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巨无霸遭减持!
(资料图片)
6月14日晚,京沪高铁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平安资管代表京沪计划出具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平安资管根据“平安资管-建设银行-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下称“京沪计划”)受益人的减持申请,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所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2.7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60%。
公告同时指出,此次提交减持申请的受益人中不包括平安人寿。平安人寿是京沪计划的牵头发起人平安资管所持份额的最终受益人。
针对减持事宜,平安资管对券商中国记者回应称,平安资管作为管理人受托管理“京沪计划”,本次由计划的受益人决策进行减持,不涉及平安资金。平安资管同时表示,京沪高铁项目匹配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要求高的投资属性。平安目前无减持计划,并会长期助力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体经济。
计划减持京沪高铁12.79亿股,不超过2.6%
平安资管作为受托管理人受托管理的“京沪计划”是京沪高铁第二大股东,也是创始人股东之一。“京沪计划”投资机构共有7家保险机构,牵头发起人为平安资管,共同发起人包括太保资管、泰康资管和太平资管;参与认购方包括中再集团、人保财险以及唯一的合资险企中意人寿。
此次减持股份是“京沪计划”在京沪高铁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前获得,已于2021年1月21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公告称,平安资管根据京沪计划受益人的减持申请,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所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2.7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60%。减持原因为受益人自身资金需求。
具体而言,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减持期间为自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至2023年9月30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期间为自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至2023年9月30日。若计划减持期间有派息、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配股等除权除息事项,减持股份数量将相应调整。
此前已经两度减持共计8.27亿股
此次是预减持公告,按照计划,真正的减持会在未来半年之内发生。虽然目前计划减持数量不小,但估计与相关受益人技术性的用足申请额度以避免额度被占用有关,实际上大概率不会按照这个比例来减持。
实际上,这不是“京沪计划”第一次减持京沪高铁。
2021年10月15日,京沪高铁发布公告称,平安资管根据“平安资管-建设银行-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受益人的减持申请,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所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2.4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55%。
这是“京沪计划”首次减持京沪高铁股份。至减持期满,共减持1.1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0.24%,减持总金额5.62亿元。
第二次减持发生在2022年,至减持期满共减持7.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1.45%,减持总金额32.29亿元。
2022年11月9日,京沪高铁公告,“京沪计划”拟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所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2.79亿股,但最终没有实施减持。
“京沪计划”最初持有京沪高铁约49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98%。通过两次减持后,至此次减持前,“京沪计划”持有京沪高铁约40.7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29%。
平安目前无减持计划
此前“京沪计划”减持受益人均不包括平安人寿。
针对减持事宜,平安资管对券商中国记者回应称,平安资管作为管理人受托管理“京沪计划”,本次由计划的受益人决策进行减持,不涉及平安资金。
平安资管同时表示,京沪高铁项目匹配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要求高的投资属性。平安目前无减持计划,并会长期助力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体经济。
“京沪计划”是保险资金首次以股权投资计划方式投资具有国家重大战略价值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保险资金一次成功的投资实践。
京沪高铁开建之初筹资颇费周折,2008年,平安资管作为牵头人设立股权投资计划,在保险业内最终成功募资160亿元,通过股权计划方式投资京沪高铁。
其中,平安资管作为牵头发起人出资63亿元,持有投资计划份额39.375%;3家共同发起人太保资管出资40亿元,持有份额25%,泰康资管出资30亿元,持有份额18.75%,太平资管出资20亿元,持有份额12.5%;参与认购人中国再保险集团、中意人寿、人保财险各出资3亿元、2亿元和2亿元,持有份额分别为1.875%、1.25%和1.25%。
经过多年经营,京沪高铁成为中国最赚钱的高铁,并于2020年1月登陆A股。数据显示,2016-2019年,京沪高铁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03亿元、90.53亿元、102.48亿元、119.37亿元。不过,受新冠疫情影响,京沪高铁营收和净利表现不佳。2020年-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29亿元和48.16亿元,2022年亏损5.76亿元。
不过,总体而言,作为发起人股东之一,陪伴京沪高铁一路成长的险资收获不少收益。以6月14日5.54元/股的最新收盘价计算,“京沪计划”投资机构总浮盈超100亿元。该收益尚未计算分红和未来持续收益。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2023年以来,京沪高铁营收上升明显。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京沪高铁营收同比大增57.39%,实现归母净利润22.26亿元,同比增长912.60%。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关键词:
- 当前热点-2700亿巨无霸遭减持!第二大股东拟出售不超2.6% 机构回应
- 时隔1月 A股成交再破万亿!九成基金业绩回暖 后市哪些板块值得重视?-全球新视野
- 【新视野】车险次年怎么买合适?买车险要注意哪些事项?
- 绿萝卜是转基因吗?绿萝卜会上火吗?
- 天天看热讯:什么是金融界股票?金融股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 林惊羽喜欢的人谁 林惊羽结局是什么? 天天即时看
- 全球关注:厦门今年将增25家普惠性托育园 预计8月底前完成建设
- 个体户报税一年申报几次?个体户逾期申报怎么解决?
- 南师大举行首期“人才下午茶”活动_全球快看点
- windows防火墙打不开是什么原因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百事通
- 电视剧欢乐颂3一共多少集 电视剧欢乐颂3在哪个台可以看? 全球简讯
- 威化饼干的口感怎么样?威化饼干是发物吗?-全球热闻
- 电脑任务栏不见了有还原方法?系统开机后不显示桌面如何解决?
- 家庭理财技巧有哪些?家庭最好的理财方式是什么?
- 天天快资讯丨“百洋门头沟大健康创新投资基金”设立
- 世界热点评!川港中医药产业推介会在香港举行
- 政企合力共推AI大模型 产业链公司迎新机遇 焦点
- 长江经济带发展“湖北答卷”:紧抓创新和包容 突破性发展五大产业
-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高吃什么药(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增高,怎么治??)-当前头条
- 医药基金经理“曲线救基” 失望背后或是希望_焦点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