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人“洗劫”过么?我有,而且是我的手机。
你可能很好奇我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在这个11月,我每天都会收到N条 “洗劫通知”。
而这些“洗劫通知”不仅包含国际知名集团、各大银行、甚至还有房地产开盘和汽车促销,这让我萌生了一种自己是大人物的错觉,然而却忘了自己只是一颗“韭菜”的真相。
没错,这个劫匪就是“双十一”。
也正是“双十一”,让我也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总有刁民想害朕”。
1 八仙过海,什么都买
各位还记得上周五的时候,我们发布了一篇关于“双十一你还会买买买么”的问卷调查么?
这次的问卷我们收到了近百位伙伴们的反馈,也真切的感受到大家对于双十一的不同态度,面对五花八门的后悔购买清单里,我们的编辑伙伴也是一次次发出惊叹:
真是“八仙过海,什么都买!”
在收集的结果里,我们看到了跑步机、净化器、乳液、零食、衣物以及日常的生活用品,即便是一年过去了,也依旧有人表示自己还没用完,所以伙伴们对今年的双十一也是抱有了不同的态度:
有近39%的人表示不会再参与双十一的购买活动,有52%的人表示点来点去后发现,在购物节其实也并没有便宜多少。
对于这个结果其实我们并不意外,毕竟在近几年的双十一里,我们明显的感觉到产品越来越差,价格越来越高,智商税越来越多。
就连我们上周一篇提到了关于“双十一”购物小建议的文章里,伙伴们的反馈也趋近相同。
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抵制购买的怨念,仿佛下一秒就要冲着屏幕大喊:不要囤货!理性消费!
那么,双十一到底要不要买东西,怎样避免成为一颗“韭菜”呢,往下读,我们会告诉你。
2 爱的“韭”是你
“诶?你购物车都选好了么?”
如果你最近没有听到过这句话,那么你八成可以打回“远古时代”了。
从朋友圈到户内外广告,这场名为双十一的互联网购物狂欢节,基本上已经占据了公众所有能触及到的宣传视野,如果不知道这是一场持续了12年的购物日,可能还有人在疑惑:
“为什么一个单身节这么值得被庆祝?”
2009年,天猫发起了首个购物狂欢节,销售额0.52亿;
2020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3723亿,京东也收获了2000亿+的销售额;
2021年10月,薇娅、李佳琦两大带货主播单晚预售额超190亿,而真正的双十一还未开启……
12年间,双十一全网成交额翻了超11000+倍,购物的方式也从单纯的付款下单变成了“满200减30”、“组队PK”、“花呗分期优惠”和“集卡瓜分礼包”,原本属于消费者的shopping day,赫然衍变成了一场商家的狂欢。
那么,双十一真的便宜了么?
在今年11月初,中国消费者协会结合近几年“双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及投诉情况,提醒消费者警惕购物套路:
你所看到的大幅降价可能是“先涨后降”的结果,你所参与的“买赠”活动,可能只是“包装配套策略”,而你购买的商品不仅不是全网最低,还可能比平时贵了不少。
即便是如此,在密集的广告营销和全网种草的覆盖下,还是很多伙伴们会抑制不住购买的冲动。
毕竟“巨惠特卖”“爆款秒杀”“限时抢购”这种营销理念就好像当年街头的“江南皮革厂”和“挥泪清仓大甩卖”,谁听了不得感叹一句:
“真是那个呀!”
就连数学系的博士生,估计在“抢券”“凑单”“拆单”“满减”面前也得服软,操作一个不慎就会变成“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省了两毛五”,更何况还要应对抢不到以及重新凑单的风险。
商家追求利益,消费者追求“低价心理”,广告方精心营销,平台大力捧场,几方的需求闭环,最终被“薅”的还是你。
其他环节都要赚钱,只有你,才是能提供消费额,成为餐桌上那块饼的“配料来源”,这也是为什么商家们“爱的韭是你”。
3 只要我溜得够快,镰刀就追不上我
如果想知道你是不是被双十一“割韭菜”的对象,看看你花呗的额度就知道了。
一个成熟懂事的自动割草机,是会自动给你的账户提额的。
也正是每到这个时候,大家应该都会感叹“诶?我的花呗又有钱了”“我的信用卡额度也提升了!”
