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读者们有印象,大概会记得我们在农历春节的时候曾经推出过一期“劝退书单”,目的是想在一片“学习焦虑”的大环境下,帮大家降低试错成本,把本来就很碎片化的个人时间用在更快乐的地方。
这次我们预判了一下“4·23世界读书日”的推书热度,计划推出第二期“劝退书单”。然而这次我们的邀请过程并不算顺利。
一些朋友很直白地告诉我们,如今读书“是功利地找书选书”,因为不再去探索,所以很少遇到很失望想要吐槽的。也有朋友坦白,最近并不是一个适合读书的时间,因为读书最重要的是情绪,但情绪的主基调变成了焦虑紧张。于是相比读书,电影、游戏、短视频都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这次我们收到的有限的不推荐理由中,有对所谓的畅销书“无情地拆解”,也有因时因地的“规避建议”,例如在疫情封控期间,有人认为需要选择一些空间感强的书,“通过想象力制造更大的自由,而不是更加压缩自己,围堵自己”。
当然,以下的不推荐理由都是个人化的,不少是与豆瓣评分截然相反的,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有的理由并不符合“文学批评”的规范。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推荐人:专栏作者 明宇小姐
不推荐理由:这是一本极具诱惑力,但又实在没什么用的书。
诱惑力在于告诉你天才的成功源于正确的练习。作者通过研究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专家级人物的成功得出结论: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看到这里,你肯定非常渴望知道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普遍原则是什么——似乎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钥匙。如果非要提炼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论,精华全在标题:有目的的练习、大脑的适应性能力、心理表征、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等,但具体内容全靠各个领域杰出人物的成功案例填充。比如,一个随机选出的大学生史蒂夫通过100多次训练,慢慢但稳步地提高了记住一串数字的能力,最后能够记住82个数字,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随机数字记忆者。这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这个时间并不一定要固定在一万个小时,但确实需要足够多时间的练习。
这些方法论没有错,但遗憾的是,它们只是正确的废话。具体来说,我读这本书的目的非常明确——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它能告诉我的只是多练习、多感知,但具体到我如何练习、感知到什么细致的程度才能提高,根本没有答案。后来,我还花了很多精力去询问写作领域的大牛们,他们也没有明确的方法论,而只是多读书、多实践。
后来我明白,成功并没有普遍原则和方法论,长时间的持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同时极度依赖于个人特质和悟性,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成功可以复制。就拿”一万小时定律“来说,有的人根本没能力坚持一万小时,还有人坚持了一万小时而只是重复……至于如何把一万小时真正变为对自己能力的提升,还需要你漫长而艰难地求索。
而畅销书只是勾起了你求索的兴趣并构建了美好的期待,并不能提供更多,大概也可以算是画饼吧。
不推荐人:圆首金老汉
不推荐理由:一本完全标题党的书,翻译和书商是最大的作孽者。一开始你满怀期待地打开这本书,在翻到第二页的时候就会一脸懵逼。等看完第一章的絮絮叨叨,你会不由得翻到封面再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买了一本盗版书,或者索性你买到了一本封皮和内容套错的错版书。
全书的内容与“思考”没有半毛钱关系,就更别提“深度”了。你以为这会是一本给你一顿胡吹宏观大思维的神侃书——类似《枪炮细菌与钢铁》,或者《人类简史》。结果没想到是比塔勒布的《黑天鹅》还絮絮叨叨的神烦叙述体,而比塔勒布还烦的是,这玩意儿是本自传。
而作为一个直男最难受的部分就是,我根本无法共情香奈儿的CEO所在的时尚行业,一点点都不能。
