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堵塞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漏洞,护航乡村振兴战略 2022-01-19 14:45:30  来源:德州市审计局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政府引导的惠民措施,依托市场化运作,对种植业、养殖业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兜底保障,分散经营风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保障。2021年底,夏津县审计局通过分析核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数据,发现我县承担政策性农业保险的6家保险公司,在承保、定损、理赔环节不同程度的存在监管漏洞,易加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一)种植业保险农作物超面积投保

通过农作物投保面积数据,与一卡通小麦补贴面积、土地确权面积、耕地面积进行比对,某些乡镇、村存在投保面积远大于实际面积情况。经进一步核实,因种植大户一村投保多村种植或跨乡镇包地种植且对未确权的河边地或集体土地进行投保,保险公司承保时未明确区分,导致超面积投保。

(二)养殖业保险育肥猪定损理赔环节监管存在漏洞

通过分析保险公司育肥猪理赔数据,某些养殖户、厂存在同一天报损超100头育肥猪的情况。经进一步核实,育肥猪养殖受流行性疾病影响死亡率高,后续无害化处理厂收集需要一定时间,存在同一天报损超100头育肥猪的情况。出险后保险公司通过实地查验、登记耳标拍照、无害化处理数量等方式进行定损理赔,缺少主管部门监管,难以鉴别赔案的真实性与定损金额准确性。

(三)理赔资金流向村干部、公职人员

通过保险公司理赔数据分析,存在村干部、公职人员获得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的情况。经进一步核实,村干部任农业合作社法人或从事作物种植、养殖,易存在利用职务便利虚构保险标的的风险,公职人员代为近亲属进行投保,易存在参与经营的风险。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存在的隐患

在种植业保险方面,保险公司仅仅根据乡镇、村报送的投保面积签订集体参保合同,并未详细列明被保险人及保险标的详细信息,且缺少对保险标的权属及数量,实地验标等关键要素的审核。

在养殖业保险方面,承保环节,因防疫需求,保险公司无法进入养殖场仅依靠投保人自报数量进行承保,没有精确的确定投保数量及投保标的;理赔环节,死亡时间与出险时间存在时间差,难以辨别其真实性。

保险公司缺乏识别投保人身份手段,个别村干部、公职人员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投保,极易发生内外勾结、参与经营、虚构保险标的,弄虚作假骗取、重复申报农业保险费补贴或保险赔偿金问题。

三、堵塞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漏洞的几点建议

(一)压实监管部门责任多管齐下,堵塞监管漏洞。县农业农村局应与其他监管部门保持信息互联互通,齐抓共管,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对保险公司从投保到理赔各环节进行制度约束,细化监管。

(二)扩大农险公示范围,接受群众监督。各镇、村及时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定损、理赔信息进行公示,切实维护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实现全流程透明公开,杜绝公职人员参与投保,保障农户权益。

(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惠民举措落实。严肃追究利用政策性农业保险虚报、套取的个人,给予其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存在勾结骗保等行为的保险公司拉入黑名单,强制退出。最终确保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在人民群众中得到落实。(李 凯)

关键词: 二手电视机 地图鱼价格 印刷业务员 58同城找工作 招聘 找营业员工作 暑期工 幼儿园老师招聘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