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维权 > 调查 >
杭州:“数智”赋能开创食安监管新局面 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2021-12-31 13:50:36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城市印记

杭州,古称临安、钱塘,地处京杭大运河南端,是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因风景秀丽,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2019年12月,杭州荣登年度中国城市品牌前10强。2021年9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杭州被列为特大城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2015年9月,浙江省杭州市根据国务院食安办统一部署和浙江省食安办安排,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6年来,杭州依托数字融合、积极探索提升食品安全数智化综合治理能力和水,高标准持续推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0年,杭州市主要食品评价抽检合格率为99.55%,位列浙江省第一;2021年,杭州市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85.4,较2016年提高了10.4%。在2020年中消协公布的全国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杭州市居全国首位。

食安监管云台:小作坊成了“金名片”

小作坊食品蕴含着地方特色,代表了美食文化底蕴。但提起小作坊,不少人对其印象还停留在“脏、乱、差”。为改善小作坊生产经营环境,杭州自2015年以来开展精准治理,久久为功之下,而今一大批名特优食品作坊俨然成为杭州美食“金名片”。

“2015年以前,杭州市小作坊实施‘目录管理+生产许可’监管方式,只有非发酵型豆制品、糕点两类被列入许可目录,导致1000多家小作坊因无法申领生产许可游离于监管之外。”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所有小作坊“应管尽管”的目标,杭州实施“负面清单+申报登记”举措,除“负面清单”列举的乳制品、肉制品等12大类食品禁止小作坊生产加工外,其他传统食品均可申报。2016年8月,符合生产条件的小作坊全部完成申报登记、纳入监管。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杭州打造食品安全监管云台,关联集成监管端、企业端、公众端三方数据,逐步实现统一准入标准、信息发布和规范管理。目前,该台已实现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运行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标准化备案承诺制”,申请人只需填写好申请表,作一份书面承诺,工作人员审核后就可当场发放食品“三小行业”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截至目前,该市1244家小作坊全部实施备案承诺制。

如今,杭州已形成以“园区聚集、行业助推、阳光透明、精品示范”为主要特色的小作坊治理模式。如余杭区建设亚多腌腊制品加工园区,将肉制品加工小作坊统一转移至园区进行生产;富阳区成立场口土烧酒行业协会,打响土烧酒“金字招牌”,成功解决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长期以来失管失控的问题,小作坊的食品安全显著提升。杭州现已建成浙江省级“名特优食品作坊”310家,消费者对小作坊食品的满意度、安全感也越来越高。

“互联网+明厨亮灶”升级:“阳光”照亮杭城餐饮

一直以来,孩子在学校吃了什么,吃得好不好,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等问题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杭州就推行校园“阳光厨房”工程,今年更是将食品安全阳光厨房建设列入杭州市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要求建成农村家宴“阳光厨房”110家,以及中小学和等级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1500家。

民生无小事,为了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要求通过互联网视频方式展示农村家宴中心后厨粗加工、清洗、切配、烹饪、消毒等关键环节,明确学校食堂安装智能抓拍设备和物联设备,包括冰箱温控、餐饮具消毒、紫外线消毒等物联预警设备。截至11月底,杭州建成农村家宴“阳光厨房”129家(完成率为117%),中小学和等级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1778家(完成率为118%)。

通过引进云计算、物联网和云视频等技术手段,杭州实现了“阳光厨房”监控的智慧化。“与原先的‘阳光厨房’相比,‘智慧厨房’通过加装物联感应设备和AI智能识别抓拍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专间温湿度、空气消毒、冷库关门情况,抓拍员工违规操作行为,及时发现安全问题。”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

杭州还升级了“阳光厨房”的台建设,生成监管、商户、消费者3个终端App。监管人员通过监管端能监控排除餐饮隐患,掌握监管宏观动态。商户端增设台账管理、扫码追溯、温感监控等功能模块,以此提升商户管理水。在消费端,消费者不仅能零距离观看各餐饮单位后厨,还可查看餐饮单位公示信息,对商户进行评价,形成食安共治良好互动。

首建“融食安”追溯体系:守护“菜篮子”“米袋子”

买到放心的菜才能吃到安全的餐,农副产品的安全是餐桌食品安全的前提。为防范食用农产品输入安全风险,杭州在全省首建“融食安”产地准出到市场准入全过程追溯体系,应用三色码分类智控管理,改革升级“数智大市场”,确保百姓吃得安心。

位于余杭勾庄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浙江省最大的“菜篮子”“米袋子”,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2019年,余杭试点“融食安”追溯体系建设,连通了移动端、公众号、网站三大类信息数据资源,架构起蔬菜追溯、肉类追溯和餐饮系统对接等九大功能模块,建立起“一库一码一卡一台”追溯体系。杭州以该系统为核心,对接食用农产品产地检测信息和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快检信息。仅去年,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就完成蔬菜检测25.46万批次,销毁不合格蔬菜67.52吨,有效阻止了问题蔬菜流入农批市场。

受“健康码”启发,杭州在“融食安”基础上又创新试点“食安健康码”,运输农产品进出市场前均需出示“食安健康码”,强化了入场农副产品风险管控。去年9月,浙江省食安委、省市场监管局以余杭“融食安+食安健康码”试点为样板,在全省农批市场全面推广食用农产品风险智控应用场景建设。今年,杭州市继续深耕农批市场数字化监管,积极参与“浙食链——食用农产品全链条无纸化交易”场景建设,同时开展“数智大市场”改革。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融食安”农批市场智慧监管系统数据库已迁移至浙江省政务云,成为建立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制度机制,以及通过“数智大市场”建设推动农批市场现代化变革的标志成果。

从“浙冷链”到“浙食链”:全链条智慧监管扫“码”可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做好“人防”的同时,如何精准、高效地开展冷链食品“物防”工作,成了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面临的首要任务。

在数字化改革思路的牵引下,“浙冷链”系统应运而生。该台依托“大数据分析+网格化管理”建立精密智控机制,“一码”贯通产品全链条流向,让冷链食品来源更清晰、协查更高效、信息更透明。截至今年上半年,台已累计激活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888家,累计赋码量432.17万,赋码率、扫码率均达100%。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受“浙冷链”启发,杭州市又将其扩展应用至食安领域,创新打造“浙食链”,形成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消费者可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扫描查询“链上信息”,读取食品产地、食品生产企业信息、食品检验检疫情况等信息,明白消费。企业可通过它实现食品安全数字化管理,发现问题可追溯,快速查找原因,及时响应处置产品。在监管端,监管部门能通过“一键追溯”,精准定位问题企业及存量产品信息,实现风险核查、预警、防范和化解数据化管理。

关键词: 开创 食安 监管 阳光厨房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