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和现实生活是两个世界,大多数人对此或许有同感。
但到了都市情感剧的创作中,这种“不同”却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甚至掩盖了。金句频出、话题漫天的热播剧们,积极地看待,是它们把握到了现实生活的痛痒点;如果换一种角度,答案恐怕未必乐观:呼啸而至、大同小异的视点背后,是群起、跟风、拼贴、复制的创作讨巧。
语言类节目的式微已是前车之鉴,犹如年终“段子总结”“热搜开会”的内容,在短短几分钟的节目里尚显得立足艰难,更不必说动辄几十集起步的剧集创作。观众需要的也很简单——给我个花时间看下去的理由。
这一篇集中谈都市情感剧创作中的情节设定问题。
活在热搜里的影视剧桥段
1、情节不够,热搜来凑
这话说来苛责:“源于生活”已经成了都市情感剧乃至诸多关涉现实题材创作的遮羞布。
只要曾经出现在热搜里的,都被默认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甭管荧屏前的观众经没经历过,好的坏的,一股脑搬上荧屏就对了。当然,这里还是问题思维占上风,从猪肉价涨价落,到楼市潮来潮退;由个体家庭的私域关系,到涉及公共话语的普遍症候,几乎涵盖了作为人就要面对的种种问题。
但是,话题不会在热搜上停留太久,总要被新来的冲刷,网友们的讨论也只是基于当下的、一时的情绪展现。如果要将这些话题一股脑地丢到影视剧创作里,难免有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匆忙感。
遗憾的是,现下的大部分都市情感剧,情节上的症结正在于此:看似关照到方方面面,却都如蜻蜓点水一般,不问前因后果,只对剑拔弩张的矛盾本身大书特写,然后草草收场。
当公众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时,“原生家庭有罪”就铺天盖地出现在了影视剧作品里,强势专横的母亲、甩手掌柜父亲,挫折式教育、重男轻女,啃老的弟弟、被吸血的姐姐,甚至棍棒之下出孝子等老黄历全被翻出来。对问题的成因是吝于笔墨的,对问题的解决是依赖巧合、妥协的。观众看到最后记住的,只有无休止的争吵、委屈。
当谈及当代年轻人普遍面对的恋爱、婚姻的桥段,众多热播剧所表现的合集,大体可以视作某乎话题“你见过哪些奇葩的相亲对象”的1000条回答,有像谈判的,有硬着头皮来糊弄差事的,还有吃饭AA精确到分的,这些桥段往往被列作男女主人公初见的场景,司空见惯得如同初见必摔倒,摔倒必接吻的创作套路。须知在正常情况下要改变第一印象很难,初见都如此糟糕,风花雪月修成正果的概率又有多少?
大抵是抓住了观众们情绪的开关,深知热搜话题最能挑起情绪,带来热度的便利,创作者们不遗余力地寻找“气死观众”的抓手。说句站在观众角度的实在话,既然早晚都知道要被“气死”,干脆去看《婚姻保卫战》算了,到底还有个真情实感,省得被一些演员拙劣的演技搞得雪上加霜。
2、议题本身和情节严重脱节
既然是表现现实生活的,那就尽可能向最大公约数群体日常的生活靠拢。如今都市情感剧中涉及的问题,典型的想要讨论的话题很深刻,设计的桥段很拙劣。
情节设计和观众认知的脱节就是这样产生的。
以涉及到年轻人职场境遇的剧目为例,如今观众接触各行各业的方式非常多样,仅是职场真人秀已经百花齐放,初出茅庐的青年佼佼者们在职场中摸爬滚打面对的真实瓶颈、难题是什么一目了然。
回过头来看影视剧中的主人公们在经历着什么:年长女领导的压榨、同事的嫉妒或陷害、和经验无关和脑子有关的低级错误……这种就属于典型的抄作业都抄不利索的,大的议题放到这,丰富情节都难以编出合理性。
观众怎么相信“为赋新词强说愁”,从失去信任的那一刻起,讨论的议题也不复存在了。
另外,追求画面养眼而选择高大上的公共场所、宽敞明亮的住宅,给主人公们穿上价值不菲的衣饰,这时候再让他们“演”出普通人的故事,即便对现实抓得再准,也会影响信任感的建立。
被忽视的现实生活本源
都市生活剧里没有“生活”,是如今创作面对的普遍症候。
客观来讲,这里存在两方面的原因:
1、创作者的迫不得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出于对创作安全区的考虑,不得不采取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避重就轻的方式对现实生活中的症结予以描绘,且难以真正深入到观众心知肚明的关窍,形成谈公共话题少、表现私人领域多,范围越来越缩小,愈发表层化的现状。
2、创作者本身能力不足,态度有偏。大量涌现的都市情感剧也为年轻的编剧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但不得不正视的是,其中占比例较高的、品质一般的作品,出自组团工作的年轻编剧之手。能够向多人取经,记录他们生活职场情感故事的都算认真负责的,更多人闭门造车,靠着胡编乱造堆砌情节完成创作,缺乏情感经验的对“花式热吻”大书特写,没正经坐过一天班的对职场格子间靠想象描摹,导致现实逻辑和人物动机、行为完全割裂或者扭曲。
