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令”落地4个月,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现,地方商超、药店等可降解塑料替“袋”行动中,市场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激增,企业纷纷宣布投产扩产。
“‘禁塑令’实施后,参与进来的各类企业多了很多。为了帮助企业更快适应市场,进行资源整合,我们正在筹备成立相关行业协会。”山东省某企业负责人张鑫科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仅走访就近的可降解塑料企业,每个月车程就在5000公里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加持下的可降解塑料行业,预估将产生千亿元级的巨大市场空间。但想象空间要变成现实,相关标准监管政策仍需跟上。
部分区域塑料袋“换装”
“老板,给我个袋子……”“袋子8角一个。”“这么贵!还是来一个吧。”这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家品牌水果店里老板和顾客之间的对话,收费的袋子是可降解塑料袋。
“我们店里的袋子材料特殊,上海很多便利店都是用这种袋子,价格相应也更贵。因为水果比较重,拎着省力一些,所以每天有很多人买。”水果店店员告诉记者,仅他们门店一天就要卖出好几百个可降解塑料袋。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去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
目前多地大型商超等已开始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在北京,记者在超市门店发现,小号的可降解塑料袋为0.6元/个,大号的则为1元/个。有顾客告诉记者,此前该店不可降解塑料袋每个在0.3元左右。
去年12月1日开始,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10个类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记者在海口东站附近的小超市发现,店里使用的是全降解塑料袋。“有些顾客会觉得5毛钱一个的降解袋有点贵,但是东西多的话,也会选择购买。”超市店主告诉记者。
然而在很多地区,仍存在普遍使用普通塑料袋的现象。在南方某城市一家果蔬店,店员称重后熟练地将蔬果按照不同“体格”装进不同大小、或红或绿的塑料袋里,没有额外收费,为方便顾客,店员还在不同小塑料袋外再套一个大塑料袋,顾客们拎完就走。店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还没有强制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也不太了解情况,基本上店铺提供什么消费者就用什么。
采访中,有多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可降解袋使用时比普通塑料袋软,更容易破损。除了手感和光泽度,大家普遍不清楚可降解塑料袋的成分识别和图标。
市场需求激增企业忙扩产
最严“禁塑令”下,可降解塑料产品需求大增。记者在多个可降解行业微信交流群里发现,每天产品资讯都在火热刷屏。
“我们是做生物降解袋、果蔬OPP袋、果蔬PE袋的塑料袋工厂。可以定制,也有现货。”一位广东可降解塑料袋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有10多种不同尺寸、不同款式的生物降解袋,批发单价在1角到1元钱不等。
某可降解塑料原材料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公司订单爆发式增长,今年春节期间员工都在加班加点赶工,公司还上了新的生产线满足客户订单需求。
“目前可降解塑料袋主要供应大型超市和一些国际大型连锁企业。”上述经销商表示,未来如果全面落实“禁塑令”,潜在市场需求缺口可能会加大。
可降解塑料市场的潜在需求空间有多大?据业内分析,随着市场聚焦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LA(聚乳酸)等绿色环保新材料,预估将产生千亿元级的巨大市场空间。
“此前PBAT实际产能较少,主要面向海外市场。现在国内需求提升,公司也在逐步扩大产能。”A股上市公司金发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紧密结合国内政策变化的趋势及市场的需求情况,适时推进后续18万吨PBAT装置的建设和投产工作。
可降解塑料制品需求的增加,对上游原材料价格推动作用明显。据记者了解,原材料PBAT价格一路上涨,今年以来一度达到32000元/吨至35000元/吨,而在“禁塑令”落地之前,PBAT的价格基本上在18000元/吨左右。
其中,BDO(丁二醇)是PBAT涨价的主推手。“尽管PBAT只占BDO全部产能的5%左右,但是2020年底BDO大幅度涨价对PBAT产业影响巨大,BDO在单月内涨幅甚至超过2万元,创历史最高。”上述金发科技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可降解塑料市场的逐步扩大,未来PBAT有可能成为BDO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世界生态组织中国代表处首席科学家甄光明表示。
甄光明分析称,目前市场公开在建和计划建设的PBAT产能大概在700万吨左右。随着BDO(目前在建和计划建设大概400万吨)的逐步扩产,预计最快1到2年才能匹配目前的扩产需求。
