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辞职的第1243个夜晚。
工作无意义却卷无止尽,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相去甚远,薪酬低,且被买断灵魂,桩桩件件看上去都足够辞职八百次。
但如果说这个夜晚和以往的1242个夜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想辞职的同时,前所未有的清醒认识到——别辞。
突然清醒的原因,是因为才看完一本恐怖纪实——《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讲述了美国中年白领失业后找工作的艰辛历程,也揭露了不少我早已觉察却不太想面对的现实:
很多我以为会make sense的东西(学历/工作经验等等)一点都不重要,对公司而言这些实际上没那么重要。
因为没那么重要,如果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即便是中产阶级(白领)再就业也很难。
这些想法和被我强行封印在心底的疑惑不谋而合:我其实没那么有竞争力。
这恐怕也是我迟迟不敢跨出关键一步的原因,继续在现有磨人岗位上煎熬总好过向下流动或永久失业。
当然,困境的揭露也更加直观和尖锐地逼人思考其他出路。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陷入在对现有工作的厌恶里,却又举棋不定,不如跟我一起来探索这本书带来的一些启示。
1 你真的没那么重要
二十出头的时候看过一部恋爱圣 经《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告诉我们当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并不主动甚至敷衍,女孩需要做的不是加大马力穷追不舍,而是认清现实——那是因为他真没你想象的那么喜欢你。
而我看完《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的感觉同上。这种赤裸裸打脸的现实再一次上演了——那些在我们的认知体系里认为非常珍贵的要素,实际上没那么重要。
具体一点说,人到中年+突然遭遇失业,那些光鲜亮丽的名校背景,名企工作经历会迅速贬值,这些本以为价值千金的筹码似乎一夜间灰飞烟灭。
关键词是“人到中年”和“突然失业”。
这个问题之所以震撼到我,是因为我本以为,如果一个人失业了不好找工作,一般是因为他没有文凭,或之前的工作经历太鸡肋,还有可能缺乏一技之长。
但作者芭芭拉的结论是,即便这些你都有,即便你曾是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只要中年失业,高阶白领遇到的残酷现实一点也不比看似远不如TA的人少。
这里需要插入本书的大致内容来解释上述结论:作者芭芭拉是一位挺有名气的纪实作家,在观察记录美国蓝领阶层面临的生存困境后,她决定将视角聚焦于美国中年失业白领阶层——那些从小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成功人士失业后是否容易再就业?
为了写这本书,芭芭拉伪造了身份和简历,潜入这个群体内部,打算花费半年时间去真实体验失业后重新找工作并入职的生活。
在此期间,她花了上万美元请职业教练为自己指导修改简历,砸化妆品改善个人形象,无休止参加各类求职社交派对,以获得更好的求职机会。
刚开始,结合自己的年龄,诉求和高学历/阅历(虽然是编造的但还是基本符合她的真实情形),她的目标定得比较高,大概投了40多份大中型医疗健康公司的公关职位。
无一回应。
再后来,她只是想找个工作,连牌都没挂的小公司也投,累计投了200多份都石沉大海。
半年下来,唯一让她去上班的只有两家公司——一家保险公司(AFLAC)的销售代表和玫琳凯化妆品销售。
这两份工作的共同点是需要她“带资进组”,自己支付所有医疗保险,没有办公场所,自掏腰包支付培训费和购买办公电脑,极少的底薪,再给你画个“只要业绩好,进入富人阶层不是梦”的饼。
最后她当然是没有选择去任何一家公司上班。
更可怕的是,比起其他跟她一起重新找工作的失业白领,她至少还写出了一本书,有稿费拿,版税赚,而且这根本不是她真正需要面对的生活。