更有甚者,对这样的问题熟视无睹,理所当然地认为:不重要。在这些创作者心目中,爱情,甜就对了;生活,吵架就完了;职场,金手指一开才爽。
于是,荧屏上出现了两类问题比较典型的都市情感剧:
1、对普遍的生活困境视而不见、按下不表、避重就轻,特别是结尾处强行对此前积聚的恩怨、遇到的问题进行“大团圆”处理,甭管此前人物之间曾产生过多么不可修复的裂痕,破镜重圆必须安排上。
2、对生活中不如意、不顺心进行无限放大,从中提取冲突的来源。利用新的刻板印象和旧的刻板印象打擂台,人为制造矛盾,渲染并扩大焦虑。
这里还涉及一个创作者的立场问题,就像历史观是影响历史剧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创作者的立场直接影响着都市情感剧的价值取向、格局大小,几乎决定了是“反应问题”的走向还是“贩卖焦虑”的走向。这里下一篇具体展开谈。
延伸:长视频不要自绝后路
电视剧集数多、时长长,相比于电影、纪录片等表现形式,有更自由多样的创作手法和宽阔的创作空间。尤其是表现生活的都市情感剧,正是因为有了长剧这样的载体,才能充分从不同维度展现生活的不同侧面。
不论是从故事的连续性也好、跌宕起伏的情节转圜也好,因为“长”,所以给观众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和回味的空间。早些年的都市都市情感剧们常看常新,在不同人生阶段回看,都能获得不同的体悟。因而那些经典的作品纷纷被观众“盘包浆”了,就是因为任何时候看都不过时,甚至回头再看时能够明确感受到剧中对于社会普遍议题所持的具有超前的、先锋意识的观念。
现在的都市情感剧创作有沦为快销的危机。在传播渠道多元化的语境中,创作者习惯于将“热搜预埋”“话题前置”在剧本创作阶段已经对可能上热搜引热议的桥段进行反复打磨,形成“高光时刻”。这就好像原本一串珍珠项链被拆成了单个的珠子,老实说于整个的产业生态都无益,甚至可以说意味着生存空间的争夺。
表现当代普通人生活的载体太多了,展现思想变迁和交锋的形式太多了。如果想看生活本身的样子,为什么不去看纪录片?如果想深入探讨一些公共的、私人的议题,为什么不去看更犀利的脱口秀、对话类综艺节目?
如果只是追求零散独立的高光时刻带来的情绪刺激,那为什么不去看5-10分钟的短剧?
5-10分钟的短剧崛起的太快了,在这样短平快的时间里,实际上是更适合所谓热搜话题的沿用和发酵,极致的冲突、连环地反转,快节奏和碎片化更能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果都市情感剧仅仅作为段子大合集来进行创作的话,它将彻底失去作为长视频的优势——漫长的创作周期过后,新鲜热乎的话题早就被短视频们占了先。
那些不依赖热搜话题组成情节的经典剧目们,反而凭借娓娓道来、细腻或犀利的现实洞察与表达,成了热搜本身。
关键词: 体验生活
- 发力蛋制品 劲仔食品小蛋圆圆鹌鹑蛋入围iSEE全球创新品牌百强榜
- 新捷途X70S颜值与实力全面升级,将于4月29日发布预售
- 奶茶行业品牌多、竞争大 冰雪时光靠什么赢得掌声?
- 千千惠生活全国上线“随心退”功能,消费者可无条件随时退款
- 杭州临平区:创建市场疫情防控“三色”预警分类管理机制 动态防控监测预警
- 海南开展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联合执法行动 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 河北保定市场监管局创新应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原料新鲜 用料扎实 冰雪时光稳扎茶饮下沉市场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
- 浙江杭州:西湖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
-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排查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 福建福州: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全方位推进地方高质量发展超越
- 辽宁抚顺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
- 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发布 南京以总体满意度排名第一
- 立案20件!安徽严查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