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生活消费 >
与合资PK要看“四个战场” 自主品牌有多强? 2018-04-15 16:01:18  来源:搜狐网

4月10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指出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自主品牌快速的发展给予了政策调整的底气,积累起与合资同台较量的实力。

自主品牌们已经有多强,在SUV和新能源领域能否保持优势,在轿车领域又能否实现突围?4月10号,汽车营造社特邀行业专家坐而论道,共同探讨中国汽车行业未来。

本期嘉宾

安庆衡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

徐向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崔东树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

贾新光搜狐汽车首席评论员

一、 对当前自主与合资的竞争格局我们应当如何来看?

1 、SUV战场:自主品牌打的不是时间差,是概念差

崔东树自主品牌成功抓住了机会市场,在产品创新这块做得很好

自主品牌成功抓住了机会市场,实现了快速突破,在产品创新这块做得很好。SUV这块,在没有合资品牌竞争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有效应对了消费需求的升级。我们抓住了合资品牌价格偏高的弱项获得了成功,同时又在新能源上获得一定增长,形成了组合优势。

目前来看,合资品牌技术好、底子厚,但是发展速度慢、创新能力不足,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相对较弱,与此同时过于慎重。我们造SUV不会考虑节能减排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合资品牌一般会考虑节能环保、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等等。

长期来看,自主和合资各有各的补课:比如长城要补油耗的短板,要发展新能源车;合资品牌要加速推动SUV产品。合资品牌的深厚底蕴是自主品牌应该去学习的,不是简单说谁已经打败了谁,而是谁在某一个阶段能抓住市场机会比别人跑得更快。在下一个波浪中,自主品牌能不能继续保持?有待观察。

现在的市场上,SUV占42%,轿车占50%,MPV份额从10%逐步下降,去年开始MPV就算崩盘了,下滑非常严重。SUV高增长趋势远没到头,因为自主的SUV现在布局基本完成,合资SUV还没布局完成。随着消费者消费升级,合资品牌的SUV必然反扑,自主品牌应该看到这种压力。现在SUV竞争还是不充分的阶段,未来SUV份额占比还会提升。

贾新光自主品牌不是简单打了一个时间差,而是整个概念的转变

SUV实际上是一个变化的概念。最初的SUV就是切诺基,S是运动、U是多用途、V是厢式。凡是打S头的都是高端运动型产品;后来发展出CRV,面向都市休闲,不是运动,不是越野。现在的SUV应该是非常庞大的车族,市场可以分得很细。

我们自主品牌并不是简单打了一个时间差,而是整个概念的转变。刚才讲了SUV过去叫高端,在美国开切诺基属于高收入群体。中国人把SUV和豪华的概念拉开了。

国外的SUV外号油老虎,3升是最小号,中国现在已经有1.2升的SUV。价格上,中国把SUV拉到7万、8万,甚至5万、6万。这样的情况下出来一个中国式的SUV市场。长城和CRV同时在市场上,其实不是竞争关系,是不同档次的市场。

90年代国际上有一个判断,SUV不是一个新技术,而是新概念。现在欧洲过来的SUV就是以轿车跨界为基础。目前来说,我们的短板还是底盘、平台、调教。

2、轿车战场:可能是不愿干,也可能是干不了

徐向阳轿车和SUV本身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经过前几年高速发展,我们首先在SUV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最近这两三年合资品牌杀回到SUV市场,SUV这个领域在未来几年肯定会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自主品牌SUV的高速增长,实际上为做轿车积累了非常好的基础。无论SUV还是轿车,平台可以共享,我们完全可以基于SUV比较好的平台基础去轿车领域和外资品牌竞争。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最近这两年自主品牌在轿车这块,是有所突破的,如荣威、吉利远景,无论是销量还是品质、消费者认可度,都得到了提高。我们看看吉利或者上汽会发现,它们的SUV也做得好,轿车和SUV本身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乘用车这块,我们实际上已经具备和国外竞争的基础,关键要看企业的战略。长城就专注做SUV,在轿车方面基本不下工夫或者少下工夫。有的企业既做SUV又做轿车,跟他战略定位、现有技术实力有关。

