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无疑是过去一年中的“投资宠儿”。
亿欧数据显示,2021年截止至11月15日,新消费市场出现610起投资事件,合计交易金额约1195.67亿元,投资事件数量与金额全面超越2020年全年。
2021年,新兴的消费品牌闯入各大细分市场,咖啡、茶饮、糕点、美妆、内衣、母婴、家电等均出现新品牌的身影,品牌们拿着大笔融资开始搅动一池春水。
当热钱不断涌入的时刻,内卷也就开始了。比如咖啡行业,连锁咖啡店开遍了上海的街头巷尾,而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价格战也开始打响,势必要用所谓的“性价比”抢占隔壁家的顾客。
热潮是一时的,理性总需回归。相较于2021年上半年的融资热度,下半年的新消费行业则散发出一丝冷意,但从商业逻辑来看,这是新消费行业归回理性的信号。
对于创业者来说,拿钱没那么容易了;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好的标的更难了。2022年,新消费企业应该怎么做?新消费行业还是不是个好的方向?成为不少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天平均2起投资
受疫情影响,宅家经济火热,消费者对健康更加重视,不少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诞生。
与此同时,在电商直播等线上新渠道的助力下,不同于传统品牌崛起的路径,一批消费品牌飞速成长,这些品牌被称为“新消费”品牌。他们从更加细分的市场切入,利用更灵活的营销打法迅速出圈。
崛起比较早的品牌,比如元气森林、喜茶、奈雪的茶等都获得资本的重金投入,估值一路高歌,成长为细分市场的头部企业。
据有关媒体报道,2021年11月,元气森林完成2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本轮投后估值或达150亿美元。
在这些头部公司的耀眼光环下,更多的资本嗅到了商业气息。逐渐意识到新消费行业可以诞生估值那么高的公司,原本不关注新消费的投行、大型企业都冲进市场。
2021年,资本投资新消费的热度空前,钱多了,新消费骤然变成了风口。
随便拿出一个细分市场,都有数家新消费品牌在鏖战。
烘焙行业中,鲍师傅、墨茉点心局、虎头局渣打饼行等贴身竞争;咖啡行业,则有Manner、M stand、seesaw等继续跑马圈地;甚至到拉面行业,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等拉面品牌也获得资金加持;个护美妆投融资更是火热,共获得104笔投资,融资总额152.7亿元。
按照亿欧数据,2021年截止至11月15日,新消费市场出现610起投资事件。这就意味着,平均一天就有2起投资事件。
当蓝海变成红海
新消费的风刮了起来,但并不意味着只要是只“猪”都能飞上天。
当投资变成人人都在追的风口,也意味着激烈竞争开始了,蓝海变成红海,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获客成本水涨船高,差异化越来越难做,盈利变得越更难,这些变化考验着新消费品牌的成长性。
即便是手握充足的资本投资,但如果一直烧钱一直亏,高估值也不可持续。实际上,如果公司难以保持增长,那么资本就会重新评估,市场自然就降温了。
有媒体不完全统计,2021年8月,国内新消费领域投融资事件共计127起,环比7月的153起回落17%。
同时,优质标的减少也造成风投机构竞争增加,大额交易频频发生,马太效应开始凸显。
亿欧数据库显示,2021年截止至11月15日,共计出现23起单笔投资超过10亿元的交易事件,42起单笔投资金额超过5亿元的交易事件。
以咖啡品牌Manner为例,Manner咖啡CEO助理王旭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至今为止,Manner一共经历了五轮融资,其中有对冲基金、主权基金,还有互联网巨头。”据了解,Manner的资方名单中不乏HCapital、淡马锡、字节跳动等多家机构。
全方位实力比拼
新消费品牌内卷已是事实。尤其是价格方面,买一送一、打折、买即送等标语随处可见,即便亏钱也得打折,营销战火硝烟弥漫。
随着新消费竞争加大,品牌们必须在内卷中寻找出路。“在渠道红利衰减、内外对抗及新旧攻防全面开启下,竞争将回归到商业本质,从‘重营销’转向‘模式、产品、供应链、运营’等多方面的实力比拼。”易观分析在发布的《数字经济全景白皮书》中写道。
由此,新消费品牌们开始在产品、渠道、供应链等多个层面短兵相接。以咖啡市场为例,不仅线上崛起的品牌在发力线下,线下发迹的品牌也开始在产品和门店上相互竞争。
比如,Manner开始在线上售卖精品咖啡豆、挂耳咖啡、咖啡设备及品牌周边产品。
门店之间的比拼更加激烈。Tims咖啡推出和网易文创的联名店,与腾讯电竞合作的电竞咖啡旗舰店等;Manner与野兽派的联名引发用户到店大排队,甚至火上热搜。
美妆企业也开始加强自身产品的研发。
亿欧智库报告表示,2021年,HFP研发大楼正式启用,头部美妆品牌完美日记、花西子、薇诺娜和溪木源的母公司也陆续宣布布局研发中心。此外,已经布局研发中心或实验室的还有Uniskin优时颜、Kimtrue且初等品牌。
在无糖饮料市场,元气森林也已经和传统饮料展开竞争,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娃哈哈利用原本的线下优势对元气森林四面夹击。为了应对冲击,元气森林只能花更多的成本完成对线下渠道的搭建。
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拿钱讲故事已经不再奏效,如何运营和盈利,考验着这些新消费品牌。
- 焦点播报: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16例 详情公布
- 天天快看点丨辽宁汇聚高校校友资源 引青年人才在辽创新创业
- 每日热文:梦天成功发射!天空飘来一个字:6
- 环球最资讯丨长图丨“院士天团”做优“湖南饭”,该是什么味?
- 常益怀等5市州明早有大雾 出行请注意安全
- 环球动态:11月全省温高干旱持续发展
- 【全球独家】10月制造业PMI为49.2% 建筑业景气水平较高
- 环球今日讯!亚马逊营业利润率下降至2% 国内头部电商或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
- 国家药监局:促进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企业规范化发展
- 即时焦点:智慧芽升级科创力评估平台 累计上线12条产业技术链
- 【世界热闻】内蒙古启动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评选
- 环球观焦点:内蒙古:这5项职业资格考试暂停
- 全球热门:飞天圆梦|静待梦天,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收官在即
- 飞天圆梦|“梦天”已就位!杨利伟动情讲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对标保时捷Taycan?大众中国功勋苏伟铭亲自下场造车
- 环球速递!被人忽视的线下市场,隐藏着双11的另一个流量密码
- 环球热头条丨抖音还差一个双11购物节
- 【天天新要闻】中银证券给予珀莱雅买入评级 强品牌力、全渠道布局推动Q3业绩高增长
- 焦点简讯:鸭脖狂奔,绝味失宠
- 天天观天下!做不了山姆,永辉转身向盒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