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毛乌素沙地腹部,历史文化悠久,是举世闻名的“鄂尔多斯(河套)人”的故乡,这里的非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近年来,乌审旗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渠道,收集整理民间、民俗文化中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线索,建立完善乌审旗非遗档案及相关数据,并对收集与征集到的非遗典型实物和文献资料进行陈列、展示、研究和管理,让非遗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光彩。
传承,让非遗文化历久弥香
芳菲四月,春意盎然。一场乌审走马春季训练赛在乌审旗乌审召镇巴音陶勒盖嘎查赛马场火热展开,来自全市200多位参赛骑手,带着300多匹走马,相互竞技,畅享马背上的速度与激情,健壮的骏马、矫健的骑手,壮观的场面让围观群众热血沸腾。
(资料图片)
乌审旗是“乌审走马”发源地,走马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元朝时在这里设置全国14个官办牧场之一察汗淖尔牧场,迁来3000户牧民养马。如今,竞技走马已经成为当地及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西部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2年以来,鄂尔多斯奶酒酿造技艺、鄂尔多斯历法入选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江格尔等13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组织评审申报了乌审年茶饭等13项第八批旗级非遗项目。
“传播就是最好的传承。”近年来,乌审旗积极开展非遗展览传习讲授活动,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非遗保护和发展成效,营造人人参与非遗传承保护的良好氛围。此外,乌审旗还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与内蒙古艺术学院、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合作,在传统工艺工作站建立校地协同实践实习基地、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组织机关干部、市民群众和中小学生参观、体验、了解非遗项目,学习“工匠精神”,引导更多人走进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保护非遗。
保护,让非遗文化源远流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乌审旗依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相继制定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和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建立国家、自治区、市、旗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申报国内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截至2023年4月底,全旗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1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8人、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66人,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21项、市级非遗项目56项、旗级非遗项目80项。
乌审旗历来重视非遗工作,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县级非遗保护中心“乌审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乌审旗文化产业研究与开发人才培训基地,挂牌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鄂尔多斯乌审旗实践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院乌审文化研究基地”。2020年,乌审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功入选自治区级传统工艺工作站,2021年,乌审旗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为了让更多的人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审旗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大节庆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通过举办主题展览活动和乌审非遗美食免费体验活动,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群众近距离接触非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发展,让非遗文化焕发生机
熟皮制作技艺是乌审旗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是一种自然、原生态、纯手工的技艺,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该技艺以冬储牛羊皮为原料,采用特制发酵乳浸泡技术进行熟制,通过晒、埋、割制等方法,可制作出马具、服饰、配饰、日用器皿等各类生活用品。
额尔德尼巴雅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乌审旗苏力德苏木,从小就跟祖父和父亲学习熟皮制作技艺,通过长期练习、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传统熟皮制作技艺。他做的马具,技艺精湛、精妙绝伦。“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推动传统熟皮制作技艺发展,能够让传统熟皮制作技艺完整地传下去,更好提升乌审旗传统文化影响力。”额尔德尼巴雅尔说。
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乌审旗积极组织业务人员进村入户,摸底考察,发现一大批优秀非遗传承人,通过举办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积极申报,培养了一批非遗传承人,以传统工艺工作站为平台,积极发挥其教育培训功能,开展8期传统工艺技能培训,累计培训传统工艺技能人才260多人次,为乌审旗传统技艺的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乌审旗通过开展非遗传承人实践教学、非遗作品展览展示等方式整合多方资源,组织开展“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传统工艺及创新产品展示、乌审走马大赛、“激发非遗活力创造美好生活”乌审四胡大赛等系列活动,推进非遗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景区、进校园,让收藏在展厅里的文物、失散在民间的传统技艺“活”起来。同时,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发展路径,将非遗元素植入各个景区景点,通过“景区+非遗”形式,让非遗项目与旅游“牵手”,带动非遗产业发展,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感受乌审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鄂尔多斯刺绣、蒙古族皮艺、马海制作技艺……一个个非遗文化的“金字招牌”,让非遗“活”了起来、“火”了起来,融入百姓生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乌审旗将进一步盘活文化资源、激活非遗文化,使非遗保护成果更好、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新活力。(杨潇 陈亮)
关键词:
- 世界热点!内蒙古乌审旗: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 内蒙古乌审旗:让非遗文化“活”起来_焦点快播
- 最资讯丨2023年第1期北京普通小客车指标摇号中签家庭亲属关系和婚姻状况核查说明
- 浙江象山:公开听证说法理情理解法结心结
- 青海西宁城北:人大常委会出台决议加强检察建议工作|百事通
- 环球精选!刑事公诉:质量优效率高效果好
- 清朝积案防治中的治官之法|每日资讯
- 【天天速看料】新时代检察好故事|小石榴终于有了好归宿
- 稀缺!优质成长股揭秘 未来三年净利增速均超40% 超级慢牛股浮现
- 中经评论:现代设施农业让增产走上快车道_视点
- 又放风?布林肯称寻求与中国“和平共处” 同时声称美中竞争无明确终点线_环球热消息
- 微头条丨各地多种方式创新举措 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 创新宣介 立体展示 “志愿填报季”高招直播引关注 天天热点
- 世界微头条丨胡锡进炒股第三天:账户绿了 原来10万已满仓 又转入了10万
- 天山脚下的“画家村”_环球报资讯
- 发展集体经济 助推强村富民|天天速看料
- 突发利好!北京上海大消息 万亿赛道“涨停潮”!_天天微资讯
- 阿根廷红虾的做法(阿根廷红虾的做法水煮)
- 华西证券:今年投资业务抓住市场机遇实现较大回升 世界聚看点
- 1.38亿元收购寒木春华51%股权 中文在线押注“罗小黑”IP胜算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