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标题叫《Beyond the Label》,超越标签。可能是一本带有女性职场指导意味的书?但本身风格的可读性也奇差无比。至于现在,简直就是书商一手缔造的阅读灾难。
不推荐人:新媒体少女 缈秒
不推荐理由:首先别被名字骗了,这并非一本悬疑推理小说,而是一份来自日本记者“清水洁”的手记,关于1999年桶川杀人案真相调查的全过程。腰封上的推荐语赫然:日本纪实文学金字塔尖之作,推动日本反跟踪骚扰法案出台。
其实这本书是能看的,也很好读(指没有阅读门槛和障碍,两天的零碎时间就能看完)。桶川案的真相并不复杂,但暴露的社会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包括女性生存空间,行政及执法系统的腐败僵化,对于受害者的污名化等。年轻女孩猪野诗织被陌生人刺死在桶川站,舆论先以随机砍人事件发酵,但随着清水洁的深入调查,发现诗织被心理变态的跟踪狂前男友骚扰已久,早就受到生命威胁并报警,但警方坐视不理,只想大事化小,最终,有黑道背景的跟踪狂买凶杀人,酿成惨剧。而案件发生后,警方又极力掩盖失职的事实,主流媒体只传达警察官方公开的声音,甚至还有给受害者贴上“酒家女”“迷恋名牌”等标签乱写一通,进行污名化报道的媒体。
从恋爱关系引起的骚扰、暴力及杀害事件,到不作为的警察,诋毁名誉的媒体,真的很“典”,整个案件的高浓度表达就是受害者父亲的那句:“我的女儿被杀害了三次。”清水洁作为一名调查记者,聆听弱小,质疑公权力,在采访、报道和追问中一步步推进真相,已经是新闻理想的可贵记录了。
但我的不推荐是基于其高口碑,毕竟本书评分高达9.0分,且位列豆瓣图书2021年非虚构类图书榜单前十,然而除了案情发展本身的曲折性和社会要素的丰富性,我找不到更多纪实文学的刻画力量或者非虚构写作的表达技巧。从场景还原来讲,既不客观也不具体,基本是以自身的主体经历构建完成了案件全貌,流水账似的投射情感;从新闻评论的价值来讲,又缺乏作者性和深刻性,关于上述社会问题或社会影响,几乎都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对于官僚体制的洞察及批判甚至没有走出处理案件的埼玉县上尾署。
而其文字的平庸也显而易见,平白啰嗦,充满了个人的碎碎念,离题的煽情过分取代了叙述本身的力量。尽管作者总是自嘲为“三流周刊”的记者,因此也有读者认为正是这种“三流周刊”的笔法,读来引人入胜,但一流还是三流,无关笔法是凝练还是动情,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没有跳脱出记者的主观经历去呈现更多的事实侧面,如果没有跳脱出个人的自我感动去触及更普遍的结构性问题,那么诚如某豆瓣网友调侃:本书可以改名叫《清水洁超震撼惊奇历险——桶川案件背后的罪恶警署!》
总之,如果是对桶川案和新闻业本身有兴趣,或者借以了解日本反跟踪骚扰法案的背景,还是可以一读。但如果是怀着非虚构佳作的期待,不推荐!如果只想看一本精彩离奇的犯罪小说,那更不要买。
不推荐人:前「轻芒杂志」主编 万户
不推荐理由:因为衍生作品在国内的火热,克苏鲁系列作品这两年成为类型小说里的爆款系列,再加上H.P.洛夫克拉夫特 1937 年去世,作品已经进入公版范围,出版这类书的出版社也接踵而至。
其中最出名的,可能就是这本大块头——号称是洛夫克拉夫特小说全集的《死灵之书》了。毕竟,打折“全集、精装版”的概念总能吸引到好多人。
为什么不推荐,三个理由。
大块头的设计压根不是给人看的,这本书1014页,比辞海还要重,开门比辞海也要大,排版也很凑合,压根就是为了阅读设计的,买回去当枕头或者直接放在书柜里当摆设差不多。
这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全集小说,姑且不去讨论有没有收录作者的全部小说,作为一位生前不受待见,死后多年才因为其他作家的整理和推荐火起来的作者,他的小说的可读性其实并不高,而且值得推荐的作品也不多,买了全集可能看了几篇就放弃了。
尤其是主打的克苏鲁系列小说,其实并不是怎么好看的小说。克苏鲁主打的“不可名状”,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可说不敢说,你自己去寻思吧”,是比较吃电波的,毕竟不像《血源》这样的克苏鲁系游戏,视频的表现形式比较直观。小说里对恐怖的描写比较淡,大部分作品都有一种“自己吓自己”的感觉,而且洛夫克拉夫特作为这个系列的开山鼻祖,其实出名的也就少数的几篇,大部分看完都没什么感觉。
退一步讲,如果你真的对克苏鲁小说感兴趣,微信读书上找一本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克苏鲁神话》第一部,试着阅读几篇看看,看看对不对你的脑回路,既省钱又省时间。
不然买这本书就是纯收藏,当然,其实也未尝不可。
不推荐人:记者 鱼刺儿
