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中国最内卷的种菜地点,在阳台 2022-04-20 14:33:14  来源:36氪

不知何时起,小区里出现了一些 “鬼鬼祟祟”的年轻人。

有的散步时,总绕着绿化带来回走动,时刻警惕着路人好奇的眼神。

趁旁人不备,眼疾手快地拔下一支绿苗就往家跑。

也有的热衷于“捡垃圾”,看到草丛里的瓶瓶罐罐立马捡走,像找到宝藏一样开心。

还有人每天起床后第一时间,就出现在自家阳台。

拿着水壶和小铲来回踱步,或盯着栏杆底下发呆,好像在思考人生。

如果你见到这样的人,先别害怕。

他们大概率不是什么坏人,只是在家种菜种上头了。

图源电影《小森林》

01 这届年轻人的快乐,是种菜给的

疫情对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其中最让人不愿面对的要数“居家”。

而快递的不定时停发,蔬菜价格的浮动,也让人不得不唤醒身体里的一项隐藏技能——

种菜。

突然多出的可支配时间和富余精力,让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那些冒着生气的绿芽们。

在逐渐壮大的“种菜队伍”中,不乏许多之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年轻人。

打开社交媒体,这群曾热衷于晒猫、晒工作、晒吃喝玩乐的人,一个个晒起自己种的菜来。

阳台,通常是他们小心翼翼迈出第一步的地方。

或许几十天之前,这里还只是个普通的阳台,如今却变成了一个小小菜园。

让人又爱又恨的香菜、自带“一茬接一茬”属性的韭菜、对新手很友好的豆芽……

接二连三在这里安家落户。

在抖音,“种菜”话题相关视频播放量达到了60亿。

图源 飞瓜 数据

在小红书搜索“阳台种菜”,种菜知识、种菜攻略、种菜工具相关笔记足足有4万多篇。

图源小红书

豆瓣“我在阳台种菜吃”的话题下,也拥有了1400多位网友的发言,浏览量超过900万。

许多人在组里分享自家阳台,晒出2022年收获的第一茬青菜。

豆瓣“我在阳台种菜吃”小组

而在某电商平台上,蔬菜种子成了热卖商品。

小白菜、油麦菜、茄子、辣椒等菜种,在一个月内销售出几十万组。

图源淘宝

在购买蔬菜种子的人群中,北京地区人数最多,其次是上海、杭州,其中不乏90后的年轻人。

只是不同于经验丰富的老手,许多初尝种植的萌新们,在经历了花式翻车后,才发现种菜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

虽然看上去无非是挖挖土、播播种,想起来的时候浇浇水、施点肥。

但多数情况下,不做功课的后果往往是“一顿输出猛如虎,一看成果零点五”。

“用6块钱的红薯种,种出了1块钱的红薯叶。”

了不起了不起/图源豆瓣

按时浇水、松土、施肥,精心培育三个月,长到齐腰高的 “西红柿苗”

偶然发现跟路边的野草长得一模一样。

我说怎么长势喜人呢/抖音@张张在德国,已获授权

尽管一千个种菜新手,就有一千种翻车姿势,他们还是在“饲养”瓜果蔬菜的道路上愈挫愈勇、乐此不疲。

毕竟,在日复一日的居家、万年抢不上菜的焦虑、生活秩序被打乱的迷茫中,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美好期许,或许能拯救一个无处安放的灵魂。

哪怕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也要第八十二次站起来。

你问他们图啥?

就图一乐呗。

02 在家种菜,是年轻人的高级凡尔赛

不少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都梦想拥有自己的家庭小菜园。

立志成为“家庭版陶渊明”的他们,从身边开始开辟合适的种菜场地。

最为简易的,是在阳台上放置三五个方形种菜箱。

箱子底铺上一层塑料膜,堆好土壤,撒下种子,就可以美美开始种菜之旅。

没有专门的菜箱?不打紧。

所有用过的纸箱、泡沫箱、罐头、一次性餐盒,都可以洗干净,种上红薯、黄瓜、卷心菜。

图源 微博 @白鹿视频

本来计划种多肉的花盆,也改种萝卜和豌豆——“种花有啥用?花能吃吗?”

不想每天松土和浇水的,找个塑料瓶、酒杯之类的容器,把家里剩的葱和蒜往里面一插,也实现了种菜自由。

图源微博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在自己的独立阳台种菜。

于是在这届种菜人的创造力下,一些离谱又有一丝草率的种菜场所出现了。

小区绿化带的空地,早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绝不浪费每一寸土地/微 博@拜托了阿止

砖缝里照样也能挤出空间种菜,把空间利用发挥到极致。

微博@每日经济新闻

不过在公共空间种菜,前提是不能影响其他人正常生活。

以及别触发了邻居们的“偷菜”技能,不然到头来容易为别人做了嫁衣。

你有没有想过,绿化带里为什么有折耳根?