其他真正陷在绝境里的人,要么至今还在穿梭于各种无效魔性求职派对,要么深陷“正能量学”的泥淖自我洗脑,要么揣起所有曾经的荣耀和骄傲,潜身踏入被调侃为失业白领最后的避风港行业——房地产销售,在破产边缘挣扎。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仅仅只是人到中年,突然失业。
当然,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对这本纪实的质疑在于:芭芭拉在求职过程中一溜操作都有无效努力嫌疑(她自己也承认),比如找求职教练,参加求职社交,人傻钱多被割韭菜和瞎凑热闹无疑。
但抛开bug不谈,我无法质疑她得出的结论。
原因有二。
一是她的工作经历有一定局限性,限制了发挥,但她观察到的其他比她条件成熟很多的白领也依然没有找到匹配自己预期的工作,且是大多数。
这说明看似比她有能耐的其他人,其实也在无助抓瞎,顺利再就业似乎和过往经历没有太大关系。
二是关注她遇到的失业白领阶层被裁掉的原因,更是变相加强了这个结论。
根据芭芭拉的叙述,这些人之中绝大多数都是被动离职。被裁员的原因极少是因为它们犯了严重错误,而恰恰都不关他们的事。
比如她在execuNet上遇到的利亚说,她在上一份很好的工作被裁员前,刚刚获得了备受赞美的评价。
又比如JeffClement在被炒鱿鱼的同一周,才因他部门的优秀表现受到COO表扬。
那裁员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最最常见的原因,要么是公司缩减人力成本,高龄老职员或部分不重要的管理层占着高福利高薪酬,与此同时又并未创造难以撼动的价值,首当其冲;
要么是纯粹的利益法则:钱就那么点,裁掉你,我的薪酬就增加了。
虽然书里写的是美国,但国内这样的隐形天花板来得更早。大厂的非领导职务35岁天花板早就是公开的秘密,像一把夺命刀挂在脑门前,时刻要落下。
可谁没有老去那天?
谁能保证这刀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如果企业能够轻易裁掉一个自尊得体的劳动力,那被裁掉的人很难再找到符合预期的工作不也是情理之中嘛?
毕竟有这种想法的企业可不止一家。
所以看完这本书,我真不敢乱辞职。
2 工作没创造价值是我的错吗?
而如果仔细琢磨你就会发现,企业会不由分说的裁掉白领的核心原因还是:
拿得多,却又不再能创造他认可的那么多价值。
一是拿得多,二是没创造足够价值。
薪酬越拿越多,是正常晋升流程,一个永生不升职加薪的岗位大概也不会有人去应聘。
但没价值又是谁造成的?
我承认,老员工年龄衰老,精力不足,产出减少,或是事实,但影响有限,丰厚的职业经验会给予一定补偿。
但有没有这种可能:不少岗位存在本身就没含金量,没有太多创造价值的空间。
年轻的时候你的劳动力廉价,我愿意留你干活。但由于职位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到了一定层级后你创造的价值就必然不再匹配上涨的薪水了(至少HR认为)。
高薪养闲人,亏本买卖。
此处的闲,倒不是说你没事做。或许你特别忙,管着几十号人,但宏观来说岗位本身就产生不了多少绝对价值。
而这些岗位又是些什么岗位呢?
伦敦政经学院的人类学家David Graeber曾经写过一篇风靡全球的《狗屎职业论》,直指我们目前从事的工作大部分是没价值的,这些工作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让你别闲着。
他将这些工作分成了5个类型:马屁型,打手型,补丁型,报价机型,监工型。
拿监工型举例。
Craeber认为监工型的工作,没有意义和价值,却拿着高薪。
但我认为,与其激进的评论监工型职业是没有价值的狗屎职业,不如说这些职业的最大问题是可有可无。
不能说完全没价值,但好像没有也能运转。而且有时候,因为有了它的存在,还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这种岗位的大量存在,难道不正是为裁员创造坚实的基础吗?
也因此,一些被辞掉的中年白领,真的是很无辜。
岗位设定就这样,能做出什么花?年复一年的衰老,被性价比更高的新人取代或直接取消掉没啥用的岗位,似乎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3 我们能做点什么?
