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市场监管系统体制机制大转变、职能职责大调整、监管方式大改变的时期。在这期间,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更加严格,市场监管体系和治理能力日益现代化。“十四五”时期的食品安全工作,要在此基础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简化登记手续,提高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循序渐进 逐步放宽
为避免一放就乱,笔者认为,要把实施好宏观政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起来,提高宏观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和精准性。
(一)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制。告知承诺制是指由申请人提出申请,行政审批部门提前告知审批程序、标准等,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对生产经营条件自我评估、守法诚信生产经营进行承诺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行政审批部门及时作出行政许可,发放许可证书。在广泛推行之前,要循序渐进,先从预包装食品销售开始,再到低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试点改革,《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年11月24日第一版,《江西加大告知承诺制改革力度》一文介绍,江西省在食品相关产品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改革基础上,当年11月份探索对茶叶生产企业开展低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试点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推行告知承诺制,能很大限度地避免准入不准营的现象。比如笔者辖区的食品经营户,在办理营业执照后,工作人员会指导他们提交食品经营许可相关材料,其中包括两张照片,一张是站在门口拍的门店招牌,另一张是店内食品摆在货架上的照片,一部分人表示难以提供:不能进货,怎么提供店内照片?进货了又怕被误以为提前开业,受到处罚,形成两难的矛盾。有了告知承诺制后,工作人员也方便让经营户进货拍照,材料齐全并合乎规定的,当场出证。出证后工作人员再携证查看现场,对符合规定的,给予发证。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相符的,要求5个工作日内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撤销许可,并纳入信用记录,两年内不能再按承诺制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违反法律的,还要受到惩处。
(二)设立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选一批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先行先试深化“放管服”改革,小餐饮小食杂证的食品经营许可,可以试点由许可制改为备案登记制,由审批改备案。还可试行证照合一,避免食品经营户提交多份材料,或重复提交材料。
制定标准 严格监管
(一)探索行业标准,规范操作行为。定标准育品牌,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市场监管部门着力加强标准制修订,开展各类质量提升行动,有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食品行业企业优质品牌。
以总局2018年修订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为例,其制定的卫生健康标准十分详细,其他食品生产经营可以参照制定相关标准。例如在食材方面有原料、半成品、成品等卫生标准,还有餐饮服务场所、食品处理区、清洁操作区、专间、专用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烹饪区、切配区等环境清洁标准,还包括建筑场所与布局等合理化要求。选址与环境也有较高要求,不得选择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宜选择地面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区域。还有食品处理区,加工制作食品时,如使用燃煤或木炭等固体燃料,炉灶应为隔墙扒火的外扒灰式等。
该标准还提供了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及工具清洁方法,对洗扫频率、使用物品及方法都有详细规定,连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也有详细要求,比如标准的手部消毒方法,所有这些标准基本都配有图表,简单直观,易学易懂。
(二)强化线上线下培训,督促落实相关标准。制定了相关标准后,下一步就是加强培训,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标准去执行落实。可以通过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发布消费警示等,督促指导企业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落实主体责任,提高能力水平,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道关口。还可以线上线下结合,通过门户网站、政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科普文章和视频,并开展答题抽奖、考试考核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
对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开展专题培训,打造专业的志愿者宣传队伍,并邀请高校营养专家和特殊食品监管人员进行科普培训。
强化示范带动,在规模以上企业开展食品工厂规范化行动,推行国际先进的6S标准化现场管理新模式,持续开展质量提升和试点示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示范的基础上进行推广。
(三)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实行智慧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要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有效做法,加快完善各领域监管标准体系。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领域,加快推出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等制度,守好安全和质量底线。还可以创建类似年报征信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有过食品安全问题的,按轻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拉入黑名单,并参照征信受限事项来处理。
(四)分类重点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还应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进行重点监管。一是突出风险治理,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风险评估制度。二是突出全程治理,加强食品安全的产地、源头的把关,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完善生产经营者的过程控制。三是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完善各类食品主体的共同义务。确定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原则,确立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全面责任,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考核上岗,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问题食品的召回制度。四是确定不同类别食品安全的主体义务,明确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者的义务,明确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者的义务,明确网络食品交易者的义务,明确转基因食品的标识义务,明确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义务,明确集中用餐单位食堂义务,明确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义务等。五是对特殊食品实行特殊监管。对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实行备案或注册等严格管理。
(五)创新机制。建立贡献褒奖机制,加强食安考核结果运用,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改革的工作合力。建立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执法人员抽考监督机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食品安全的标准机制等。
(六)加强行业自律,构建健康有序发展格局。行业骨干企业自愿签订自律书,组织召开骨干企业座谈会,督促重点企业针对产品标签、广告宣传、市场销售等开展自查,促进行业规范性和自律性发展。建立不良行为记分制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社会监督,推动食品企业诚信自律。推行公开承诺,推进诚信经营。
优质服务 利企惠企
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允许企业和群众自主选择线上或线下办理方式,并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引导和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渡难关,提供科学指导,确保企业生产秩序。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保障各项改革依法有序推进。
尝试“食责险”,发挥“眼睛”和“助手”作用。食责险即食品安全责任险,是承担食品生产经营者民事赔偿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抵御食品安全风险的一种产品责任保险。逐步构建起“共保体+风险基金”“公益+商业”“服务+防控”的模式,起到双重保障、双轮驱动、双管齐下的效果,力争通过保险手段助力破解“低小散”监管难题,从而提高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救助水平,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关键词: 营商 环境 优化 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 中了,2600万!鸿雁成功拿下成都轨交30号线一期配电箱项目
- 五一植发热潮将至,中德植发专家提醒植发需谨慎
- 广州众城【上叶蓝莓叶做新生代健康茶饮料】
- 方太携手国家航天院所,以航天同源科技高能气泡洗引领厨房创新
- 望古唐网络科技BOOS联盟进军短视频带货平台
- 思之敢响,声之敢为|“敢响”2022成都时尚消费影响力盛典现场直击
- 发力蛋制品 劲仔食品小蛋圆圆鹌鹑蛋入围iSEE全球创新品牌百强榜
- 新捷途X70S颜值与实力全面升级,将于4月29日发布预售
- 奶茶行业品牌多、竞争大 冰雪时光靠什么赢得掌声?
- 千千惠生活全国上线“随心退”功能,消费者可无条件随时退款
- 杭州临平区:创建市场疫情防控“三色”预警分类管理机制 动态防控监测预警
- 海南开展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入岛联合执法行动 对当事人立案调查
- 河北保定市场监管局创新应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监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原料新鲜 用料扎实 冰雪时光稳扎茶饮下沉市场
-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荣获平安陕西建设先进集体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优势
- 浙江杭州:西湖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 健全机制规范运行为
- 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进口水果排查专项行动 加强宣传引导
- 宁夏青铜峡市场监管局:拧紧节日食药“安全阀” 确保节日期间市场安全稳定
- 北京东城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联合检 营造和谐市场环境
- 安徽开展专项执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良好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