解决了场地之后,热情高涨的种菜萌新们为了学好种菜,拿出了比备战期末考更加刻苦的精神。

从找攻略开始,就把微博、B站、小红书的热门博主关注了个遍。

从“初级阳台种菜教程”到“小香葱的种植指南”,从“从零开始学种菜”到“手把手教你制作无土栽培设备”,从头观看研习。

b站上动辄几十万播放的“阳台种菜”视频,此刻秒变“种菜人诱捕器”。

图源b站

种菜人们不仅认真上课、做笔记,每天还会复盘总结,竭力将“种菜从入门到精通”压缩到最短时间。

虽然还是时常翻车,但并不影响他们前赴后继的脚步。

多数人乐于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经验分享出来,供其他种菜伙伴借鉴。

也热衷于为后辈们答疑解惑,共同进步。

网友们互相答 疑解惑/ 豆瓣“让我们一起在阳台上种菜!” 小组

如果实在遇到解答不了的难题,不是还有一个终极解决办法吗——

演员苗苗分享自己隔离在家种菜/微博@苗苗-vivi

向家中父母长辈请教种菜的问题,多半能得到热情解答。

因为要说对种菜的热爱,我们可是祖传的。

《舌尖上的中国1》的导演胡博曾说:“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得想办法种点菜。”

而近来抢菜难、买菜贵等诸多因素,让“每天能吃上新鲜蔬菜”由过去的理所当然,变成了不少人的奢望。

于是听着“民以食为天”长大的年轻人,也终于开始思考自给自足的可能性。

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见证着它一寸一寸生长,最后收获果实,这种踏实感和成就感,让人们发自内心地感到欣喜和被治愈。

而我们在生活中产生的无聊、焦虑等负面情绪,也因为专注于种菜这件小事,被短暂地忘记……

潜藏在年轻人心底,对于田园牧歌般生活的向往,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唤醒了。

博主echo精心打理的阳台花园/小红书@echo的北阳台花园

于是,能在阳台上拥有一座自己的小菜园,种上琳琅满目的瓜果蔬菜,成了年轻人们最高级的凡尔赛。

每天不管多忙多累,他们总要去确认下自己的小阳台——

“只要看到自己的小菜园,就能排解掉很大一部分压力了。”

03 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种菜基因

有人调侃说,在中国人眼中有两种地——

一种是能种菜的,一种是即将能种菜的。

此话不假,中国人到了一个地方,第一个关心的就是这里能不能种菜。

北京冬奥村的住宅,在设计时要将种菜元素囊括进去。

在屋顶设计了4620平方米的“屋顶农场”,并提供园艺耕种的工具,让运动员和教练员可以直接种植食用蔬菜。

在非洲南苏丹,中国维和部队建起的“蓝盔农场”,不仅自给自足,还向当地人免费供应玉米、冬瓜、豆角等蔬菜,常被索要菜种。

微博@ 瞭望东方 周刊

南极也不放过,科考队员们发挥着“走到哪就种到哪”的精神,在南极建立了蔬菜温室。

采用“人工照明系统”,全天24小时播放轻音乐,吸引了许多他国科考队员前来蹭饭。

既然地球已经被我们的种菜人征服了,那就将目光投向宇宙。

当得知“嫦娥五号”从月球上带回的土壤不含有机物,无法实现“种土豆”的朴素愿望时,网友们的失望溢于言表:

“月球这么大,连一块有用的地方都没有。”

月球已经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图源CCTV

而之后,我国的行星化学科学家又对“月壤能否经过改良后种菜”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和模拟实验。

最终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结论,月壤种植是有可能实现的。

绝不允 许 一 片 土 地被浪费 /微博@从这里飞向太空

“有条件,一定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

果然,对于种菜的热爱,是深深根植在我们基因里的。

作为古老的农业大国,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

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及江河湖泊应有尽有。

四季分明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和光照,适宜人类的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

在地理条件影响下,在古代的中国,农耕经济一直是国家经济的主体,土地的有无和多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问题。

在此经济模式上形成的农耕文化,也就成为刻入我们文化血液的存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耕种将个体与自然联结,让人们应天顺时,耕作有节。

即便在历史的变迁中,我们的祖先遭遇战火与饥荒,依然不忘以稳定勤恳的耕作,对抗天命与生活的无常。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踏实和安全感,让种植在战乱、水旱灾害频发的古代,成为人们生存的刚需。

不仅如此。

常常与勤劳、踏实等优秀品质关联的劳作,也象征着奉献与收获,构成了中华民族朴实真诚的底色。

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到陶冶情操与寄托精神,种菜又被古代文人雅士赋予着无尽的想象。

明代仇英《独乐园图卷》中描绘的种竹斋、采药圃等场景/图源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与无常共生,无常即是日常。生于日常里的,必镂刻在时光之中。”

到了今天,种菜又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其本来的意义:

自己种菜自己吃,为每天能吃上新鲜蔬菜而劳动。

看着眼前的一株株绿苗破土而出,沐浴着阳光长高长大。

这微小而奇妙的生命力,也会默默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吧。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