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
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较常年提高6.2%
光明日报北京7月4日电(记者袁于飞)黄土高原是我国近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4日,中国气象局在北京发布《2022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2000年至2022年全国有91.9%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尤其是黄河流域,其中有79.1%的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每年每平方米增加2.5克碳以上,流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面积达到流域总面积的96.4%,植被生态改善明显。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3,较常年提高6.2%,为2000年以来第三高。
“具体来看,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的提高提升了水土保持能力,有87.6%的区域涵养水量、98.7%的区域土壤保持量呈增加趋势。由于植被生态改善,防风固沙功能增强,沙尘天气明显减少。从气象条件来看,自2000年以来黄河流域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4.2毫米、气温升高0.03℃,水热条件对流域植被生长比较有利。其中,黄河三角洲2000年至2022年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13毫米,气温升高0.05℃。监测结果显示,黄河干支流沿岸及其周边区域植被覆盖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家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钱拴分析指出,黄河流域以及全国其他各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呈提高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护工程;二是叠加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共同促进了全国植被生态质量的提高。
钱拴介绍,考虑到气候变暖对冰川的影响,公报增加了对三江源典型冰川——阿尼玛卿雪山冰川和各拉丹冬冰川的影响评估。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阿尼玛卿雪山冰川面积平均每年减小0.67平方公里,冰储量平均每年减少0.06立方公里;各拉丹冬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也均呈缩减态势,冰川面积平均每年减小2.73平方公里,冰储量平均每年减少0.32立方公里,这表明2000年以来三江源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湖泊蓄水,但气温升高促进了冰雪融化、冰川萎缩。
关键词:
-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
- 股票集合竞价能卖出吗?股票卖出规则都有哪些?
- 每日动态!缅甸仰光市区发生数起爆炸事件
- 弘扬农耕文化 传承乡村技艺——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见闻_前沿资讯
-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是什么意思?一朵鲜花插在牛粪出自何典故?
- 环球要闻:兰博基尼燃油车被抢购一空:订单已全部排满
- 股市停牌是什么意思啊(股市停牌是什么意思) 焦点观察
- 庭外和解是什么?庭外和解和判决有什么区别? 当前速看
- 世界消息!自动封口机是什么原理?自动封口机怎么维护保养?
- 用户账户控制怎么关闭?用户账户控制弹窗怎么取消? 世界观速讯
- 【速看料】什么是基层工作经历? 基层工作经历的内容包括什么?
- 高温下的坚守——山西能源保供一线见闻 环球最资讯
- 四川―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交流会举行
- 【东西问·中外对话】学者:中德文化有诸多共通之处_全球百事通
- 环球观天下!买房选楼层要考虑哪些因素?跃层房子为什么便宜?
- 麦趣尔集团是外资企业吗?麦趣尔属于农垦乳业联盟吗?|世界球精选
- 我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我国第一部电视剧是什么?
- 【国际漫评】新疆西瓜有什么过错呢?
- 环球精选!列文虎克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列文虎克是怎么发明显微镜的?
- 美国“独立日”枪击事件频发 路易斯安那州4人殒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