这一连串的感叹,仿佛手机屏幕上跃动的数字就是你储蓄卡里的真实余额,对于商家和支付平台来讲当然是这样的。
毕竟还款的还是你,即便是花光了这些钱,平台也不会管你还不还得起,以及需要多久才能还完,他们关心的只是双十一有没有消费。
有人会说,这不是割韭菜,而是一种合理的“超前消费观念”,但是请仔细回想,在数年前人们办理信用卡还需要诸多的手续,如果是在校生更需要准备学校的资料和家庭的信息以及父母的还款担保,即便如此却还依旧可能申请失败。
但是“花呗”“白条”等消费形式却让这些复杂的流程变成了一个按键,随手就是5000+的额度,甚至在“双十一”这一天还会提额到一两万元供以消费,以至于会产生:
“哦,钱来的好容易的错觉。”
同样,在支付的时候平台也会优先自己的借贷服务,而“自己卡里钱有没有少,又买到了东西,还可以慢慢还”,这种消费心态也会让人不知不觉选择更好的购物条件:
比如在20块和100块的洗面奶之间,后者的选择概率会在超前消费下大幅提升,透支的恶性后果也只会在还账时显示。
按得轻松、花的轻松、还的困难、下次还来,这基本上就是当前“双十一”超前消费的大体现状,商家与平台也从这一点看到了更多的商业利益,仿佛一个阴阳怪气的小人在对着你说:
“双十一多买点哦,花的钱你迟早要还,不如就给你提额多花点哦~”
反正对于平台你也不敢不还,如果违约影响到征信,可能就是房贷、车贷和其他更严重的问题了。
所以,当你准备清空购物车的时候,也记得算一下这个月账单,毕竟有句老话说得好:
“出来混还是要还的。”
4 理性消费永远“YYDS”
理性消费永远是被主流价值所倡导的,过度消费则是为了满足商业利益的工具。
日本社会消费现象研究者三浦展曾经阐述过关于“过度消费”的观点:
月光族、卡奴、房奴,当他们的收入无法维持这种体面的生活时,便堕入“下流社会”:收入低,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也会随之降低。
这也是三浦展在观察社会和阶层时得到的结论,那么关于双十一,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理性或者适度的消费呢?我觉得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
1.实际购买需求
购物最重要的出发点就是需求,需求决定购买力以及购买方向,当开始进行双十一或日常的购买计划时,我觉得可以先自行衡量下实际购买物的需求情况:
是不是真的需要?购买后能够物尽其用么?是不是有更合适的平替产品?我觉得考虑清楚这三项,就可以了解你对一项物品的初步需求。
2.自身经济实力
精致主义和一些高奢理念的出现,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价格与价值并不相符的产品。
当然他们其中也带有核心技术专利溢价的部分,但从实际情况出发,这种高价格的产品真的值得被普通消费群体购买么?
如动辄3000+的吹风机和百元档的吹风机在使用体验上可能会有细微差距,不过在最后的效果呈现上,都是以“吹干”为目的,从结果出发好像就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了,价值也趋近等同。
所以,在我们购买一项产品前,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进行选择,如果你的经济能力允许选择更好的物品,那自然最好,但如果这是一件你需要攒钱或者分期购买的产品,那还是建议你深思熟虑。
3.是否出于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从众心理,双11就是最明显的引导公众爆发从众心理的“购物节”,
基于这一点,刨除他的营销观念引导,并不是不购物、不消费就不够“潮流”、不够“时代感”了。
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消费心理出发衡量,我在这个节点购物是必须么?缺少它或者不购物会有影响么?购买完的这些东西使用频率高么?
当然,这一点也可以与第二点结合做参考,有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能让人心情舒畅的购物,也可以被视为合理的需求(比如潮玩、手办等等)。
能够结合以上三点,我觉得就能做到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了。
省钱还实用的购物才是永远的YYDS!
写在最后
看到这儿的时候,估计大家的购物车早已准备的差不多了。
不过,还是建议各位朋友可以重新梳理下自己的购物车,理性衡量一下自己的借贷消费额度,想来也没有谁愿意在月底的时候去做一个“月光族”或者“吃土少年”吧~
明天就是11号了,今晚12:00应该又是一个全民狂欢的时刻,毕竟就连什么都没给自己买的我,也给狗主子囤了10kg的狗粮。
最后,愿各位理性消费,双十一,哦不,单身节愉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冷梗大王小饼,36氪经授权发布。
- 湿地之美|广州海珠湿地
- (热点观察 漫评)美国对欧洲盟友“下狠手”
- 全球微动态丨德媒文章:政治极化愈演愈烈,美国民主面临堕落
- 每日观察!海河观津丨百万候鸟来“息”,它们为何偏爱北大港?
- 焦点!一起来拍中国空间站!
- 焦点播报: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16例 详情公布
- 天天快看点丨辽宁汇聚高校校友资源 引青年人才在辽创新创业
- 每日热文:梦天成功发射!天空飘来一个字:6
- 环球最资讯丨长图丨“院士天团”做优“湖南饭”,该是什么味?
- 常益怀等5市州明早有大雾 出行请注意安全
- 环球动态:11月全省温高干旱持续发展
- 【全球独家】10月制造业PMI为49.2% 建筑业景气水平较高
- 环球今日讯!亚马逊营业利润率下降至2% 国内头部电商或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
- 国家药监局:促进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企业规范化发展
- 即时焦点:智慧芽升级科创力评估平台 累计上线12条产业技术链
- 【世界热闻】内蒙古启动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评选
- 环球观焦点:内蒙古:这5项职业资格考试暂停
- 全球热门:飞天圆梦|静待梦天,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收官在即
- 飞天圆梦|“梦天”已就位!杨利伟动情讲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对标保时捷Taycan?大众中国功勋苏伟铭亲自下场造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