随着SUV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国内原来不少靠SUV车型起来的相对弱势品牌在今年可能日子会不太好过,这逼迫他们要开辟新的战场。

安庆衡轿车难度很大,做不好不一定是企业问题

自主品牌其实对于轿车的争论挺大:有些专家认为SUV就代表中国需求,那还发展什么轿车?这是一派观点。但外资品牌里轿车还占主流地位,虽然他们也开始做SUV。因此轿车发展的必要性大家还要探讨,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要买SUV。

不做轿车的自主企业,是战略决策不干还是实力上干不了,这个不好说。轿车难度很大,做不好不一定是企业问题。我记得自主品牌轿车占有率是19%,5辆轿车只占1辆,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自主品牌和外资企业轿车整体上还是有不小差距。但也有好的,比如吉利的帝豪和远景。中国乘用车市场里面SUV的需求比例高于国外,这得承认,但是还得在轿车上下工夫。如果所有的轿车都退出去了,将来也不好办。

3、新能源战场:国外新能源水平,不见得就特别高

安庆衡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自主品牌要比合资企业占优势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自主品牌要比合资企业占优势。上汽乘用车跟阿里合作的RX5一上市就非常火。因为自主品牌对中国市场熟悉,跟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熟悉,网联化发展非常快。外资企业原来这块没怎么做,也缺乏机构、人才,要真正形成产品比较慢。

博鳌论坛刚刚宣布放开股比,实际就是新能源项目。

贾新光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在电池上突破

中国在新能源产量、销量上都是世界第一,政策的推动力度特别强。现在政策补贴退坡,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能不能保持优势,这是个问题。

现在我们的弱势在哪儿?车身轻量化这块是我们的弱势,同样的电池,车身越轻能跑得越远。碳纤维价格太高,而我们的碳纤维产量低。现在国外纯电动车除了特斯拉竞争对手不多,他又受到关税影响。因此目前不是竞争的问题,中国要赶快把自己的短板补上。

电池是所有车企都面临的问题。中国的车企里,其实像知豆这样的生命力反而强。按照欧洲的概念,电动汽车就应该是小车,它可以用很少的电池跑很远的路,而且适合家用、个人出行。大家上班开这个就行,而且停车方便。实际这一块(小电动车)将来应该是销售主力。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在电池上突破。车身结构、造型这些我觉得不是问题。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一个世界难题。

4、海外战场:收购对象得合适,还要能够处理好

安庆衡收购对象得合适,收购来还得处理好为我所用

事实证明(吉利收购沃尔沃)挺成功。传祺也是能买就买,不一定要原始自主创新,哪种方法最有效就用哪个。现在看,吉利最大的变化就是收购沃尔沃,过去他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外界质疑很多。但实际不仅收购完成了,沃尔沃也实现盈利,同时还处理好沃尔沃和吉利的关系,把沃尔沃技术引进来,有了博瑞、博越,这是比较成功的路。

收购的多,成功的不多,有的企业买了也不见得行。上汽兼并双龙就失败了,我认为这个事情没有固定的模式,每条路都要探讨。收购这条路用好了发展比较快,现在智能网联汽车上国外IT产业的收购很普遍,这是切实有效的方式。收购对象得合适,收购来了还要处理好为我所用。

贾新光自主品牌必须以自力更生自主发展为前提

关于收购,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合适的收购对象很少,像吉利收购沃尔沃很可能是空前绝后。欧宝现在非常困难,但是你收购不了,通用不会给你。当初萨博很多中国企业抢,但你去了什么都没有。收购之后并不是所你可以随便从里面拿东西,收购的技术也不一定能用。

我们的短板怎么补?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自力更生、自主发展,自己研发技术。买,它不卖给你;办合资企业人家也不给你。只有自己努力,或者通过国际合作研发。自主品牌必须以自力更生自主发展为前提。

二、关于中国汽车行业,我们能做哪些展望?

