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喜剧出圈,不靠喜剧? 2022-01-19 11:01:31  来源:36氪

一首《漠河舞厅》让北方小城——漠河吸引着万千网友的兴趣,一场“连麦奇遇”让反诈宣传员老陈圈粉无数,甚至还登上脱口秀的专业舞台。2021年,许多人在有意、无意间,用火热、新鲜的内容丰富着我们的认知世界!喜剧行业的内容创作亦是频频出圈,一场跨年脱口大秀、一场喜剧PK赛,为整个行业增色不少,让许多人看到内容出圈对喜剧行业的影响力,或许在内容的美好春天里,喜剧内容创作悄然崛起!

01喜剧也惊艳,别样的出圈路

都说喜剧是一种“让人哭着容易,笑着难”的艺术创作形式,想到记忆中那些老一辈的喜剧表演者,总让人产生艺术家的膜拜感。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消费需求和内容创作模式下,人们对喜剧的认识和理解也在发生变化,比如频频出圈的脱口秀表演节目,看到那些让人上头的内容段子,不禁惊叹:原来喜剧内容可以这么玩!

喜剧,在快乐中改变着人们的认知。互联网时代的喜剧内容创作,不仅迎合了年轻人的内容需求与审美,也适应了网络语境下的内容发展生态。每个人似乎拥有了喜剧内容创作与表演的基因,无论是人物的话题性,还是内容的故事感,都让喜剧表演变得赏心悦目,观众们不禁惊呼:这样的体验简直太爽了!

比如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推广大使陈警官,把反诈APP宣传中与网红主播的“美丽误会”融入到脱口秀段子里,一句“大哥不知道你也是大哥”的爆梗让脱口秀现场表演效果十足,还有诸如“小心杀猪盘”、“诈骗有剧本,那里才是真正的剧本杀”、“好男不裸聊”、“好女不刷单”等内容段子,可谓是妙语连珠,一下子颠覆了大众对警察形象的固有认知,而且大家在他的风趣幽默下,感受到反诈警察的别样生活和反诈的重要性,既达到了非常好的喜剧效果,也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为什么喜剧频频出圈?不同于传统的喜剧创作效果,我们看到网综里的喜剧段子和话题屡次登上热搜,是因为喜剧内容的表达更加亲民,在宏大的主题下多了些底层的生活乐趣,也是因为突破了先笑后哭的传统叙事逻辑,用更加年轻、互联网化的逻辑表达展现出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侧面。

好的喜剧效果,离不开背后默默创作和打磨段子的创作者。一群年轻人,为了相同的爱好,创作出诸多令人惊艳的内容,来愉悦社会大众,他们深知观众感兴趣的点,他们在内容的表演和创作中,寻找话题因子,赋予神秘、新鲜和独特感,让观众们笑得更真实自然,这或许就是喜剧内容出圈的关键点。

得益于好的内容创作,喜剧越来越被年轻人所喜欢。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有19部喜剧综艺上线,这样的数量似乎在说明:喜剧内容业态已成为新的爆款“密钥”。不过伴随喜剧出圈带来的惊喜,我们也需要深入审视喜剧出圈的本质:“什么样的喜剧内容创作,既适应了喜剧的发展趋势,也匹配了当下人们的内容消费需要?”

02喜剧出圈的机遇与挑战

每个出圈的节目,离不开“燃”、“爆”、“牛”的内容爆点设置,这对编剧的喜剧内容创作表现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样创作出来的“段子”、“梗”、“包袱”才能给节目带来更多的出圈机会,由此可见:好的内容创作对喜剧出圈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说过去的喜剧表演是为了呈现台前的开心与喜悦,那么最近备受关注与热议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让人看到喜剧行业的新变化——对喜剧内容创作的重视。这届喜剧大赛把幕后的编剧推到台前,让喜剧内容的创作者走到台前,获得更多的表达机会,让更多人看到他们对内容的坚持,在每次的创作分享和互动沟通中,让观众获得的不只是欢笑,还有喜剧内容创作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对于喜剧行业来说,这是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变化。过去,传统喜剧综艺对演员个人表现的依赖,在当下的行业环境下,喜剧的内容输出是首要的,然后才是明星或演员的精彩演艺。喜剧内容出圈,需要更多的创新发展和市场认可,这不仅需要能力出众的表演者,也需要高格调的喜剧内容作品。不过从内容创作环境来看,出圈依然面临着巨大压力,比如怎样进一步转变喜剧内容创作观念和认知,来提升对内容创作的重视度,让喜剧内容创作者释放更强大的生命力,是整个喜剧行业需要直面的问题。