不推荐理由:本书被誉为现象级治愈小说,窃以为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据说这本书在2014年一经上市,就以压倒性高票获选美国独立书商选书第一名,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被千万人阅读。更有一种霸气的说法,“这是一本关于全世界所有书的书,是写给全世界所有真正爱书的人的书”。不得不说,实在是太太太过誉了。
故事要从一个性格孤僻的书店老板费克里爱妻出车祸死亡说起,久久不得释怀的费克里又经历了镇店之宝《帖木儿》被盗,一时间把自己活成了个孤岛。某日有个单亲妈妈将自己两岁的女儿丢在了书店,并留言说自己无力抚养,希望女儿可以在书的陪伴下长大。本就收入微薄的费克里收养了弃婴,于是小女孩的到来救赎了他的人生,再后来因一本书《迟暮花开》,他爱上了出版社销售代表阿米莉亚,并且结婚。
然而6年前的自己太过稚嫩,还比较好骗,轻信了其宣传的“现象级”。直到去年在北京某书店发现此书居然还稳稳居于畅销书之列,才开始对其好奇。草草浏览一遍后,仍然对书中所定义的“孤岛”不解,都拥有一家书店了,还是孤岛么?在我看来,他完完全全是拥有了整个世界好吗,毕竟他书店里的书皆是自己所爱,既无畅销书(看吧,作者自己也很鄙视畅销书),也没有所谓的流行文学。更不能产生共情的一点是,作者的内心是有多么强大和博爱,才可以当一个近乎有经济危机的人正经历着丧妻之痛、爱书被窃,还能将一名弃婴简单美化为这个人的救赎。未免有些草率了。
我相信也认可这本书想要表达的“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只是细想后便会觉得作者不过是说了一句无用的废话,如同她的确写了关于书店的故事,但最后又像什么都没写。似乎也是在写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对抗,但对抗着对抗着就忘记对抗这回事了。一本书可以是一个世界,但这本书的意义仅仅在于它传递了这个观点,距离成为一个世界还太遥远。读完就像是喝了一杯加糖的蜂蜜水,喝到底也没觉得多甜,就是有些齁得慌。
最后我终于明白,此书在国内上市快7年了还如此畅销的原因,大概更多是由于好读吧。文中语言简洁朴实,人物形象不需要饱满,叙事也略显粗糙,故事情节推动全凭心灵鸡汤,多的是“意料之中”,丝毫不吝啬任何斧凿成分,套路感满满。另外,我相信选择阅读此书的人大抵可称得上是爱书之人或者潜在爱书之人,所以也很难不被这个讨巧的书名所吸引。
可惜,后知后觉的是,关于阅读的真理,原来是别再轻易购买任何一本畅销书。
不推荐人:指北BB组 碳酸狗
不推荐理由:这本书的豆瓣评分在7.9,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一本初中生看完都觉得有些尴尬的文学诗合集。
能看得出来,作者是一个很敏感的人,生活里很多细节,在Ta眼里都是一种内向者的游戏,比如在某个午后,Ta会写下“觉得自己好像又老了一点”。
喜欢的人,会说这本书很“先锋实验”,书里每一段小诗都配有一个二维码,扫一下还能在小程序里看见Gif插画……
但初中毕业后,我就已经过了敏感的年纪,现实里需要燃烧情绪处理的困难太多,不会再对着一片叶子伤春悲秋,感慨人生无常。
作者总能从一些没意义的生活细节里,构建出有意义的解读,但是看书,我更想看见有意义的内核,被消解成看似无意义的故事。
不推荐人:体育媒体人疼叔
不推荐理由:疫情肆虐,隔离封控在家,恰巧基金暴跌,股票一片草原,遂拾起一本2015年出版,但一直没有拜读的老书《薛兆丰经济学通识》。
一口气读完,大惊失色,网红薛教授讲述之经济学原理玄而又玄,基本属于自我人格剖析,加之社会事件伦理分析,看完反而更加迷糊——是经济学错了,还是大众社会认知和常识错了。
对于在经济学领域求知心切的年轻人,薛教授一坛酸菜“老愤青”理论实在高妙,拯救不了我们的钱包,于深刻理解当下社会行为也无益处。
不如踏实读读霍华德·马克斯老先生的《周期》,理解经济的投资轮动,或者生动描写经济学原理的《小岛经济学》,最实际的就是约翰·博格推荐的《晨星教你如何配置基金》,读懂风箱原理,让你自己的基金有换手和配置的余地。
大众经济学,终究不是形而上和批判社会,终究要落到自己的钱袋子,一家之言如果只为网红卖书,看看无妨,当真就贻笑大方了。
毕竟,这个社会挥斥方遒的人太多,我们还是要找回脚踏实地。
不推荐人:微博博主 后厂女工小王
不推荐理由:开卷有益,这话固然没错,但像这样翻来覆去整本片儿汤的书确实少见,空气湿度极大含水量极高,远不如格拉德威尔的另一本《引爆点》,简直不像同一个作者写的。
书中的核心观点:随着环境变化,有些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弱可以胜强,强其实也不咋地。
用科学和译制片腔调包装起来的“中庸之道”,美国版心灵鸡汤,从序言就开始凑稿费了。可能作为中国人,从小就被灌输了道家、儒家思想,所以看了美国人写的换种说法的“田忌赛马”,不免有些兴味索然。
