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市场监督 >
陕西咸阳:坚持稳字当头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维护农资市场良好秩序 2021-12-20 11:26:08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日从咸阳市市场监管局获悉,2021年该局积极履行职责,稳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全市各类型企业组织屡获殊荣,质量水稳步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极大提升。

咸阳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科科长吴靖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有1家组织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3家组织荣获陕西省质量奖,18家组织荣获咸阳市质量奖,2019、2020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质量考核A级等次。

聚集发展合力。咸阳市建立了质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究形势,扎实推进工作,制定印发了《咸阳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咸阳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构建起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质量强市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工作,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全市质量水稳步提升。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强市工作专家库并坚持逐年调整,制定《咸阳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将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与国家、省级监督抽查形成互补,不断提升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覆盖面。积极开展农资产品质量专项检查行动,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网络作用,对涉及农资消费投诉和举报的案件,及时调查核实,快速查办。联合农业、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维护农资市场良好秩序。

加强质量检验。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2021年,全市完成食品监督抽样21233批次,国省市县四级核查处置完成率均达到100%,位居全省第一。扎实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今年全市检查特种设备21649台,查处安全隐患38处,下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6份,封停电梯4台,暂停游乐设施3台。咸阳市特检所承担的《电梯极限辅助测试》科研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咸阳市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棉花公捡任务7.1万吨。咸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抽检食品6021批次,化工672批次,煤炭355批次,轻工365批次,建材154批次。

加强标准引领。开展百千万对标达标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三个第一:制订全省第一个对标方案、完成全省第一个企业对标、对标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梯队。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对标达标活动台参与对标企业216家,完成对标287个,排名位列全省试点城市第二。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创建活动,陕西天山西瑞面粉有限公司执行的《西瑞牌雪花粉》(Q/SXXR 0003S-2018)企业标准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初审,作为2020年粮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进入公示名单。目前,全市已有374家企业在信息台上公示产品标准,公示标准3601项。

加强认证认可。年来,咸阳市坚持把认证认可工作作为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加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认可日主题宣传、城市供水水质检测能力验证和机动车检验检测技能比武等活动。截止2021年11月底,全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203张,商业、银行服务认证证书115张,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68张,获得CMA资质认定证书机构166家,有效促进了企业管理水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强化计量服务。积极开展计量服务惠民活动,对眼镜店、电子计价秤、加油机、“民用四表”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计量器具进行重点检查,严厉打击坑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开展“对症”抽检,对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经营户进行依法查处。推进诚信计量自我承诺行动,营造信用为本、诚实守信、自觉自律的市场计量环境,2021年共创建诚信计量示范单位721家。

加强帮扶指导。以“建设质量强市,决胜全面小康”和“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为主题,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成功举办“卓越质量三秦行暨质量专家下基层·走进咸阳”活动。加大激励扶持力度,对获得市级质量奖的企业给予30万元的奖励。在全市开展特种设备行业“一站式”服务试点。打响“一业一域、一园一品”质量提升攻坚战。开展年度质量状况分析,为质量工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和强制认证认可管理的新建企业,指定专人负责,指导企业做好取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组建专家组深入咸纺集团一分厂纺部车间赵梦桃小组面对面会诊,点对点指导申报工作,赵梦桃小组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提名奖,实现咸阳中国质量奖项“零突破”,树起质量强市新的里程碑。

咸阳市质量强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咸阳市场监管局局长王宁表示,“十四五”期间,咸阳市质量强市工作将以提高质量发展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市战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助力咸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质量发展基础。(乔义记者徐文智)

关键词: 推进 质量 强市 维护农资市场良好秩序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