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 >
监管动刀高息揽储 银行周期付息产品凉凉 2021-02-24 16:32:26  来源:北京商报

监管动刀高息揽储 银行周期付息产品凉凉

近期,银行存款市场充斥着不寻常的变化:陆续有银行叫停周期付息型产品,很多中小银行大量存款产品显示售罄,部分银行高息存款“打游击”临时上线发售、额度“开了又关”。种种操作有何缘由?北京商报记者近日从业内获悉,监管层春节前就已针对存款管理向银行提出要求,中小银行仰赖的“高息揽储”被重点整顿,在这轮存款管理风暴之下,周期付息型“创新”存款率先“中枪”,在央行点名违规后恐难逃退场命运,各家银行也正火速落实整改要求进行产品调整。

银行整改高息存款

近两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银行App存款产品时注意到,很多中小银行存款产品数量骤减,且有大量存款产品显示售罄。

2月23日,某中小型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春节前,2021年2月4日,央行召开加强存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加强存款管理工作后,各地监管迅速转达会议要求,全国性和地方性银行按存款基准利率相应的上浮约束当天就执行整改,可以发现动作快的银行利率过高等不合规产品能下架(停售)的都立即叫停了。”

他进一步表示,该行超过央行存款基准利率上浮上限的存款产品和不符合规范的周期付息型存款正在进行全面整改,相关产品目前已经停售,显示没有额度,而根据最新利率要求调整的产品将在最近两日重新上线,后续也不会再有利息比较高的产品。

按照上述人士的说法,央行春节前已经给接下来的存款整顿工作作出定调和部署,因而近期存款市场正悄然发生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细看2月4日,央行官网披露的存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不足400字的公告,主要强调了三方面内容,即约束利率、地方法人银行不得异地揽储、整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具体来看,一是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整个利率体系的“压舱石”,要长期保留。这意味着各行存款产品年化利率只能在央行存款基准利率基础的一定范围内上浮。

目前,央行执行的存款基准利率为:活期利率0.35%,三个月期利率1.1%,半年期利率1.3%,一年期利率1.5%,两年期利率2.1%,三年期利率2.75%。在此基础上,不同类型的银行根据自律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上浮利率。央行曾经披露,央行对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按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也就意味着一年期定期存款产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的上浮上限是50%,最高利率也仅有2.25%。

二是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回归服务当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央行2月8日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强调了这一点,禁止地方法人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自身手机银行等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

有银行业知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央行上述会议后也明确,民营银行中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以及直销银行中的百信银行,共5家银行展业范围不受空间限制,豁免适用跨区域经营规定,但同时存款利率上限也对标全国性银行。

三是继续加强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的监测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央行在《报告》中,明确点名了几种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并督促整改。其中指出,活期存款靠档计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和周期付息等所谓“创新”产品实际利率水平明显超出同期限存款利率,且违反了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等规定。这也是首次明确周期付息存款产品违规。

周期付息产品退场

而在央行定调违规后,关于周期付息存款产品的整改风暴正席卷而来。

所谓“周期付息”存款产品,即客户存款满一个周期后,银行就按照约定的利率为这一周期付息。如果未满一个周期,则按照活期存款计息。目前市面上的周期付息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产品满足一定周期,利息兑付时就可以本金连带满期年化利率水平计算的利息全部支取,比如存一年可享五年满期利率。第二种是存本取息,不取本金的情况下按周期付息,若提前支取则全部按活期计息,前期已发放的利息从本金里回扣。

周期付息产品此前在中小银行中颇为流行,且这类产品利率较一般的定期存款产品普遍更高。比如有银行五年期产品满一年提前支取最高能拿到年化4.875%水平的利息。多位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果本息皆可按周期取出,则与之前被叫停的“靠档计息”无本质差别,存在变相“高息揽储”之嫌,还会引起商业银行负债端的不稳定,形成期限错配,造成流动性问题。

目前来看,在监管没明令禁止前有银行针对这种产品在限售“试探”,也有银行已经全部停售该类产品。2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众邦银行手机银行中的周期付息“众惠存”产品显示“售罄”后,曾展示了类似的“创新”产品——“多帮利”系列产品,以“多帮利”6个月产品为例,该产品年化利率4.5%,满期五年,客户持有不满6个月按活期利率计息,满6个月之后的任意时间支取均按满期4.5%年化利率计息。该行工作人员表示,该系列产品是刚刚上线的。但2月23日,该产品就已下架匿去踪迹,不再展示。对此,该行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称,“目前众邦银行仅有定期存款产品,其余所有产品均是售罄状态。其他产品如果昨天有应该是临时发售了部分额度”。

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春节前已有银行明确停售相关周期付息产品。2月4日,中关村银行官网显示,该行“享存”系列产品于2021年2月4日停售。该行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享存”系列产品即为一种按期付息存款系列产品,现在产品调整已不能购买。此外,交通银行工作人员也曾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该行从2021年2月5日起,停售按月付息型大额存单产品及按月付息型惠享存月享版产品。

针对产品停售后对储户的影响,多家银行均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相关周期付息型产品售罄和停售不影响存量用户,此前已购买的产品计息规则没有变化。

中小银行如何破局

“现在看来,监管的思路就是政策上从控制高息揽储切入,以此控制银行整体吸收存款的资金成本,进而控制银行给实体经济的贷款价格、控制住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复苏和增长。”银行业资深分析人士王剑辉对北京商报记者如是说。

在本轮监管针对银行高息揽储的整治行动下,银行存款会否就此告别“高息揽储”?

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卜振兴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监管是为了避免商业银行竞相抬高负债端成本,大打价格战,恶意竞争。设定存款利率上限是有效且直接避免高息揽储的一种方式,但是高息揽储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仅靠单一手段无法完全避免。这其实也表明了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更加审慎,是在一定基础上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兼顾了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改革。

王剑辉补充指出,当前大小银行不同金融机构的存款产品还不能反映出不同的风险特性,只要所有银行的存款产品刚性兑付、隐性政策担保的预期没有显著改善,高息揽储依然会有存在的土壤,利率市场化过渡需要较长的过程。

目前来看,本轮整治行动下中小银行生存空间被挤压,存贷款遭遇“围堵”,银行业两极分化态势势必更加显著。

“未来商业银行无序竞争的格局会有所转变,集中度会有一定的提升,各类银行功能定位将更加清晰、层次会更加分明。”在卜振兴看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改革,不同商业银行的定位更加清晰,虽然有利于商业银行集中度的提升,但并不意味着中小银行就失去了发展空间,关键还是在于找准定位,寻找特色。

多位分析人士也指出,面临经营转型压力之下,合并重组可能是中小银行提高风险防御能力的一条破局之路。一位中小银行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中小银行今年应该比去年还要困难,这轮政策对大行整体利好,存贷严监管之下,中小银行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风险适度暴露,后续银行兼并会成为趋势,中小银行要深耕当地、发挥潜力找到特色,但若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也会很积极想找到大银行寻求被兼并的可能性。

关键词: 监管动刀高息揽储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