike的那段岁月,是职业生涯中自我提升最快的阶段。

为了不断接近和达到Mike的要求,我必须倒逼自己持续,持续,持续地改善,以至于我最后必须想在Mike之前,在他提出新要求时,我早已自发自觉地将工作做到了那个标准。

有水平,有内容地挑战和抬杠,给人们提供了一面自省的镜子,帮助我们找到认知的局限和盲区,最终有利于自我提升和改进。

要么做一个如此牛逼,可以照耀和鞭策他人的人;要么做一个面对质疑,胸怀乐观和开放的人。

03

如果一个团队每天都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那这注定是个失败和平庸的团队。

我曾经被任命负责领导公司层面的一个大项目,项目组成员由我在公司中任何一个部门中指派。

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让项目顺利且高质量完成的团队。

我当时的做法是每周举行一次项目进展会,与团队成员交流和沟通各种想法以及不同意见,包括正面与负面的,尤其收集反对声音和观点。

和那些永远认同你的想法的人相比,其实爱抬杠,爱唱反调的人做了最有价值的工作。

所有他们认为不太对的地方,都会用图表或数据表示计划执行后果的各种可能性,以及可能会遭遇的风险。

一看这就是他们花了很多功夫和精力研究出来的,甚至熬了通宵。

没有这些反对观点和意见,我们的计划很可能因为缺乏深思熟虑而出现失误和风险,以失败告终,甚至为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不管后来证明唱反调者的意见是否完全正确,那些爱抬杠的人还是扮演了有价值的角色,因为他们迫使我们对问题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全面考虑。

没有反对和质疑声音的团队,要么是一潭死水,混吃等死,要么是离心离德,各怀鬼胎。而你是要在沉默中死亡,还是要在沉默中爆发?

写在最后:

这里说的“抬杠”,是说对问题和事情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并非指那种不识相、不懂气氛、不合时宜、又往往与你表达目的无关的回复。

尤其当公司业务高速发展和扩张时,需要的正是那种具有批判精神和风险意识,能够站在公司角度多思考和谋划的“抬杠”员工。

锻炼自己全方位多角度看待问题,就不能只停留在第一层面,要透过表面进行深层次思考,网上有个有趣的例子:

一个人,看到苹果只想到这是苹果,这个人是一个基层员工;

一个人,看到苹果会想,这是谁的苹果,这个人是个低层主管;

一个人,看到苹果会想,这个苹果为什么在这里?这个人是一个高级主管;

一个人,看到苹果会想,这样的苹果值不值钱,这个人是老板。

思维的宽度和格局的高度决定了你最终会走多远。

记得,在低头做事的时候,一定记得抬头看一看天空。

关键词: 怎么样了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