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李锦记也调高出厂价了,这一波涨价潮你挺得住吗? 2021-11-03 10:52:46  来源:36氪

‍‍‍由海天味业开启的涨价潮正持续蔓延,调味品,冻品,休闲食品头部企业纷纷跟进。“好日子”,还在后头吗?

企业跟进,涨价潮来势汹汹

近日,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发布了产品出厂价格调整通知。核心内容是,由于市场变化,致使主要原材料、包装、运输等成本持续大幅上涨,公司主要出厂价格调整幅度6%-10%不等。新出厂价格将于2021年12月16日开始实施。

李锦记此轮提价并不意外。10月初,另一行业头部企业海天味业就发布了产品价格调整公告,宣布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为3%-7%不等,由此揭开了调味品涨价的序幕。

彼时,海天味业在公告中直言,本轮涨价是由于今年以来各主要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大幅上涨,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挑战。提价品类主要为酱油、酱料、蚝油,这部分品类收入占据公司整体营业收入90%以上。

而昨晚,恒顺醋业也发布公告称,鉴于原辅材料、运输等成本大幅上涨,为了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经公司研究决定,自2021年11月20日起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调整,调整幅度5%-15%不等。

事实上,今年调味品行业整体处于低迷状态。不仅是李锦记和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等调味品企业都面临着成本持续上涨带来的业绩压力。随着更多调味品企业跟随性提价,梳理市场各环节价格体系,带领行业景气度回升。因此,市场普遍认为此次提价对于调味品行业而言是利好。

除了调味品外,放眼整个食品饮料行业,价格上涨都是当下的普遍现象。

在李锦记宣布提价的同一天,速冻火锅料制品龙头企业安井食品发布公告称,鉴于各原材料、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公司决定对部分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菜肴及速冻米面制品的促销政策进行缩减,或对经销价进行上调,调价幅度为3%-10%不等,新价格自2021年11月1日起按各产品调价通知执行。

而在10月底,洽洽食品宣布,因为受原材料涨价的影响,从10月22日起将对旗下瓜子系列产品涨价,涨幅在8%-18%不等。在更早的8月,洽洽食品也曾在线上与投资者互动时表示,公司在上半年瓜子、坚果定价方面没有变化,下半年的定价情况主要根据新采购季的价格进行预判与应对。今年年初大宗商品和包材等均有上涨,公司后期不排除有调价的可能。

此外,安琪酵母近期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受原材料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及多方面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公司已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上调。

据统计,今年以来,卡夫亨氏、光明冷饮、雀巢、熊猫乳品、鲁花、金龙鱼、道道全、西王食品等各类企业也都纷纷上调了部分产品售价,上调幅度不等。不只是大企业,很多中小企业也在近期纷纷选择提价,多数企业的提价幅度为每箱产品1-5元不等,且基本于11月中旬前完成了价格调整。

不仅国内的龙头企业们纷纷宣布涨价,涨价大潮似乎也在席卷全球。“两乐”便是其中的代表。

继可口可乐公司今年4月宣布要提高产品售价之后,百事可乐或涨价在即。随着第三季度财报的公布,日前饮料巨头百事可乐发出涨价预警。百事可乐首席财务官约翰斯顿表示,市场对百事可乐饮料需求激增,原材料短缺问题愈加凸显。

这场声势浩大的提价浪潮,似乎很少有企业可以避免。

成本高企,涨价不能“一刀切”

虽然,随着近年来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降低,以及品牌之间的竞争需要从过去的“价格战”转变为“价值战”,涨价成为很多企业不得不采用的措施;不过,对于这一波集体涨价,有观点认为,主要源于原材料涨价潮效应,不断向下游产业蔓延的结果。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面积持续飙升。截至5月末,标准普尔GSCI指数(大宗商品指数)同比上涨69.1%,成为推动国内生产价格上升(约5个百分点)的首要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作为上游原材料,涨幅势必向下游产业传导,直至消费者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新一轮油价调整窗口又将开启,运输费用最近也迎来了一波上涨。根据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的消息,自10月22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90元。

在食品企业财报中,可以明显看出原料成本上涨的趋势。例如,休闲零食品牌盐津铺子,上半年营业成本同比上升约15%;加加食品保持了产品原价,导致毛利率下降;金龙鱼即便上调了部分产品的售价,但依旧难抵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2021年9月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0.7%,PPI(生产物价指数)同比增长10.7%,PPI/CPI已经出现较大的剪刀差;与此同时,大宗商品大幅上涨带动产品生产端原材料的大幅上扬,食品行业也出现了涨价潮。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6年起我国共出现了4次PPI的大幅上涨,也带动了食品饮料行业出现了4次涨价潮。平安证券分析师通过研究前三次涨价潮中食品饮料公司的表现,探究上游原材料提价情况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以及公司提价后报表端改善及股价表现的滞后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 产品提价较原材料成本上涨一般有1-2个季度的滞后;

2、 龙头公司作为价格标杆率先提价,其余竞品在3-6个月内跟进提价;

3、 话语权强、品牌力强的企业往往是直接提价,而稍弱的企业一般是通过推新品或者换包装来间接提价;

4、 提价效应大约会在1年左右的时间体现,表现为净利润率的提升,因为原材料涨价波峰转到波谷会增厚企业利润;

5、 销售费用偏低的企业往往毛利率提升速度更快;

6、 提价会促进股价一定程度上涨,但是如果涨价效应持续,会带来企业更大幅度的上涨。

可以说,从整体上来看,涨价对行业熬过过渡期是利大于弊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通过不同的涨价手段却容易得到不同的效果;甚至有的越卖越火,有的一涨就死。

一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企业销售强劲,只是因为成本端上升太快,导致增收不增利,那么提价是合乎逻辑的,并能在短时间内拉升企业的体量、利润等。不过,如果本身就销售很疲软,增长乏力,这个时候还要提价,企业就会存在价格带断裂的隐患,一旦品牌力不足,容易导致消费断档,进而造成虚假繁荣,伤害整个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对企业而言,提价绝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凡事需要根据品牌与整体市场的现状,选择最恰当的升级阶梯,来评估涨价的时机与幅度,将钱花在刀刃上,实实在在做升级、做优化,让价格配得上价值,并通过市场反馈及时调整,解决好供应链问题,才能让提价真正利好企业的长期的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快消”(ID:fbc180),作者:李珂,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出厂价 调高 这一波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