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无数个夜晚,当我们这些咨询师和来访者开始沟通的时候,我们都会和对方就这个话题进行差不多20分钟左右的探讨。
根据后台数据分析显示,排名前三的职业诉求分别是:成就感、安全感、经济报酬。
从这排名前三的诉求不难明白:一方面,很多人对眼下工作不满,集中表现在没有成就感,薪资水平也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她们对安全感又有着近似执着的痴迷。
通过不断地询问剖析,这种安全感常常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做自己擅长的事;
二是只和自己喜欢的人共事或打交道;
三是环境也要舒适一些,包括办公环境,以及工作内容最好不要有996、不要经常出差加班等等。
随着咨询经验的累积我发现:一个人过分追逐安全感,实则对成就感及经济报酬是极具杀伤力和破坏力的;同时过分追逐安全感,对于一个人的能力成长,更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摧毁性力量。
02
什么是能力?
是指完成一项目标或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如果你想要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例如,你渴望成就感,那么你是否更应该关注,自己在哪些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及,如何制定相应的学习和实践计划呢?
很多人都对我之前的转型道路颇感兴趣,觉得我能从一名财务人员转行为生涯规划师,并且到现在也组建了自己的咨询师团队,这听起来很酷不是么?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转型到什么领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大量的努力和付出是在后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是写作这个优势让我的文章开始在网络崭露头角,吸引到了不少读者。
有了一定的读者基础之后,我对读者群体进行了分析,发现她们大多在28-35岁之间,这类人群在职场方面面临诸多困惑与迷茫,同时也有不少人私信给我询问职业方面的建议——这才促使我下定决心,系统学习职业规划。
学习后就是大量的实践。
当时我在培训机构担任实操教学工作,且负责学员的就业指导,这些学生就成了我的第一批咨询对象,在实践中我发现,我学到的理论工具和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她们的职业困惑,同时我发现,职业规划这件事情一定不能无视当事人的特质,对其进行主观的“规划”。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开始大量补充关于心理学、人格特质等方面的知识,随着实践的推进,我发现这些理论同样有其局限性,用的不好就会给人打上标签,显然是不符合个人动态发展原则的——在这种背景下,我开始将一些工具与方法进行改良,随着咨询经验的累积,渐渐有了自己的心得和方法。
然而这个时候,我遇到了转型之后的第一个瓶颈。
这个瓶颈就是,我有限的时间精力与源源不断的咨询者需求之间的矛盾。
当时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在做,包括日常工作、写文章、上课、咨询、和其她合作者进行商务方面的谈判沟通,等等。
随着咨询者数量越来越多,我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我不能只依赖于个人能力,我需要将我的这些技能流程化,能够复制出去,组建咨询师团队。
03
我还记得,曾经有位老师是我多年前合作过的,这位老师我十分了解,做事很有责任心,她身上具备一些特质和优势是我非常欣赏的。
就是这位老师,差点儿困在了自己的舒适圈。
事情是这样的。
有那么一次,这个老师在咨询的时候,突然对方问她:“你写过什么作品吗?在网上有文章吗?”
这让这位老师着实尴尬了一把。
好在这场咨询后来进展的比较顺利,但事后,这位老师显然感受到了强烈的挫败感,她对我说:“赵老师,我不想做了,有人问我有没有写过文章,我觉得我的写作能力很弱,根本没有你这么强大的优势......”
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
我告诉这位老师,我尊重她的选择,但我也告诉她,现如今,一技之长的作用有限,它能够“锦上添花”,但全面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救命”。
去年下半年,这位老师又找到了我,她对我说:“赵老师,我想明白了,我立志在这个领域做下去,并且从现在开始,我要克服自己对写文章的恐惧心理,力争每周稳定高质量的内容产出。”
看到她的变化,我笑着说:“很好。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一旦你真的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就会获得新的成长,自然不会如此迷茫了。”
如今这位老师给自己制定了具体的进修学习计划,她现在渐渐体会到,原来,每个人真的就是一个“小型企业”——你想要在这个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打磨自己的能力,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将这些能力标准化流程化,去培养队伍且设计一套有效的协作流程,去专注更高层次的问题。
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04
所以,你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为了这个目标,你付出过哪些努力?
如果目标没有达成,又到底是卡在哪里呢?
在全球最大商务社交网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看来,一个人的优势是由三块“动态拼图碎片”构成,即——
1、你的资产;
2、追求/价值观;
3、市场现状。
你的资产是指你拥有什么,不仅包括可见的财产,还包括看不见的信息、知识、思维、人脉等软资产;
你的追求或者价值观也是在变化的,你不必太过死心眼,例如那些贪恋安全感的人,你不妨问问自己,你要的,真的是一成不变的稳定吗?
市场现状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高度重视的,就是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放到市场中需不需要?大约值多少钱?
例如,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不错,但问题是,单单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呢?有没有谁单单凭借情绪管理能力,不去结合其她能力和资源,就能应聘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开拓出什么自由职业的?
所以,尽管你自认为自己情绪管理能力还不错,由于不具备“市场化”特点,依然无法单独进行变现。
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份工作给到你的都是很难市场化的知识和经验,就会应验硅谷风投马克·安德森说的那句话:“如果市场不存在,再聪明也没用。”
05
再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部分。
一个人如果贪恋安全感——
TA只愿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自然能力无法拓展;
TA只希望和自己喜欢的人共事,故而能力和交际圈必然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希望环境舒适,工作内容也不要加班,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平时处理的事务很少涉及突发事件,在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很可能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
简言之,在职业中过分贪恋安全感的人,必然会出现——
资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缩水甚至贬值;
追求随着能力的枯萎渐渐消失殆尽,渐渐萎靡不振,对自己不再有要求,做事提不起任何动力和兴趣;
能够拿得出手的能力少得可怜,能够符合市场需求、进行市场评估的能力几乎为零。
如此,又如何能走出平台的桎梏呢?
话说回来,对于过分贪恋安全感的人而言,稳定的平台也许在她们看来是约束是桎梏;但在外人看来,又何尝不是这些人为数不多的归宿和庇护呢?
”应该坚信,思想和内容不是通过没头没脑的感伤,而是通过思考而得到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作者:赵晓璃,36氪经授权发布。
- 福建福州: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全方位推进地方高质量发展超越
- 辽宁抚顺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
- 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发布 南京以总体满意度排名第一
- 立案20件!安徽严查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
- 陕西消保委发出“五一”消费提示 按需购买防浪费理性消费树新风
- 养元饮品一季度净利润下降 今年上市公司买理财规模降至近五年最低
- 失守3000点!沪指重挫逾5%创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两市跌停股票超700只
- 一季度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2.8%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4%
- 今年以来露营活动火爆“出圈” 露营从专业小众走向休闲大众
- 香港47人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 法官首次披露:11人拟认罪
- 日本冲绳水坝发现千余枚哑弹 皆为美国制造
- 中新网评:“动态清零”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群体
- 国台办:在沪台商台企踊跃捐款捐物 捐赠物资及现金合计超1097万元
- 看抗疫“高亮瞬间”一秒变漫画
-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一座弹药库起火 现场传出疑似爆炸声
- 【数据图解】一季度经济运行亮点丨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
- “中国在全球复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一季度国家开发银行211亿元贷款支持物流流通体系建设
- 文旅部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 上海外籍志愿者抗疫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