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市场监督 >
消费警示 | 教育培训藏“猫腻”,理智甄别保权益 2022-04-21 06:45:48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年来,教育培训消费类投诉量明显增多,霸王条款、虚假承诺、违规经营、拖延退费等问题突出。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避消费风险,广西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容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消费者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一、选择正规培训机构。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注意查看其是否具有教育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教学、培训等资质,多家对比挑选,查询机构经营信息,通过营业场所租赁情况等了解机构运行状况。要选择合法办学、年检合格、口碑较好、长期从事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

二、认真查看协议约定条款。在与培训机构签订协议时,应仔细查看协议条款是否公平,协议内容是否标明培训范围、培训费用、退费程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内容,应做到明确、详细、可操作。

三、理性对待营销宣传。面对培训机构促销宣传,要多方打听、理性甄别内容的真实性,避免冲动消费,同时注意保留促销宣传页面等证据,且将口头承诺写入合同条款再签约付款。注意留存凭证,发生消费争议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权。

四、避免一次性高额缴费。对不熟悉的培训机构应持理性消费态度,先采取几周或几月短期试课,等弄清授课方式和培训效果后,再决定是否签约。尽量避免一次性高额缴费,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教育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建议缴纳学费以“每月”或“每季”为宜,有利于降低消费风险。

五、谨防网络培训陷阱。目前不少培训机构采取网络培训方式,网络培训具有单向性和随意性,培训质量难以保障,一般要求消费者先充值,才能开通网络培训课程。在选择网络培训机构时,应先核实机构真伪、信用评价等,也可以向相关部门先咨询再报名。

无论消费者选择任何形式的消费,都应注意保留相关凭证和对方的联络方式。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与商家不能协商达成一致,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来源:容县市场监管)

关键词: 培训机构 教育培训 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