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近日,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大卫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合领投、中航产融及科力创投旗下产业投资基金跟投。工大卫星总经理曲成刚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线升级、创新研发和团队建设等方面。
工大卫星成立于2020年12月,是由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核心团队发起,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卫星技术方面知识产权出资,共同成立的商业航天公司,具备通、导、遥微小卫星整星批量化设计、制造及在轨交付能力,主要面向市场提供商业卫星产品。
工大卫星卫星平台
我国商业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清晰,尤其是商业卫星领域,已经呈现出了低轨化、小型化、批量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商业卫星未来市场空间广阔,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预计将发射超过3500颗卫星,而国内发起星座总计划数量已突破10000颗。
工大卫星总经理曲成刚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到了围绕大型星座计划发射低轨卫星的发展时机,对于商业卫星研发制造企业来说,能够快速完成卫星设计并批量生产,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微小商业卫星相较于传统大卫星,有价格更低、能够快速、批量化生产的市场定位。工大卫星董事长陈健表示,商业卫星要做到快速生产,首先在设计端要实现足够的柔性化,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运载、载荷等外部因素,实现设计层面的最优解。
工大卫星在设计环节采用了数字化并行设计方法、机电一体化优化技术以及任务级数字孪生验证技术等,可高效完成卫星整体硬件架构的设计和试验;在软件方面,工大卫星研发了面向节点虚拟化的飞行软件快速设计技术、面向飞行任务快速重构的软件设计技术以及基于沙盒隔离的软件定义智能安全重构技术。
陈健表示,工大卫星全部采用了自研的功能软件,并通过不断优化来满足客户对卫星飞行任务的需求。在制造过程中,工大卫星采用了智能化的脉动生产线,同时搭配了基于特征匹配的自动化测试技术,可高效完成卫星的AIT环节。生产环境方面,工大卫星拥有完备的卫星研制生产条件,配有KM4热真空环境模拟系统、20吨振动试验台,EMC测试系统、零重力动力学模拟仿真系统等,具备1吨以下卫星集成、测试与试验等全流程研制生产能力,卫星年产能在50颗以上。
除了根据客户负载类型和任务要求定制化设计研发商业卫星,工大卫星也打造了多个成熟的卫星平台。
目前,工大卫星设计研发了SATware-RS100百公斤量级遥感卫星平台、SATware-RS500五百公斤量级遥感卫星平台、SATware-CS200两百公斤量级SAR卫星平台、SATware-PNT100百公斤量级导航增强卫星平台、SATware-CS200两百公斤量级通信卫星平台等。
陈健表示,卫星平台的定型主要考虑了当前国内卫星载荷的工况水平,例如考虑到国内的SAR卫星(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载荷的分辨率和幅宽,卫星平台设定为200公斤级最为合适。目前工大卫星的定制化卫星研发和平台型产品在通信、导航、遥感类别均有布局。
在供应链方面,目前我国商业卫星供应链还不够成熟。陈健对36氪说“工大卫星依靠多年的行业积累,建立了与卫星上游硬件产商的稳定合作关系,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和成本。同时工大卫星也在积极培养新的零部件供应商。”
目前工大卫星已签订数十颗商业卫星合同,陈健表示未来工大卫星将有数百颗卫星的研制任务,人员和公司经营规模也会迅速扩大。
关键词:
- 湿地之美|广州海珠湿地
- (热点观察 漫评)美国对欧洲盟友“下狠手”
- 全球微动态丨德媒文章:政治极化愈演愈烈,美国民主面临堕落
- 每日观察!海河观津丨百万候鸟来“息”,它们为何偏爱北大港?
- 焦点!一起来拍中国空间站!
- 焦点播报: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16例 详情公布
- 天天快看点丨辽宁汇聚高校校友资源 引青年人才在辽创新创业
- 每日热文:梦天成功发射!天空飘来一个字:6
- 环球最资讯丨长图丨“院士天团”做优“湖南饭”,该是什么味?
- 常益怀等5市州明早有大雾 出行请注意安全
- 环球动态:11月全省温高干旱持续发展
- 【全球独家】10月制造业PMI为49.2% 建筑业景气水平较高
- 环球今日讯!亚马逊营业利润率下降至2% 国内头部电商或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
- 国家药监局:促进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企业规范化发展
- 即时焦点:智慧芽升级科创力评估平台 累计上线12条产业技术链
- 【世界热闻】内蒙古启动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评选
- 环球观焦点:内蒙古:这5项职业资格考试暂停
- 全球热门:飞天圆梦|静待梦天,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收官在即
- 飞天圆梦|“梦天”已就位!杨利伟动情讲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对标保时捷Taycan?大众中国功勋苏伟铭亲自下场造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