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消费者在浙江金华义乌进口商品馆的塞尔维亚店面采购红酒。 |
近年来,随着进口食品数量增长,进口食品安全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进口食品质量过硬吗?在保障食品安全上有哪些监管措施?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时,要注意哪些关键信息?遇到问题产品该如何进行维权?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品种丰富,消费需求旺
伴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越来越多进口商品进入国内市场,丰富了人们的消费选择
“前几天我在某超市进口食品区买薯片时发现,外包装上竟然有中文标签,这不会是‘假进口’吧?进口食品包装说明不应写的都是外文吗?”这是在北京海淀中关村工作的王韬选购进口食品时的疑惑。
面对进口食品,不少消费者都会有一些“好奇之问”:“从外国进口来的生鲜、肉类、乳制品,质量到底达不达标啊?符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体质健康啊?”“从东南亚旅游归来,相中不少热带水果与水产品,我能带回国吗?”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进口食品数量快速增长、来源更加广泛、品种更加齐全、价格更加亲民,丰富了人们的消费选择。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进口食品贸易以年均17.4%的速度增长,2018年首次超过700亿美元。目前,已有176个国家和地区的2283种进口食品纳入到准入管理,18295家境外输华食品企业获批注册,33059家进出口代理商在海关备案。
据社交电商平台每日一淘首席运营官淡焦成介绍,进口奶粉是每日一淘在今年3月份新开的品类,仅三个月,月销量就超过了2000万元。此外,肉、水产品、谷物、饮料、干坚果等进口食品同样销量看涨。
伴随销量增长,一些进口食品安全事件引人关注。去年,法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沙门氏菌污染等突发事件不断敲响进口食品安全的警钟。今年以来,国内一些海关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今年5月,武汉海关就查出14.6吨不合格进口蜂蜜。6月,又查出一批端午节用的不合格进口绿豆和糯米。截至6月底,今年已查出6批共60多吨不合格食品。这些问题进口食品会流入消费者餐桌上吗?
海关总署副署长张际文表示,上述被抽检到不合格的食品,都是要被予以监督退运或销毁处理的,不会流通到国内市场。2018年,全国海关退运或销毁来自64个国家(地区)的进口食品化妆品1413批,暂停17家涉事企业产品输华资格,撤销1家企业在华注册资格,全年未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重大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
多管齐下,严把安全关
加快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降低企业贸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多策并举确保进口食品质量安全
业内人士表示,进口食品走上消费者餐桌,至少要经过三道“关”。
——准入关。
在食品进口前,我国将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国内外疫情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风险分析结果,对拟进口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体系及食品安全状况开展评估,结合评估和审查结果,确定相应的检验检疫要求。
中国海关制定《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实施目录》,只有该目录内食品的境外生产企业在获得海关注册后,方可对华出口。
——检验检疫关。
食品进口时,在完成检疫审批、口岸检验检疫等环节后,方可在口岸申报通关。其中,肠衣、乳品、肉类、水产品及制品类、禽蛋等进口时,需要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手续,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后方可申报通关。经检验检疫合格、由海关出具检验检疫证明后的进口食品,方可准予销售。
——风控关。
食品进口后,有关部门还将进行后续监管,当发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或者疫情,以及境内外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或疫情可能影响到进口食品安全的,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及控制措施,包括有条件地限制进口、责令召回、禁止进口、就地销毁或退运处理等。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中国海关与巴拿马、巴西等31个国家和地区签订36项进出口食品安全检验检疫议定书,明确了55个品种的准入要求,组织专家组赴马来西亚、法国、挪威、巴西、意大利等国家开展现场审核,将原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回顾性检查与企业注册现场评审有机结合,严格督促各方切实保证进口食品质量安全。
“我们从真伪、寄生虫、病毒等主要方面对生鲜水产品开展监测。”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中心主任谢丽琪说。
淡焦成介绍,“一只虾入关后,我们会把产品送到第三方机构,从虾头到虾尾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包括是否含虫卵、寄生虫、虾的酸碱度等,平台上所有上架进关的海鲜都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同时以更高的标准严把品质关,为的就是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据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介绍,2018年海关共抽样检验进口食品化妆品样品43603个,发现超限量样品141个,出口食品化妆品样品18591个,超限量样品51个。同时,海关通过加快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强化对潜在风险的排查,深化对监管流程改革,有效降低企业贸易成本,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防伪溯源,品质更可靠
一些进口商对每个进口单品加施防伪溯源标签,消费者只需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便可知该批产品的详细情况
“上周我在某超市看到,一盒来自意大利的油炸方便面包装背面印有中文说明,内容包括配料、原产国、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详细信息,经销售人员告知,这是所谓的‘白签’,是海关对进口食品外包装做的统一要求。”在深圳一家投资公司上班的白领陶文鹏说。
消费者购买进口食品,最好做到“三看”:
——看进口预包装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正规的进口预包装食品都有易辨认和识读的中文标签。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奶粉中文说明,必须是印刷在最小的销售包装上,而不是加贴在罐体上的纸质中文说明。
——看进口食品的“身份证”。即向经销商索取查看海关出具的检验检疫证明,所有合法来源的进口食品都具有海关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详细记载了该进口食品的品名、品牌、原产地、规格、生产日期、批号等信息。
——看进口食品准入情况。登录海关总署网站查看相关食品是否获得准入,只有经评估并获得我国准许进口的特定国家地区的特定产品方可入境。
与普通进口食品不同,对于肉类、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燕窝、肠衣、植物源性食品、中药材等进口食品的生产国家和地区,我国实施评估和审查制度。消费者可根据海关总署“符合评估审查要求及有传统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输华食品目录”,查询上述进口食品的准入情况。
据介绍,目前我国一些进口商对每个进口单品加施防伪溯源标签,消费者只需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便可知该批产品的详细情况,不用担心被掺假被仿冒,确保进口商品货真价实。
在国内网购时碰到问题商品可以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线下实体店也有相应的退换货、保修等售后服务,那么在消费进口食品时遭遇侵权事件,该如何维权呢?
专家提醒,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进口食品时,应当索取购物票据。一旦发现购买的进口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凭借购物票据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 进口食品
- 发力蛋制品 劲仔食品小蛋圆圆鹌鹑蛋入围iSEE全球创新品牌百强榜
- 新捷途X70S颜值与实力全面升级,将于4月29日发布预售
- 奶茶行业品牌多、竞争大 冰雪时光靠什么赢得掌声?
- 千千惠生活全国上线“随心退”功能,消费者可无条件随时退款
- 杭州临平区:创建市场疫情防控“三色”预警分类管理机制 动态防控监测预警
- 海南开展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联合执法行动 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 河北保定市场监管局创新应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原料新鲜 用料扎实 冰雪时光稳扎茶饮下沉市场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
- 浙江杭州:西湖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
-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排查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 安徽启动2022年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吉林: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 福建福州: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全方位推进地方高质量发展超越
- 辽宁抚顺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
- 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发布 南京以总体满意度排名第一
- 立案20件!安徽严查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