感觉美国人的社科类文章,几句话的观点,常会写成连篇累牍的厚厚一本书。这本书尤甚,一个论点背后的故事会细细碎碎地讲得非常具体。实在想看,可以跳着看。
不推荐人:虚拟博主 元宇宙公主
不推荐理由:一本看到书名就应该被烧掉的书。
主要讲述了利弗莫尔操盘技巧和一生富贵险中求。
我们来看看作为“作手的”主人公利弗莫尔有多作呢?4次破产、4次东山再起,最终自杀身亡。儿子利弗莫尔二世在1975年自杀身亡,利弗莫尔的孙子亦死于自杀。
推荐这本股市教科书的都有谁?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罗斯、格雷厄姆。知名镰刀齐站台。
顺便提一嘴。刘强,《期货大作手风云录》作者,就在我工作的第一年,就在我的公司对面——华贸中心酒店顶楼平台,跳楼自杀。
不推荐人:指北BB组 ErYa
不推荐理由:不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娱乐至死”这个词在国内流通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原著所要表达的范围,甚至出现什么事都可以用这四个字往上套。
这本书原本是从技术的角度来批评电视这一媒介的,它没有针对任何一种电视节目类型,而是从电视本身的特点出发的。波兹曼认为的是,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的特性,这种特性会影响人们宏观上的思考方式,对于电视来说,它过于强调感性(不论电视内容本身是多么的理性),以至于人们不会以严肃的态度——像读纸质书那样——来思考问题,逐渐脑子就无法适应严肃问题的思考方式,变得肤浅,也就是波兹曼说的娱乐。
而在中国,这四个字却变成了对娱乐圈的批评,每当娱乐圈有什么八卦,不认识的娱乐圈明星上了热搜之后,什么人都可以感叹一句“哦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然后草草了事。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金句式批判,别说解决问题了,连新的问题都提不出来,只能增加说话者自身的一点优越感,除此之外别无他用。
另一个不推荐的原因在于,这本书已经滥觞到,新闻传播的研究生面试,学生只要说自己看过这本书,那面试基本就挂了的份上。如果是真的想读点其他书来批判社会,也非常不推荐看这本书,哪怕波兹曼老师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都比这本书值得。它现在已经连作为金句来批判社会的作用都承担不起了,更何况它本身就没这样的作用。
总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不推荐这本书。如果真的想读,建议是读之前先放下对中国娱乐文化的偏见。
关键词:
- 发力蛋制品 劲仔食品小蛋圆圆鹌鹑蛋入围iSEE全球创新品牌百强榜
- 新捷途X70S颜值与实力全面升级,将于4月29日发布预售
- 奶茶行业品牌多、竞争大 冰雪时光靠什么赢得掌声?
- 千千惠生活全国上线“随心退”功能,消费者可无条件随时退款
- 杭州临平区:创建市场疫情防控“三色”预警分类管理机制 动态防控监测预警
- 海南开展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联合执法行动 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 河北保定市场监管局创新应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原料新鲜 用料扎实 冰雪时光稳扎茶饮下沉市场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
- 浙江杭州:西湖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
-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排查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 福建福州: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全方位推进地方高质量发展超越
- 辽宁抚顺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
- 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发布 南京以总体满意度排名第一
- 立案20件!安徽严查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