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一封由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局外交礼宾服务中心发出的感谢信,在宁夏人的朋友圈刷屏。信里特别提到了作为会议定制礼品的百瑞源锁鲜枸杞和枸杞芽茶,得到了嘉宾高度赞誉。
作为最具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的产业,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枸杞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六特”产业之一。自治区党委还成立了包抓机制专班,统筹推进。
让小红果迸发出大能量,科技从未缺位。多年来,宁夏加强枸杞产业技术研发,建设了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在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控、规范化栽培等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多个重大成果。
有了科技加持,这张“红色名片”越来越亮。
培育良种,奠定发展“压舱石”
这个夏天,曹有龙心里终于踏实了一些。
他是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就在7月19日,由该所承担的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枸杞新品种选育”项目,顺利通过宁夏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收集定植种质资源76份;筛选出具有抗病、耐盐、高光效等特点的优质资源15份,挖掘关键基因12个;配置杂交组合160个,获得杂交群体3万余株……项目交出漂亮答卷。
选育、推广多用途枸杞新品种,对保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2013年7月,宁夏启动实施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计划用10年时间研究解决农业品种选育问题,推进产业发展。
“前一阶段的5年时间,我们主要针对市场需求开展研究工作,在种业工程方面解决了许多问题,也为项目后续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红灿灿的枸杞地里,曹有龙笑出声来。
2018年以来,项目组持续开展枸杞育种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和转化应用。
在银川芦花台、吴忠红寺堡、中宁小盐池滩等枸杞产区,记者见到了1300平方米的种质资源库,近1500亩的试验示范点,245亩的新品种试验区,还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黄枸杞、黑枸杞。
“宁农杞15号”是继“宁杞7号”之后又一具有高自交亲和性的丰产优质新品种;“科杞6082”具备了大粒、丰产特性,是锁鲜制干新工艺的最适品种;黄果枸杞“宁农杞19号”“宁农杞20号”是适宜于鲜汁加工大果型新品种,出汁率可达80%以上;选育的黑果枸杞“宁黑杞1号”花色苷高达5.5%,比野生黑果枸杞含量提高30%以上,结束了黑果枸杞无人工培育品种的历史……
“可别小看这些新品种,它们是枸杞产业发展的基础。”烈日下,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秦垦,半蹲着身子给记者一株一株介绍,就像介绍自己的孩子。
历经4000多年文化传承和600余年种植栽培的宁夏枸杞,还要靠这些科研人员才能走得更远。
协同创新,跑出转型“加速度”
以前卖干果,以后卖深加工产品,宁夏枸杞产业期待华丽转身。
除了泡在保温杯,这小红果子还能怎么用?
啤酒、果糕、芽菜、巧克力、花蜜、面膜、眼部舒缓喷雾……6月22日至24日举办的第五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上,各类枸杞“跨界”产品令人称奇。目前,宁夏枸杞及其衍生制品已达10大类90多种。
“我们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连续6周服用枸杞糖肽后,抑郁高危人群的认知障碍、阻滞、无助感可得到较大改善。”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说。
他表示,团队已证实宁夏枸杞提取物——枸杞多糖具有保护视网膜、抗脂肪肝、促进海马神经发生等多种功效。
枸杞产业博览会发布的重大科技成果成功吸睛。很多人有所不知,其中多项成果都来自中国枸杞研究院,这所研究院今年6月21日挂牌成立刚满一年。
“新时期的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宁夏枸杞产业的科技创新也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开展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协同创新。”宁夏科技厅党组书记、中国枸杞研究院院长郭秉晨指出。
2021年初,宁夏科技厅、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林业和草原局三家单位经过广泛调研后召开了中国枸杞研究院建设推进会,并提出“一院、两机制、百企业”的组织框架。
宁夏农林科学院整合科技资源,联合区内外十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组建了枸杞资源与遗传育种、生态种植、病虫害防控等6个研究中心,按照事业法人运行机制管理。
同时,中国枸杞研究院引进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专家团队,并联合百瑞源等知名企业,共同组建了宁夏枸杞创新中心和枸杞技术成果信息化转化应用中心,按照市场运行机制管理。
借助东西部科技合作的“东风”,中国枸杞研究院要让“枸杞之乡”名号更响。
聚焦前沿,开出深耕“科技方”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多方发力下,宁夏枸杞产业正朝着多元化、高值化迈进。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基因组项目“十年磨一剑”,完成了枸杞全基因组测序,成果2021年6月3日在《自然》子刊《通讯·生物》在线发表,并首次将“枸杞”以汉字形式出现在论文中。
而至2021年底,宁夏枸杞面积达43万亩,基地标准化率80%,良种使用率达95%,鲜果产量30万吨,鲜果加工转化率达到28%,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50亿元。
到2027年,宁夏计划枸杞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加工转化率提升至40%,综合产值突破500亿元。通过实施基地稳杞、科技兴杞等“六大工程”,奋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的枸杞标准制定发布中心、精深加工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文化传播中心、市场交易中心。
怎样引领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毕竟,宁夏在枸杞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新药及系列产品研发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
“科技方”应时而生。
宁夏科技厅印发的《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行动方案》提出要以现代枸杞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水平为主攻方向。
到2025年,宁夏力争部署实施科技研发项目30项以上,培育枸杞新品种3个以上,取得科技成果30项以上,研发枸杞“健”字号产品5个、特膳特医食品10个、院地制剂2个,实现“药”字号产品新的突破,培育各类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但现实是,科研人手不充足,平台优势不突出,已然成为制约宁夏枸杞产业科研创新的瓶颈问题。
要外援,更要自强。在宁夏枸杞产业发展面临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关键时期,以培养新型“三农”人才为己任的宁夏大学农学院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在2020级林学专业下设枸杞方向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打造新的战略高地。
3月21日,该院与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正式签订教学科研合作协议,为促进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宁夏枸杞产业 枸杞产业发展的基础 第五届枸杞产业博览会 枸杞资源
- 【世界热闻】内蒙古启动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评选
- 环球观焦点:内蒙古:这5项职业资格考试暂停
- 全球热门:飞天圆梦|静待梦天,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收官在即
- 飞天圆梦|“梦天”已就位!杨利伟动情讲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对标保时捷Taycan?大众中国功勋苏伟铭亲自下场造车
- 环球速递!被人忽视的线下市场,隐藏着双11的另一个流量密码
- 环球热头条丨抖音还差一个双11购物节
- 【天天新要闻】中银证券给予珀莱雅买入评级 强品牌力、全渠道布局推动Q3业绩高增长
- 焦点简讯:鸭脖狂奔,绝味失宠
- 天天观天下!做不了山姆,永辉转身向盒马?
- 安信证券给予紫燕食品增持评级 成本压力仍然较大 看好公司全国化进程
- 天天新消息丨郑州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4.03亿元 同比增长2.15%
- 世界快资讯:中钢协:加快落实两大产业发展计划
- 世界短讯!俄方称暂时无法确认继续履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的条件
- 世界聚焦:美媒:近八成美国人认为国家已“失控” 多数民众给现状差评
- 新华全媒+丨天津:适老化改造改出“暖心窝”
- 环球精选!媒体评述:梦天实验舱整装待发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迈向收官
- 全球观察:捷报连连!多条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
- 世界通讯!飞天圆梦丨太空“新房”来了!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实验室将建成
- 秋季女性白癜风患者更需注意这些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