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西部高原欠发达地区,长期面临着人才短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困境,高校如何变劣势为优势,在逆境中突围?“最根本的就是立足高原需求,增强造血能力。”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说。
近年来青海大学以高原为特色,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动力,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培养了近20万名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高原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青海大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彰显高原特色,积极主动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设置与三江源生态、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契合,打出了一张亮丽的高原特色牌。
“学校先后组建了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地质工程系等,增设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生态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专业,在三江源生态、藏医药学、高原农牧业、盐湖化工和光伏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俞红贤介绍,仅我国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青海盐湖集团就有1400余名青海大学毕业生;青海省水电行业、农牧行业、地矿测绘行业分别有70%、70%、50%以上的技术骨干来自青海大学。
面对青海大学本科生中本地生多、民族生多、农村生多,学生学业起点不同,生源质量差异大的实际状况,学校探索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机制,推进系列教学改革。
“在英语、数学和物理等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中实施分级分类教学;在实践性强的院系或专业探索‘3+1’、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支援高校搭建‘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校、校地、校企、校所’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稳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努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俞红贤说。
在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方面,青海大学坚持“以学为中心”,全面深化课堂教学和考试制度综合改革。按照分类建设模式,持续推动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建设。自2005年起设立夏季小学期,先后邀请400余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在招生方面,针对生源特点,强化预科教育,提升生源质量。坚持教学科研双轮驱动,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到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编写、毕业论文选题中,推动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实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 秋季女性白癜风患者更需注意这些事情!
- 广州新增病例大部分在隔离观察或管控区域中发现
- 凯格精机:接受南方基金等机构调研
- IPO雷达|背后隐现荣昌生物领导班子 关联交易频繁的迈百瑞独立吗?
- 世界微资讯!顺博合金:拟在安徽马鞍山投设2个孙公司 切入变形铝合金业务
- 潜能恒信:QK18-9-3井将于11月1日正式开展钻井作业
- 焦点速讯:美迪西第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70.20%至1.15亿元
- 前三季度文化产业恢复向好
- 当前热讯:奋斗者·正青春丨郭文艳:十年坚守谱写乡村幼教美丽篇章
- 每日视讯:看到这一幕,手心都出汗了!
- 环球百事通!飞天圆梦丨梦天实验舱任务宣传片上线——梦耀九州 天宫启程
- 第十一届“在鸣行政法治论坛”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于在明律师事务所成功举办
- 未来家园三产融合主题乐园,引领蛹虫草消费新升级
- 版权拆分下,玩家是否还能做DOTA赛事主人?
- 天天资讯:阿里巴巴市值跌回8年前:没有人永远胜利
- 环球观察:前三季度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
- 环球头条:宠物看病这么贵,宠物医院却不赚钱?
- 焦点快报!智能割草,“机器人”的内卷新战场?
- 施耐德电气携手北马激情开跑 倡导绿色可持续理念
- 看热讯:浙江医药: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抗-AS269偶联物(ARX788)获临床试验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