另外从电视到互联网的平台角色转变,也在推动喜剧行业的“变革”。尤其是短视频社交平台上,无数段子手、搞笑玩家蜂拥而来,越来越多的喜剧内容创作满足了网友对喜剧内容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网友们对喜剧的认知和审美,拉高网友们的笑点,这些微妙的变化也对喜剧内容创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这样的喜剧内容创作现状,需要引起整个行业的思考:如何在短视频内容平台的浏览习惯与运营逻辑下,创造出观众喜欢的喜剧内容?《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或许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面对传统喜剧的坚守、新式喜剧网综的突破,喜剧内容背后的编剧们只有不断寻求全新的内容创作形式,才能为“喜剧内容出圈”创造更好的条件。

如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首播后迅速出圈的《互联网体检》,作品以短平快为特征的sketch(素描喜剧),通过牢牢抓住一个游戏点,在表演过程中对游戏点不断升级,非常符合被短视频“培养”的年轻观众口味。让我们看到喜剧内容的“新形式”:不铺垫不绕弯,包袱直给,简单明了,这种“短平快”的喜剧内容模式,完全吻合当下短视频时代人们的观看习惯。

因此,从内容创作的整体形势来看,消费用户对内容的需求、认知与包容,为“喜剧出圈”提供非常好的环境。不过在机遇面前,喜剧的内容创作、优质人才培养等问题也需要获得更多重视。那么不靠“喜剧”的喜剧,又该如何回归喜剧内容本质,俘获更多的消费者,让喜剧更出圈呢?

03不靠喜剧的喜剧,如何俘获用户?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传播的形式和载体,能出圈的喜剧仍然是需要有能“抗打的内容”,无论是线下喜剧舞台,还是线上喜剧网综,抑或是短视频的喜剧段子,想要在内容的海洋里出圈,想要留住更多的用户,“抗打的内容”是核心因素。

马克·吐温有一句名言: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幽默才会不朽。那么能够俘获观众的喜剧内容,必然要将现实性根植在喜剧内容中,构建起与观众对话和共情的场域。对于生活在互联网的普罗大众,用喜剧式的内容创作,来诠释互联网时代、反思互联网,让喜剧演出回归现实生活本质。

正是这些深植于内容中的人性洞察与感动,经过喜剧艺术的创作与表达,我们才会在喜剧内容里一次次“破防”。比如土豆和吕严表演的漫长作品《父亲的葬礼》,就是在全场的欢声笑语下藏着一个让人笑不出的逻辑。无论是荒诞不经的吊唁人,还是“土星”也能吊唁的超现实、超常理的表演逻辑等,都引发了观众、评委、网友的一致好评。笑点密集、节奏有序的内容创作,让观众在天马星空的想象后陷入深思:自己好像从来没有和父亲好好聊聊。

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感人的、引发笑点的内容,无一不是来源于生活。面对每一次喜剧演出,当我们站起来鼓掌、爆笑的时候,必然是对生活内容产生共鸣的直接表达。同样喜剧内容的创新也离不开人的主观创作,内容的品质保证和创新力体现,也与内容创作业者息息相关。

喜剧想要俘获更多的观众,需要站在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思考,如何培养和塑造一批优质的内容创作者。如那些出圈的喜剧内容一样,内容创作者的作品需要被看到,内容创作者本身也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发展机会,或许只有被市场关注和认可后,每一位内容从业者可以获得更多机会,获得走向主流、成长为头部的机会,实现更稳定、更前景可期的职业发展。

无论是脱口秀的舞台,还是喜剧大赛的机会,让我们看到优秀编剧创作的喜剧内容,他们成就许多经典,成为节目“出圈”的重要保障。内容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经过普及与熏陶后,消费者的内容审美在不断提升,或许只有精心打磨的内容,才能俘获观众的芳心,这或许也是每一位内容创作者一直要面对的压力。

喜剧出圈,不靠喜剧?其实更多是对喜剧内容的重视。传统的喜剧行业,需要内容观念变革,新兴的喜剧网综也在强化内容的创新。当“内容为王”不再是口号,内容出圈已经成为所有艺术形式生存与发展的“救命稻草”,所以我们看到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火爆、《你好星期六》的节目创新,这也让我们意识到新消费新需求下,社会大众和年轻一代对新鲜内容的渴求。

互联网时代的喜剧内容,需要更加贴近生活,而贴近社会热点和内容需求价值上的创意与输出,才是喜剧创作永葆活力的重要原因。在这个内容主导的消费时代,想要抓住机遇,想要玩出精彩,想要获得用户喜爱,让一切艺术形式和消费形式回归内容本质,让更多优秀的内容创作者获得尊重与认可,才是发展之道,喜剧也不例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作者:五木,36氪经授权发布。

关键词: 喜剧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