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维权 > 质检 >
永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 识别“坑老陷阱”遇到纠纷理性维权 2022-01-10 14:53:49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值此春节来临之际,为帮助老年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湖南省永州市消费者委员会提示:购药要选正规渠道,保健食品认准蓝帽;警惕低价旅游陷阱,小心投资理财圈套;远离非法会议营销,防范各种电信诈骗;消费之前做足功课,遇到纠纷理维权。

一、要从正规渠道购买药品,警惕“医疗效果显著”的食品及“神医”“神药”等虚假广告

一要通过医院、药店等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并仔细检查药品批准文号。二要警惕“医疗效果显著”的食品,这些食品很可能非法添加药品,对健康有害。三要当心网上有关“神医”“神药”等虚假广告,别为了追求健康反而丢了健康。

二、保健食品不能治病,选对用对才有助健康

一要结合自己身体状况来选择。二要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并仔细核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三要注意区分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及药品的区别,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

三、低价旅游看似天上掉“馅饼”,实为精心布好的购物“陷阱”

老年消费者在选择旅行社和旅游产品时,不能单纯以价格为导向,要多关注旅行社的口碑以及旅游产品的品质,同时考虑自身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等因素,并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详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旅游行程安排及双方的违约责任,特别要注意合同中是否有针对老年消费者的特别条款。

四、投资理财不是投机发财,小心中“套”血本无归

一要主动学投资理财知识,明确投资理财不同于银行储蓄存款,各种理财产品均存在一定的风险。二要去银行、保险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三要按照要求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结合测评结果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注意适度投资、分散风险,既不要“押上全部家当”,也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四要警惕高息理财项目,远离非法集资。

五、不参加非法“会销”,不相信商家“洗脑式”宣传

当前一些不法经营者假借国家“惠民工程”“政府补贴”“一带一路”等光鲜旗号,对参会老年人进行洗脑式宣传,实际上这些经营者往往没有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资质,其产品也没有宣传中的神奇功效,老年消费者务必擦亮双眼,远离打着养生讲座、专家访谈、有奖听课、“专家”坐诊、免费体检、亲情体验、免费旅游等旗号,采取家访送礼、亲情拉拢、会员优惠、雇托销售、饥饿营销等各种方式推销产品的非法“会销”活动,不相信商家“洗脑式”宣传,切勿贪小失大。

六、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务必看护好你的“钱袋子”

电信诈骗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冒充“老朋友”以各种理由借钱,或者冒充医务人员称其子女住院亟须交钱才能动手术;虚假中奖或者扶贫诈骗,老年人想要领取奖金或者扶贫补助,需要先缴纳一笔费用,如保证金、游资、手续费或者个人所得税等;冒充银行或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的电话,以信用卡被透支或被冒用、涉嫌巨额诈骗、涉嫌洗黑钱等理由要求将资金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资金汇入,相关人员便彻底失联;相亲交友诈骗,不法分子利用老年朋友独居寂寞、求伴心切等心理,在互联网社交台上刊登交友信息,诱骗老年人加其好友,之后便以种种理由借钱,借到钱之后就销声匿迹等。有的骗子不仅能准确说出老年人或者其子女的个人信息,还能伪造“红头文件”来获取老年人的信任,使老年人放松警惕;有的骗子会制造一种紧急的氛围,迫使老年人来不及思考就匆忙打钱,等老年人回过神来为时已晚。老年消费者对于涉及金钱的事,一定要理分析、多方核验,不要草率做决定,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不将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告知陌生人,更不要贸然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务必看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永州市消费者委员会提醒广大老年人,在消费之前一定要主动了解产品或者服务的有关知识,“心里有数”之后再做出购买决策,做到不轻率、不跟风、不盲目、不任。在消费过程中,还应注意留存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直接与经营者协商提出合法诉求。消费者与经营者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可拨打12315或1234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也可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或者请求消协组织进行调解。同时,永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也提醒广大青年人,要多了解父母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多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科学的消费建议和生活上的悉心照顾,常回家看看,多一些陪伴,让老年人放心消费、舒心生活。

关键词: 消费 提示 发布 遇到纠纷理性维权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