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今天,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加大地质灾害排查力度,紧盯县城、重点集镇和重要隐患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自然资源部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紧盯雨情水情变化,及时研判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加密预报预警频次,采取多种形式滚动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确保预警信息及时进村入户到人。
(资料图片)
此外,各地要结合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情况,组织专业队伍对地质灾害易发区、人员密集区、避险人员转移安置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动态巡查排查,做到早发现、早监测、早预警。
自然资源部也明确,各地要紧盯县城、重点集镇、学校、医院、敬老院、工棚等人口密集区,以及易发生泥石流的低洼地带等重点部位,一旦出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和极端降雨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果断提前撤离受威胁群众,强化风险区管控,全力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如何应对滑坡灾害?
这一轮强降雨,给北方多地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下一步各地防治地质灾害的形势非常严峻。
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高陡的地形,出现滚石和落石,是发生地质灾害的最明显前兆。
我们常说的垮山、地滑、土溜、山剥皮等其实就是地质专家认定的滑坡,是斜坡上的土石由于地震等多种因素诱发,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这是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中国地质调查局宣教中心地灾防治科普专家 周铸:滑坡发生前,山坡后缘土体出现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坡上树木歪斜,坡脚区域如果有池塘、泉水或者水井,干涸多年突然涌水,或者突然干涸,或者水变得异常浑浊、水位突变异常,这些都需引起我们的警觉,都是出现滑坡的前兆。
专家提示,强降雨之后,由于地质活动相对活跃,应减少进入山谷、沟谷,尽量不在比较陡的山坡停留。如果感觉到地面有震动时,要马上向开阔的地区逃离。
专家提示,当滑坡发生时,千万不要贪恋财物,要立即撤离;假如发生的是小滑坡,也不要着急回去清理,要等到天晴一段时间后才来处理。
(总台央视记者 谭振华)
关键词:
- 强降雨后地质活动相对活跃 如遇滑坡灾害该如何应对?
- 健康中国|暴雨洪水后,做好家庭防霉消毒工作
- 体教融合大有可为
- 新华时评:初心如炬,中国“蓝盔”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 十年磨一剑,敢为天下先——中国自贸区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 玩经济胁迫伎俩的美国徒增笑料
- 【世界说】美国人越来越不热衷当“美国人” 美媒:现状令人担忧 政府应该检讨
- 和评理 | 世界粮食短缺,美西方难辞其咎
- 新华时评:“这身衣服”是防汛中的责任担当
- 成都大运会丨感受安仁古镇的静谧 来一场浪漫文化“邂逅”
- 时光早报:盖尔·加朵将出演《神奇女侠3》,《芭比》全球票房超《你好,李焕英》
- “非遗”进大运村啦!运动员们现场体验了哪些技艺?来看→
- 雪域高原上的青春之歌(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 公安部发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6条措施 证件照一拍共享等
- 财政部等:进一步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
- 北方降雨重心转移至东北一带
- 涿州园百家出版社库房被淹 损失惨重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和强对流黄色预警
- 上半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3% 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32家
- 渝农商行非执行董事张鹏辞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