1、看造车新势力

安庆衡造车新势力还是自主品牌,与传统企业要结合

新势力总体属于自主品牌范畴,不能算外资品牌,是中国的企业。有人说二八定律,十个新势力可能最后成了俩,成俩也是给自主品牌增添力量。传统车企缺少人才、资金,缺少互联网思维,新势力造车加入给自主品牌加分。有人说新造车势力将来会不会吃掉传统国企?不见得,两者要结合,传统车企也在做电动车、智能网联等等。

徐向阳新势力对填补市场空白、推动行业发展有积极作用,但目前还未成气候

中国已经是奔驰和宝马在德国以外最大的市场,是奥迪全球最大市场。中国有庞大的高收入消费群体,他们关注豪华品牌车型,买新能源车也一样。现在新能源领域大家缺少选择,好一点的除了特斯拉几乎没有。30-50万区间有一个巨大的空白,特别四五十万是奔驰、宝马传统产品C级、E级、3系和5系的价格带。

这样一个空白给新造车势力提供了可能的市场生存机会。新造车势力在新能源领域与国外竞争,平台差距相比传统车企更少。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更关注用户体验。在对互联网思维,年轻人对互联网、物联网需求的响应和理解上,新造车势力某种程度上优于传统的车企,这是它们竞争的优势。

当然它们也有劣势,新势力也好传统车企也好,车还是最本质的属性。新造车势力在技术积累,技术能力和对车的理解上,与老牌车企还是有很大差距。他们也在想办法弥补,新造车势力主要的工程技术人员大量来自传统车企,还有一部分来自互联网企业或新毕业的高校学生。他们有优势也有明显的劣势,竞争谁能胜出,很难说。

但他们还称不上是一股第三方的势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他们真正的面孔,在没有形成十万台以上量产的能力之前,都构不成势力。我们称它为新势力并不是说它已经形成一股真正的势力,但它们的出现确实会对整个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网联方面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管将来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肯定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看中美贸易战

贾新光贸易战背后要关注产业政策变化

贸易战并不是关税问题、逆差问题,美国是拿这个先嚷嚷,后面要谈的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这些问题。取消关税、合资开放股比、放宽新能源进入,给我们自己争取到主动。我都已经放开了你还和我谈什么?下一步大家最要关心的,是汽车产业政策的变化。中国制造2025,支持高科技发展,这个绝对不会有变化。只是原有的产业政策,特别是在合资合作这部分有变化,这是真正对自主品牌有影响的。特别是对已经有合资的企业,像长安很早就明白要两条腿走路,现在自主那条腿已经很强了。有的企业自主那条腿还不行,这些企业是最困难的。

3、看车企新零售

贾新光中国新一代观念在变化,外企也必须深入中国做调研

现在要研究95后市场,90后都被甩过去了。比如95后说二次元,什么是二次元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95后是中国独有的,他们一开始接触的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又有自己的观点,挖掘好了非常厉害。

外企要做得好,必须专为中国市场研发,大众、通用都已经这样做了,专门研发车型,或者用其它地方的研发平台在中国做上装部分专门研发,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东风日产反应过,跟日本研发人员说一些要求,他们觉得不可理解,所以早期车型卖得不好。让研发人员在中国做调研以后越来越好卖了,后来干脆让中国人参与进来做。这是必然的出路。

中国市场必须认真地研究,弄明白95后、二次元,中国的自主品牌要赶紧抓这个概念差。比如很多企业研究“成功人士”,这是很老的概念了。什么叫成功人士?你不能调查他收入多少,要调查他爸爸、他爷爷。自主品牌能找90后的人来做90后的车型,这是外企做不到的,把这些东西抓住,就抓住了市场。

徐向阳新零售是对用户体验的响应,中国相比国外更有优势

渠道和销售过程本身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倡导新销售渠道、新零售的企业以新品牌或新造车企业为主,这是对用户体验的一种响应。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趋势,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包括共享化,都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对销售渠道提出新的要求。

