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一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有媒体记者走访调查多所高校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都在1500-2000元之间,少部分学生在1000-1500元之间,还有个别学生的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
每逢开学季,生活费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不少新生都或多或少地与父母进行过各种“斗争”,比如这名大一女生,要买化妆品、要去校外吃饭、要买新衣服……逐项减下来,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然而,大学生活费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题。
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都在1500-2000元之间,也就是说,2000元左右的生活费是当下大学校园生活费的主流,也可以负担大学生每月的基本花销。要知道,大学生的学费也要父母承担,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是,一些大学生丝毫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不懂得感恩,养成了向父母“伸手”“索要”的思维定式,一旦遭到拒绝便十分委屈,公然诉苦,暴露出一些大学生自私自利、惯于索取的不良秉性。
从求助帖中可以看到,该女生发现“同寝室友都挺有钱,用的都是好的”,凸显出一些大学生喜欢盲目攀比、爱慕虚荣。近些年来,“开学季”变成“烧钱季”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子女大笔花钱,父母应接不暇,叫苦不迭,学生之间炫耀攀比,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价值观,甚至有学生为了买最新款手机、最新潮鞋子而陷入“裸贷”“校园贷”陷阱,缺乏财商教育,不懂得量入为出,胡乱花钱,对自身消费能力没有准确的定位,往往只能自吞苦果。
当然,有些大学生希望进行一些自我投资、发展个人爱好,或者有了一些意外支出,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既可以挣钱以备不时之需,也可以锻炼自己待人处事的能力,而不是将这些支出都化成对父母的一腔抱怨及娇嗔。
大学生活费究竟多少才够用,相信各人有各人的用法与看法,反映出的是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财商教育、感恩教育的“复杂方程式”。索要大额生活费遭拒绝警醒“巨婴”心理。大学生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更应当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备健全人格和独立精神的公民,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独立意识至关重要。
虽然大多数父母基于情感、道德和习惯,仍将为正在大学接受教育的子女提供生活费和教育费视为自己的责任,但此为父母的道德选择,而非法定义务。倘若大学生们不改变“父母就该如何如何”的偏颇而自私的想法,不认识到校园消费主义错误思想的根源,不懂得感恩回报、自主奋斗、积极进取,而是一味依赖父母和他人来解决困难,实则是给自己营造了一个无形“襁褓”, 既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耽误了精神人格的全面“发育”。再不矫正,恐会“变形”,或将影响自己的一生。
这就是关注大学生活费话题的现实意义。
- 【世界热闻】内蒙古启动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评选
- 环球观焦点:内蒙古:这5项职业资格考试暂停
- 全球热门:飞天圆梦|静待梦天,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收官在即
- 飞天圆梦|“梦天”已就位!杨利伟动情讲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对标保时捷Taycan?大众中国功勋苏伟铭亲自下场造车
- 环球速递!被人忽视的线下市场,隐藏着双11的另一个流量密码
- 环球热头条丨抖音还差一个双11购物节
- 【天天新要闻】中银证券给予珀莱雅买入评级 强品牌力、全渠道布局推动Q3业绩高增长
- 焦点简讯:鸭脖狂奔,绝味失宠
- 天天观天下!做不了山姆,永辉转身向盒马?
- 安信证券给予紫燕食品增持评级 成本压力仍然较大 看好公司全国化进程
- 天天新消息丨郑州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4.03亿元 同比增长2.15%
- 世界快资讯:中钢协:加快落实两大产业发展计划
- 世界短讯!俄方称暂时无法确认继续履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的条件
- 世界聚焦:美媒:近八成美国人认为国家已“失控” 多数民众给现状差评
- 新华全媒+丨天津:适老化改造改出“暖心窝”
- 环球精选!媒体评述:梦天实验舱整装待发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迈向收官
- 全球观察:捷报连连!多条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
- 世界通讯!飞天圆梦丨太空“新房”来了!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实验室将建成
- 秋季女性白癜风患者更需注意这些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