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在“临终决定权”上做了大胆突破,允许患者进行生前预嘱,“不做无谓的抢救”。由此,深圳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生前预嘱立法的地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谓“生前预嘱”,指的是人们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签署的,在其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拒绝或接受哪种医疗措施的文件。
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第七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在收到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提供的患者生前预嘱时,应当尊重患者意愿。患者可以事先自主决定,临终抢救是否采取插管、心肺复苏等创伤性抢救措施,是否使用生命支持系统,是否进行原发疾病的延续性治疗等。
据介绍,在深圳,只要是18岁以上心智健全的成年人都可以填写“生前预嘱”。目前,当地正推动政府将个人填写的“生前预嘱”与本人医保卡进行链接,如果当事人真正到了生命末期,医院会查看本人医保卡是否填写过“生前预嘱”,并根据患者本人填写的意愿进行医疗安排。在急性医疗等紧急情况下,则不会启用“生前预嘱”。
去年7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生前预嘱”制度。经表决通过后,新修订的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特约评论员岳屾山律师表示,“生命末期”的判断,并不能取决于单个医生,而必须要有一整套程序进行保障,结合相应医学、制度来综合确定标准告知患者,否则容易产生争议。
而对于如何防止“生前预嘱”被恶意利用,岳屾山指出,一方面需要做好身份验证,另一方面需要做好相应配套的互联互通的系统,打通医院之间电子设备,方便患者进行修改。
不过,虽然老人和家属并不排斥“生前预嘱”,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据《文摘报》等媒体报道,广州少数医院曾探索引入“生前预嘱”项目,但不少老人和家属感觉不吉利,项目推行很不顺利。现实中,患者或家属要求在医生疾病的最后阶段发起治疗的案例也并不少见。
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会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医生李瑛表示,在立法前,由于患者和家属的意愿不一致,容易让医生进退两难。但立法后,医院的生命自主权在患者手中,需要按照患者签署的预嘱去制定医疗方案,所以归根结底要尊重患者本人意愿。
岳屾山认为,深圳这次立法明确了比较清晰的路线,通过地方立法的途径,在尊重个人和权利的意愿下,维护生命的尊严,给患者多一种选择。不过,对于地方立法能否推及全国实施,岳屾山仍持谨慎观点。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马盈盈)
- 环球最资讯丨长图丨“院士天团”做优“湖南饭”,该是什么味?
- 常益怀等5市州明早有大雾 出行请注意安全
- 环球动态:11月全省温高干旱持续发展
- 【全球独家】10月制造业PMI为49.2% 建筑业景气水平较高
- 环球今日讯!亚马逊营业利润率下降至2% 国内头部电商或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
- 国家药监局:促进彩色隐形眼镜生产经营企业规范化发展
- 即时焦点:智慧芽升级科创力评估平台 累计上线12条产业技术链
- 【世界热闻】内蒙古启动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评选
- 环球观焦点:内蒙古:这5项职业资格考试暂停
- 全球热门:飞天圆梦|静待梦天,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收官在即
- 飞天圆梦|“梦天”已就位!杨利伟动情讲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对标保时捷Taycan?大众中国功勋苏伟铭亲自下场造车
- 环球速递!被人忽视的线下市场,隐藏着双11的另一个流量密码
- 环球热头条丨抖音还差一个双11购物节
- 【天天新要闻】中银证券给予珀莱雅买入评级 强品牌力、全渠道布局推动Q3业绩高增长
- 焦点简讯:鸭脖狂奔,绝味失宠
- 天天观天下!做不了山姆,永辉转身向盒马?
- 安信证券给予紫燕食品增持评级 成本压力仍然较大 看好公司全国化进程
- 天天新消息丨郑州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4.03亿元 同比增长2.15%
- 世界快资讯:中钢协:加快落实两大产业发展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