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无极县王村
大棚中科技感满满(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王 浩 申少铁
“临近春节正是草莓行情最好的时候,订购电话响个不停。”棚外天寒地冻,棚内温暖如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七汲镇王村的大棚里,村民张建平忙着采摘,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无极县是石家庄的“菜篮子”,蔬菜种植面积达14万多亩。“高峰期间,村里每天可外运蔬菜1万斤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张书宾颇为自豪。
村里种植大棚蔬菜已有30多年,如今拥有大棚1500多座。发展大棚种植,成功秘诀是啥?张建平和大棚打了半辈子交道,他的道理很简单:“咱就认准科技这条路,坚持走到底。”
“刚开始,起土墙,搭草帘子,可棚里采光不好,温度上不去,蔬菜生长没有后劲。”张建平回忆。
不仅在王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技术水平较差、质量难以保障……一度无极县蔬菜产业发展遇到瓶颈。
村民去山东寿光学习后,柔性结构大棚、电动卷帘机、大棚旋耕机等新技术在县里落地生根。“他们啥好就学啥,咱的大棚中科技感满满,蔬菜产量增加了1/3,成本还能降不少。”张建平说。
县里还请了专业设计团队。七汲镇党委书记卢爱武介绍:“哪块地适合盖大棚,哪块地适合种露天菜,大棚坡度多大采光最好,无土墙温室怎样建,通过专家们科学规划,大棚占地面积少了,蔬菜产量上去了。”
种植技术也赶上了趟。“以前黄瓜秧一长高,咱就掐头。如今掌握了落秧技术,用夹子随时调整秧苗高度,省时省力,一座棚果菜的产量从1万斤增加到3万斤。”村民牛庆科有8个大棚,从2005年开始,他去寿光学习了10多次。
产业长久发展,关键要打开市场。城乡配送、订单农业、入驻电商平台……无极县不断开拓蔬菜销售渠道。“超市、酒店、社区都成了我们的客户,外地来村里拉菜的货车一辆接一辆。”七汲镇镇长赵君明介绍。
县里的大棚蔬菜面积不断增加,形成了设施蔬菜产业集聚区,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5万多元。
未来咋发展?村里制定了“路线图”——走产业融合的路子。“建设标准化园区、引进蔬菜加工企业、发展观光旅游,让村民们靠着大棚,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张书宾展望。
关键词: 无极县
- 前三季度文化产业恢复向好
- 当前热讯:奋斗者·正青春丨郭文艳:十年坚守谱写乡村幼教美丽篇章
- 每日视讯:看到这一幕,手心都出汗了!
- 环球百事通!飞天圆梦丨梦天实验舱任务宣传片上线——梦耀九州 天宫启程
- 第十一届“在鸣行政法治论坛”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于在明律师事务所成功举办
- 未来家园三产融合主题乐园,引领蛹虫草消费新升级
- 版权拆分下,玩家是否还能做DOTA赛事主人?
- 天天资讯:阿里巴巴市值跌回8年前:没有人永远胜利
- 环球观察:前三季度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
- 环球头条:宠物看病这么贵,宠物医院却不赚钱?
- 焦点快报!智能割草,“机器人”的内卷新战场?
- 施耐德电气携手北马激情开跑 倡导绿色可持续理念
- 看热讯:浙江医药: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抗-AS269偶联物(ARX788)获临床试验批准
- 伊利离“八年再造半个伊利”有多远
- 步长制药:泸州步长与美国瑞美德签订合作开发和许可协议
- 全球热资讯!加拿大和英国参与了对俄的袭击 粮食无法外运 两国要担责!
- 《名家传承》艺术人生专题访谈——周华刚
- 新消息丨风电整机商三季报业绩分化:明阳智能最赚钱、电气风电下滑最明显
- 吴树永--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
- 《2022科学生发白皮书》发布,生发防脱消费趋势请查收 | CBNData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