相关标准监管亟待跟上
从供给端来看,加强监管成为政策推进的关键。张鑫科说,不可降解塑料的成本(每吨在1万元左右)远低于目前的可降解塑料成本,如果没有政策推动,市场和消费者很难愿意为此“买单”,“可降解塑料市场想象空间很大,但能否变成现实,很大程度取决于执行力度。”
虽然政策层面明确了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以及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范围,但到底如何界定标准的“可降解塑料产品”,目前尚无统一规定。
作为“禁塑令”推行后的主要替代品之一,光氧降解、无纺布等制品备受争议。以光氧降解为例,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光氧降解添加了PE(聚乙烯)等不可降解成分,明显属于“伪可降解”。降解过程崩解后的地膜碎片并不能继续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长期累积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更大的残膜污染。此外,光氧降解会形成微塑料,进入土壤、地下水,甚至进入食物链,危害极大。
《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识和降解性能要求》(GB/T 20197)于2007年开始实施,其中降解塑料定义包括了光降解塑料。去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向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达了《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识和降解性能要求》等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记者登录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现,上述国标计划目前显示“正在征求意见”。
在循环使用领域,目前可降解塑料废弃物的分类回收清运、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方面也存在滞后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可降解塑料制品最适合的处理方式是工业堆肥,但我国各地兴建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中,大约80%采取的都是厌氧发酵处理技术,采用堆肥技术的并不多。
“相较厌氧发酵,堆肥技术需要的时间更长。国内堆肥厂不仅数量偏少,且基于经济性等因素考虑,也不太愿意接收含有生物降解材料的垃圾。目前已经有一些社区在尝试小型垃圾后端堆肥处理,未来可以在一些城市进行堆肥试点推广。”某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专家对记者表示。
最严“禁塑令”自今年初落地以来,全国各地商超、外卖等纷纷开始推出减塑举措和过渡办法,消费者也更多选择使用可降解塑料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纷纷投产扩产,政策加持下的可降解塑料行业,预估将产生千亿元级的巨大市场空间。但想象空间要变成现实,相关标准监管政策仍需跟上。
关键词: “‘禁塑令’实施后
- 【世界热闻】内蒙古启动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评选
- 环球观焦点:内蒙古:这5项职业资格考试暂停
- 全球热门:飞天圆梦|静待梦天,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收官在即
- 飞天圆梦|“梦天”已就位!杨利伟动情讲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对标保时捷Taycan?大众中国功勋苏伟铭亲自下场造车
- 环球速递!被人忽视的线下市场,隐藏着双11的另一个流量密码
- 环球热头条丨抖音还差一个双11购物节
- 【天天新要闻】中银证券给予珀莱雅买入评级 强品牌力、全渠道布局推动Q3业绩高增长
- 焦点简讯:鸭脖狂奔,绝味失宠
- 天天观天下!做不了山姆,永辉转身向盒马?
- 安信证券给予紫燕食品增持评级 成本压力仍然较大 看好公司全国化进程
- 天天新消息丨郑州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4.03亿元 同比增长2.15%
- 世界快资讯:中钢协:加快落实两大产业发展计划
- 世界短讯!俄方称暂时无法确认继续履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的条件
- 世界聚焦:美媒:近八成美国人认为国家已“失控” 多数民众给现状差评
- 新华全媒+丨天津:适老化改造改出“暖心窝”
- 环球精选!媒体评述:梦天实验舱整装待发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迈向收官
- 全球观察:捷报连连!多条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
- 世界通讯!飞天圆梦丨太空“新房”来了!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实验室将建成
- 秋季女性白癜风患者更需注意这些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