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煤,从地下几百米的矿井中开采出来,经交通工具送往各地,最后由煤化工等企业进行加工利用。这条煤产业链中,“低碳”之变正悄然发生。
7月8日,在大唐龙王沟煤矿井下近400米的作业面上,一名工人在展示一块煤炭。
【资料图】
近日,记者走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的煤炭产业了解到,节能降耗、低碳发展已贯穿于煤炭的开采、运输、利用等诸多环节。
煤矿智能化转型实现“降碳”开采。位于准格尔旗的大唐龙王沟煤矿打造的“智慧矿山”,已实现井下18个固定场所无人值守,矿井劳动定员比初设时减少了1000多人;对采煤所需电力进行智能变频调节,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达30%。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底,在内蒙古像这样的智能化煤矿已建成126处。
这是位于准格尔旗的大唐龙王沟煤矿(7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7月8日在大唐龙王沟煤矿井下拍摄的智能采掘工作面。
7月8日,在大唐龙王沟煤矿井下近400米的作业面上,日采万吨煤仅需几名工人。
7月8日,在大唐龙王沟煤矿,工作人员在操作智慧调度系统。
这是7月8日在大唐龙王沟煤矿井下拍摄的电力智能变频设备。
7月8日,大唐龙王沟煤矿采挖的煤炭经传送带运往地面储煤装置。
“公转铁”实现煤炭“低碳”运输。2023年初,大唐龙王沟煤矿铁路运输正式开通,这是国内首条地下装车电气化运营铁路。以年产1500万吨煤计算,大唐龙王沟煤矿每天可减少1000多台33吨重卡的运输成本,以及它们远距离运输产生的能源消耗和尾气。
这是在准格尔旗境内拍摄的运煤专列(7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7月8日,在大唐龙王沟煤矿,工作人员在列车装煤现场工作。
现代煤化工技术实现煤炭“低碳”利用。国能准能集团将煤炭纳米化处理后,形成新型燃料——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经测算,该燃料应用于火力发电,每生产1度电就可节约煤炭50克。内蒙古久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的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项目即将投产,可直接消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预计年消耗二氧化碳约5万吨。
这是位于准格尔旗的内蒙古久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7月7日,国能准能集团煤基纳米碳氢燃料车间主任甄鹏在展示该燃料的样品。
这是位于准格尔旗的国能准能集团对煤矿复垦区进行生态修复后的景象(7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积极探索煤炭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记者:刘磊
新媒体编辑:张善臣、吕帅、周大庆、蔡湘鑫
图片编辑:王海燕、韩芳、鲍菲菲、刘梦琪
关键词:
- 新华全媒+ | 一块煤的“低碳”之旅
- 天天热讯:Databricks发布大数据分析平台Spark所用的AI模型SDK 开发者写代码时可用英文下指令
-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3部门关于新增及动态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
- 美国4天内3名危险杀人犯逃脱 多地居民被告知锁好门窗
- “这是安全危机,更是领导力危机”(深度观察)
- 俄外交部:与其谈论扎波罗热 日本政府更应关注福岛核污水问题
- 数字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 瑞典首相:瑞典将“尽快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国”
- 济南大学每月给留学生补助3万元?警方通报来了
- 国航、气象部门回应CA1524航班颠簸
- 诚益通预计上半年业绩同比上升 医药生物智能制造业顺势前行
- 全系电气化 全新奔驰GLE SUV上市69.98万元起
- 仙坛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大增系价格和产量双升影响
- 国内首例基于通用量子计算机真机的通信网络优化算法验证成功
- 中国生物首个自主研发创新型抗体偶联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
- 从小暑开始做好口腔养护工作 云南白药口腔健康助力尽享夏日美味
- 成都艺星成功举办2023眼整形修复技术专家论坛,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 基金调研丨银华基金向伊达调研科大讯飞
- 宜阳县卫健委: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
- 穆雷2K评分仅为84 本人表示很疑惑:怎么可能这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