所以总结一下,我突然不敢辞职的原因,一是30出头已经人到中年,早不属于20出头瞎蹦跶,且有无限机会重头再来的年纪,要考虑自己的职场价值。(不是个人价值,个人价值绝对是由自己定义的)
二是我现在就从事着名目光鲜却没有太大真实价值的工作,辞职后凭什么找到一份薪酬符合我预期而其他方面困扰还会减小的的同款工作呢?
除非我愿意放弃世俗的快乐——再少赚点钱,穷上更穷,接受某些方面的向下流动。
都走不通,先苟着。
但苟着的同时总得做点什么。
根据芭芭拉的建议,要么从就业初期就去选择那些专业性强,可替代性弱,不用为了几斗米出卖灵魂的工作。比如医生,律师,高阶财务管理者,科学研究者等。
这类工作不出意外原陈越香,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已经错过了。
但实际她觉得真正的义务其实不在求职者本身,而在整个社会。所有中年失业的白领阶级应该联合起来,抵制非个人因素裁员,要求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
她说的是事实。但,这个目标大概还有100年才会实现。
暂时改变不了大环境就先改变小环境,说点对我们普通人而言符合现实的。
一是做副业,斜杠中年化真的迫在眉睫。不是为多赚一点零花钱,而是为分散风险。经济学云“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真的哪一天那把刀落下来了,全残的概率小一点。
二是拾掇一下自己有哪些可以去精专化的技能,想办法把它发展成你的不可替代性技能,至少,别放弃进步的空间。
这条建议似乎在提倡内卷,但卷是必然的,因为每个人都求生欲爆棚,关键是注意别在无价值的工作上卷,挑自己认定喜欢或有前途的就行。
三是如果要在现有领域走到黑,那就广结善缘,树立行业的良好口碑。尤其是对已经走在从事狗屁职业道路上的人而言。
这类工作,到了一定层级,求职基本就是个玄学。让用人单位能通过业界口碑认可你,比花拳绣腿一顿秀简历更能直击内核。
四是增加睡后收入。理财,投资,增厚安全垫,不怕裁。
五恐怕是终极解脱方式,跳脱出俗世定义的幸福框架,在饿不死的前提下完全过自己想过的人生。但比较艰难,若选择,请坚定。
最后,我再次诚挚的向跟我一样情况(除学历和工作单位比较亮眼外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技能且大龄30+)的苦逼社畜们发出建议:不要轻易辞职。
江湖凶险,尤其现在。
要是实在按耐不住洪荒之力,去把这本书买来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37度2,36氪经授权发布。
- 湿地之美|广州海珠湿地
- (热点观察 漫评)美国对欧洲盟友“下狠手”
- 全球微动态丨德媒文章:政治极化愈演愈烈,美国民主面临堕落
- 每日观察!海河观津丨百万候鸟来“息”,它们为何偏爱北大港?
- 焦点!一起来拍中国空间站!
- 焦点播报: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16例 详情公布
- 天天快看点丨辽宁汇聚高校校友资源 引青年人才在辽创新创业
- 每日热文:梦天成功发射!天空飘来一个字:6
- 环球最资讯丨长图丨“院士天团”做优“湖南饭”,该是什么味?
- 常益怀等5市州明早有大雾 出行请注意安全
- 环球动态:11月全省温高干旱持续发展
- 【全球独家】10月制造业PMI为49.2% 建筑业景气水平较高
- 环球今日讯!亚马逊营业利润率下降至2% 国内头部电商或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
- 国家药监局:促进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企业规范化发展
- 即时焦点:智慧芽升级科创力评估平台 累计上线12条产业技术链
- 【世界热闻】内蒙古启动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评选
- 环球观焦点:内蒙古:这5项职业资格考试暂停
- 全球热门:飞天圆梦|静待梦天,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收官在即
- 飞天圆梦|“梦天”已就位!杨利伟动情讲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对标保时捷Taycan?大众中国功勋苏伟铭亲自下场造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