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版
首页 > 热点 >
每年岁末是银行力拼来年“开门红”的关键期 揽储是重点战役之一 2020-12-18 14:38:37  来源:金融时报

原标题:年底了,这些银行竟然是这么做的!

每年岁末是银行力拼来年“开门红”的关键期,揽储是重点战役之一。以往,为完成存款任务,银行送米面油、定制产品等做法层出不穷。不过,今年情况与往年有所不同。

“我们没有4%以上的产品,最高的产品三年期3.85%,10万元起存。您可以在手机银行操作。”在北京某股份行网点,没有想象中的米面油和热情迎客,大堂经理的淡定回答令记者有些意外。

每年岁末是银行力拼来年“开门红”的关键期,揽储是重点战役之一。以往,为完成存款任务,银行送米面油、定制产品等做法层出不穷。不过,今年情况与往年有所不同。记者近期走访北京多个银行网点后发现,利率上浮幅度不及往年,线上渠道成为各银行的发力点。

高息产品变少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网点后发现,利率在4%以上的存款产品难见踪影。

“3年5万元起,定存利率3.85%,这是最高的利息了。”农行北京分行某网点大客户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当记者询问是否有收益率在4%以上的产品时,该经理说,预期收益率在4%以上的只有银保合作产品,需存满5年。

民生银行某网点大堂经理对记者表示,以往还有4%以上的存款产品,但今年监管力度加强,这种产品已经没有了。目前,北京大多数银行的存款利率上限差不多就是3年期、利息3.85%,5万元至10万元起存。

高息产品变少,一些银行网点推销理财产品等其他产品的热情盖过揽储。记者在华夏银行北京郊区某网点看到,大门口最醒目和最多的广告是该行发售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至5%左右。该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存款利率不高,为留住客户,银行会向储户推荐预期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和银保合作产品。

在利率差不多的情况下,渠道、知名度占优的大行在获客方面压力不大。前述农行大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3年期3.85%的产品不一定有额度,需尽早确定才能抢到。记者询问了多家股份行和城商行网点,这类利率水平的产品份额充足,通过手机银行或线下网点即可办理。

淡定背后有原因

大中型银行“淡定”揽储,背后原因何在?多位银行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既有监管政策“紧箍咒”,也有银行现实经营层面的压力。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存款稳步增长。今年信贷投放量较大,银行派生存款规模充裕。监管政策切实压降结构性存款,高息存款占比下降,银行体系整体负债来源保持稳定,存款利率保持稳定。

近期,六大国有行齐发公告,自明年1月1日起,对“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计息方式调整为“按照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某全国性股份行北方省份分行行长向记者表示,她所在的银行近期大力抓储蓄,争取为2021年全年业务打下良好基础。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转换完成、金融让利实体经济基调不变,预计2021年息差还将收窄。“银行资产端回报下行,我们需要谨慎考虑负债成本,高成本揽储不具有持续性。”这位行长说。

线上火爆喜忧参半

线上渠道成为银行揽储主战场,但火爆背后喜忧参半。通过线上渠道,银行产品信息和服务可直达客户,正推动着银行向综合营销转型。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互联网渠道成为部分小银行的揽储神器,高息、起存金额低成为卖点。这说明部分小银行获取低成本负债仍有难度。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这一趋势。某国有行网点大堂经理对记者表示:“冬天室内空气流通差,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建议客户尽可能使用手机银行办理相关业务。”

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各种补贴,部分中小银行得以把揽储的“触角”伸向全国。记者在多个平台看到,一些3年期定存产品利率在4.1%左右、50元起存,这吸引了不少储户的关注,甚至有自媒体平台对这类存款产品进行评测和引流。

部分产品还叠加“加息券”,实际利率更高。某平台一款5年期存款产品的利率达到4.875%,每笔申购成功的订单均可获得年利率3%的“加息券”。加息时间一般为180天,且该存款产品50元起存。这一产品若存满5年,实际利率约为5.36%,已经突破利率自律机制下同期存款利率上限。

对于这些中小银行掏钱“赚吆喝”的行为,易诚互动首席业务官孔繁强表示,地方性中小银行生存压力加大,加之今年疫情影响,提高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存和获取客户是自然的选择。不过,有银行业分析师表示,随着明年上半年低利率的同业负债陆续到期,以及在激烈的存款竞争下,银行发行定期产品吸收存款,银行负债端成本上行压力仍在。中小银行若持续以较高成本吸储,恐将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逆向操作”压缩负债?

一位监管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年底不同于寻常,未见很多城农商行积极揽储,反而有个别农商行出于监管考核的因素,要将银行贷款占资产比率提升到60%,不得不压缩负债。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城农商行在内的银行业近十余年来投资类业务占比不断上升,传统的贷款业务比例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点也早被监管注意到。

原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曾表示,2003年贷款余额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约占61.4%,存款在总负债中约占82.7%。而截至2016年10月末,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9.5%,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为68.9%。无论从资产端还是从负债端来看,存贷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均明显下降。但两者相比,贷款占比下滑的速度更快。

究其原因,在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疯狂扩张的那些年,主要是银行的投资类资产在大幅增加,甚至动辄出现50%的年增速。

在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下,多数银行开始回归主业,把重心放在经营存贷款上,同时地方上对于贷款占资产的比重纳入考核范围,通过窗口指导的方式时时提点中小银行。

上述人士称,当地银保监对该银行的要求是贷款占资产的60%以上,但城农商行面临投放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大行普惠金融突飞猛进,资金成本又低,可以利用定价优势争夺市场份额,导致中小行发放贷款的空间有限;另外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叠加上疫情,非出口企业也不敢贸然扩大投资,因此贷款数据并不好看。在贷款数据不能提高的情况下,分子不动,只能缩小分母,因此才出现个别农商行压缩负债的现象。

相关阅读:
热点文章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