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玉米粒之间缝隙比较小,说明现在水分还有些大,需要过两天才能收获。”在一片金黄的玉米地,魏代玲随手拿起一棒玉米,剥开它的层层“外衣”,将其掰成两半,观察当前长势。
“95后”“返乡大学生”“理事长”……这都是魏代玲身上的标签。魏代玲的家乡在黑龙江省穆棱市马桥河镇北盛村,2016年大学毕业后,她决定返乡,扎根黑土地,成为村里的“新农人”。
“读大学期间,赶上放假回家,我经常帮忙做农活,发现农村其实是大有可为的。”1995年出生的魏代玲,是黑龙江省一所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她,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有深厚感情。
(资料图片)
魏代玲在田间查看玉米长势。新华社记者刘赫垚 摄
“随着四季轮换,亲眼看着庄稼生长、成熟、收获的过程,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是其他工作给不了的。”魏代玲说。
刚回村里时,资金短缺成了她所在合作社的经营难题。魏代玲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合作社办理贷款、跑手续等,在国家惠农政策助力下,合作社逐渐走出困境。
魏代玲的付出,社员都看在眼里。后来,经社员选举,魏代玲成为穆棱市北盛现代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如今,村民们亲切地称呼她“小魏总”。
这个“小魏总”总是“不走寻常路”。
“深翻深松有啥必要?农机来回折腾好几趟,多费油啊!” “化肥多好,肥力大又省钱。”一开始,村里一些人对魏代玲坚持深翻深松、施用农家肥等做法并不理解。
“深翻深松和施农家肥等方法虽然成本较高,又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坚持的确能起到改善地力、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魏代玲说,面对村民的质疑,她选择让时间给出答案。
几年后,村里贫瘠的地块变成良田,原来一亩地能产200多斤黄豆,现在足足翻了一番。看着这些变化,村民们对“小魏总”的质疑消失了,魏代玲也欣慰,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没有白费。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着拖拉机在田野上劳作……魏代玲的日常和很多同龄人不一样。她时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田园生活,讲述着黑土地上的新鲜事。
几年下来,在魏代玲的带领下,合作社累计实现经营收入3700余万元,吸纳15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魏代玲这样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他们用开阔的视野、先进的技术和踏实肯干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汗水,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记者侯鸣、刘赫垚)
- 【世界热闻】内蒙古启动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评选
- 环球观焦点:内蒙古:这5项职业资格考试暂停
- 全球热门:飞天圆梦|静待梦天,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收官在即
- 飞天圆梦|“梦天”已就位!杨利伟动情讲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对标保时捷Taycan?大众中国功勋苏伟铭亲自下场造车
- 环球速递!被人忽视的线下市场,隐藏着双11的另一个流量密码
- 环球热头条丨抖音还差一个双11购物节
- 【天天新要闻】中银证券给予珀莱雅买入评级 强品牌力、全渠道布局推动Q3业绩高增长
- 焦点简讯:鸭脖狂奔,绝味失宠
- 天天观天下!做不了山姆,永辉转身向盒马?
- 安信证券给予紫燕食品增持评级 成本压力仍然较大 看好公司全国化进程
- 天天新消息丨郑州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4.03亿元 同比增长2.15%
- 世界快资讯:中钢协:加快落实两大产业发展计划
- 世界短讯!俄方称暂时无法确认继续履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的条件
- 世界聚焦:美媒:近八成美国人认为国家已“失控” 多数民众给现状差评
- 新华全媒+丨天津:适老化改造改出“暖心窝”
- 环球精选!媒体评述:梦天实验舱整装待发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迈向收官
- 全球观察:捷报连连!多条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
- 世界通讯!飞天圆梦丨太空“新房”来了!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实验室将建成
- 秋季女性白癜风患者更需注意这些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