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基建加速发力稳增长
月内开工项目总投资逾3.4万亿元
本报记者 包兴安
进入二季度,新老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多地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4月1日至4月26日,安徽、湖南、四川、河北、江西、山东等地合计开工791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合计34183亿元。
投资拉动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我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从一季度的情况看,全国投资增长9.3%,比2021年全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8.5%,增速比前两个月提高0.4个百分点,呈现逐月上升态势。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季度,我国投资规模扩大,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开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提升。
从多地公布的一季度重大项目投资“成绩单”来看,重大项目建设保持良好势头。比如,一季度,四川700个省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013.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31.6%,超过时序进度6.6个百分点;云南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1343个,实际完成投资162.7亿元;甘肃234个省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1.07亿元,同比增长83.64%。
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一季度,全国新开工项目个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54.9%。随着各地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有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将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总体上看,重大项目更多着眼于稳投资和稳中长期经济发展,但对短期经济发展也将产生积极影响。从短期来看,通过重大项目投资的落实,在形成实物资产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拉动上游产品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实施重大项目将带来用工需求增长,有利于保障就业,同时,增量工资收入将带来新的消费需求,拉动消费市场发展;此外,重大投资项目的落实有利于稳信心,进而带动社会资本积极投资。
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
二季度以来,我国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安徽、湖南、四川、河北、江西、山东等地新老基建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具体来看,4月25日,江西抚州市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共238项,总投资902.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48项,年度计划投资56.8亿元;4月23日,浙江洲泉镇2022年工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4个工业重大项目正式开工,计划投资总额达6.78亿元,涵盖了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时尚、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4月19日,福建举行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开工253个项目,总投资19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45个,总投资292亿元,社会民生项目33个,总投资230亿元,产业项目175个,总投资1419亿元,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诸多行业。
对于多地新老基建项目加快推进的原因,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主要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力、各项宏观部署快速直达;同时,多部门协调性明显提高,项目资金、审批和工程开展明显加快;此外,各地高度重视通过稳投资来稳增长,全力以赴保障重大项目推进。
白彦锋表示,进入二季度,我国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既包括传统的基础设施,也包括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民生项目,还包括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升级类项目,表现出新老基建“比翼齐飞”的特点。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不仅将在今年发挥“稳增长”的作用,更将使社会公众跨代际长期受益。
专家建议优化资金使用结构
谈及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更好地为稳投资、稳增长“加油”时,白彦锋表示,专项债是核心政策工具。今年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工作起步早、动作快,进度明显快于往年。同时,跨周期调节作用彰显,集中体现在债券额度已全部下达、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额度大部分已发行完毕,确保尽早实现实物工作量。建议用好专项债,确保资金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拨付到位。
“未来将会继续加大投资,财政、金融政策应进一步加强配合;同时,要关注项目进展和实物工作量形成,重视资金效率和带动作用;还需密切跟踪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疫情冲击等方面影响,风险识别和防控很重要。”何代欣如是说。
刘兴国表示,要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结构,确保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向于带动能力强的领域,形成有效投资。财政资金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不仅要避免低效无效的重复投资,还要更多地选择投向民生领域项目、产业链供应链前后联系效应强的项目以及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项目。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
“建议适当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刺激有效需求增长。还要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既要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争取早日形成实物资产,也要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监管,让资金真正用于项目投资发展。”刘兴国如是说。
- 全球热门:飞天圆梦|静待梦天,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收官在即
- 飞天圆梦|“梦天”已就位!杨利伟动情讲述“初代”航天人故事
- 对标保时捷Taycan?大众中国功勋苏伟铭亲自下场造车
- 环球速递!被人忽视的线下市场,隐藏着双11的另一个流量密码
- 环球热头条丨抖音还差一个双11购物节
- 【天天新要闻】中银证券给予珀莱雅买入评级 强品牌力、全渠道布局推动Q3业绩高增长
- 焦点简讯:鸭脖狂奔,绝味失宠
- 天天观天下!做不了山姆,永辉转身向盒马?
- 安信证券给予紫燕食品增持评级 成本压力仍然较大 看好公司全国化进程
- 天天新消息丨郑州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4.03亿元 同比增长2.15%
- 世界快资讯:中钢协:加快落实两大产业发展计划
- 世界短讯!俄方称暂时无法确认继续履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的条件
- 世界聚焦:美媒:近八成美国人认为国家已“失控” 多数民众给现状差评
- 新华全媒+丨天津:适老化改造改出“暖心窝”
- 环球精选!媒体评述:梦天实验舱整装待发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迈向收官
- 全球观察:捷报连连!多条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
- 世界通讯!飞天圆梦丨太空“新房”来了!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实验室将建成
- 秋季女性白癜风患者更需注意这些事情!
- 广州新增病例大部分在隔离观察或管控区域中发现
- 凯格精机:接受南方基金等机构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