我个人理解,新零售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汽车产业大发展趋势的响应,对满足更好用户体验的响应。就像网购一样,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或者80前的人买东西,更看重实体店的感受,而90后网络一呆的年轻人更在意网上购物感受,这是消费者对消费过程感受的变化。我理解的新零售,瞄准了消费体验的变化,来满足90后消费者购车的需求。

在这方面,自主品牌包括新造车势力比外资企业具有优势:

第一,中国现在电商的消费技术、市场发展情况比欧美发达国家要发达。

第二,中国人本身对市场的理解要比跨国企业更准。

第三,新零售方式要求企业反应速度快,这是一种新的模式,随时要进行修正。

我们有非常好的电商基础,电商消费已变成80、90后的消费习惯。我们在技术方面也完全可以支持,各种移动支付方式比欧美发达。再加上我们对市场的理解,快速响应的速度。这四点是我们走在前面重要的基石。

4、看自主品牌未来

安庆衡自主品牌水平在提高,长远看会占优势,但也会与合资共存

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自主,总体来讲比较乐观。自主品牌这些年变化挺大,水平是全面提高,这一点大家都认可。最直接的指标就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这是自主企业奋斗的结果。市场占有率上来是最终的结果,为什么上来了?一个是质量确实提高了,用户对它的认可度肯定会提高。中国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不像外国那么高,性价比高、质量好就会买。

自主品牌价位每年都在提高,最典型的广汽传祺,自主品牌利润贡献率在广汽里面是第一,比广汽丰田合资企业的贡献率还高。自主品牌的价位提高,利润就上升。

另外,品牌知名度也在提高。领克、WEY、传祺是中国高端三大品牌,这个没有什么争议。质量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价位提高,最后表现是市场占有率提高,老百姓认可。

现在自主和外资PK,也开发、创新出多种模式,从原始创新,到后来买外国产品。我认为自主品牌和合资PK,从长远来讲还是自主品牌占上风。谁会出局?我看还是长期共存。但自主品牌会是越来越强,效益越来越好,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SUV现在肯定是自主品牌占上风,中低端轿车也占上风,从中低端、中端开始,长远高端也会有竞争,自主品牌未来也会做高端车,但是必须积累,不是短时间内消费者就能接受。

吉利领克、传祺GS4都做得挺好。就像一支球队,有几个球星,总体战斗力就在加强。如果都是中低端凑,统计起来数还挺大,但实力还是不行。2018年非常重要。2018年非常关键,新势力造车、自主品牌都得看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退坡,从不同的领域看2018年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

徐向阳自主品牌总体会螺旋式上升,做不好本土化的外企难发展

一个企业不可能总是持续高速发展,每一款车型都卖得非常火爆。奔驰、宝马这样上百年的企业也做不到,周期性波动是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发展非常正常的现象。关键问题,我们要使这种波动尽量减少。整体来讲,我们应该看到大的趋势是螺旋式上升,这个趋势是不会变的。

韩系去年市场有一个下滑波动,它的波动不是由于政治原因。而是自主品牌向上突围,外资品牌价格下探,导致他腹背受敌。韩系,包括法系产品的可替代性强,这是它们下滑最根本的原因。奔驰、宝马、奥迪为什么高速增长?因为我们在消费升级,自主里又没有可替代的。

世界上卖得最好的车是A级车,是很中庸的,像卡罗拉你看不出有什么,但是质量可靠、耐用、价格适中、技术适中。法国车企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国,大众、通用来中国用的全是中国人,他们全用外国人,放不下架子来好好研究中国市场。

崔东树自主品牌现在表现很好,未来要看能否抓住新能源机会

现在应该说自主品牌表现特别好,尤其是过去三年,自主品牌份额持续提升。今年是44.1%。在2014—2015年,自主品牌有大跃升;从2015—2017年,自主品牌份额从34%跃升到44%,提升了10个百分点;到2018年,份额进入相对僵持的阶段。过去三年自主品牌抓住SUV红利获得超强发展。

现在自主品牌面临巨大的分化状态,可以看到大部分厂家处于很艰难的状态,部分企业表现特别优秀。未来要看自主品牌能不能抓住新能源的机会再上一个新台阶,还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