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日电题:科技赋能 盐碱滩变身丰产田
新华社记者连振、刘懿德
(资料图片)
黄澄澄的玉米铺满院落、堆成小山,村民常迎春和妻子刘焕梅正忙着给玉米倒堆,通过晾晒降低玉米籽粒含水率。看着满院的玉米,常迎春喜上眉梢,“60亩地收了11万斤玉米,平均亩产1800多斤,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10月29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三家子村,村民刘焕梅在晾晒玉米。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常迎春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三家子村的村民。村里原来到处是盐碱地,“白花花一片,光长苗,不长棒,遇水就涝,天热就旱”,这是过去大家种玉米的生动写照。“产量低、效益差,大家都不愿意种地。”他说。
科左中旗位于西辽河平原区,苏打盐碱化耕地面积达193.7万亩,分布广泛。这些耕地,土壤盐分重、碱化度高、肥力低,农作物保苗难、生长慢、产量低。“玉米平均亩产仅400斤到800斤,由于收入低,一些苏打盐碱化严重的地块长期撂荒。”科左中旗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科技组组长王伟说。
2020年,科左中旗联合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实施“2万亩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工程”,三家子村的6700亩盐碱地从此获得新生。
“经多次试验和分析,我们选用脱硫石膏、过磷酸钙、微生物菌剂、有机肥、腐熟牛粪、深松深耕等多个改良技术,分别可以起到改良酸碱度、提升有机质含量、增加渗透性等作用。”王伟说,由于各地苏打盐碱化耕地的情况不同,单一技术无法发挥作用,因此他们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壤环境,把上述技术中的三至五项综合打包应用,科技赋能,效果逐年显现。
3年来,经过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等综合改良手段,科左中旗2万亩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项目成效日渐显著。三家子村今年6700亩盐碱地改良地块的平均亩产已达1750斤,比改良前增加了约1000斤。
随着盐碱滩变成丰产田,三家子村也发生了变化。往年的秋收时节,村里田间地头少见忙碌景象,更罕见丰收的喜悦。如今,收割机、打捆机在农田穿梭作业的轰鸣声,村民们在自家院子倒堆晾晒玉米时欢快的聊天声,已经成了村里秋收的“主旋律”,大家自发改良苏打盐碱化耕地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
村民杜永吉家有120亩耕地,其中40亩位于项目区。“今年的差别真是太大了,没改良的地块也就亩产700斤左右,改良的地块亩产能达到1600斤。”杜永吉说,他打算明年把剩余的80亩“孬地”也改成“良田”。
杜永吉不怕自己改不好,因为在“农牧民课堂”上,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现场解答问题。这个“农牧民课堂”是2020年秋季,由科左中旗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专家组设立的。
10月29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三家子村,村民杜永吉在晾晒玉米。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专家们经常来到村里给大家讲解盐碱地改良、玉米种植的技术问题。“到今年,‘农牧民课堂’已经办了14期。专家们用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让广大村民们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法走。”王伟说。
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项目给村民带去了技术,也送去了科学种田方法。常迎春坦言,大家以前浇地都是大水漫灌,不仅费水,也无益于改良土壤。“项目区里都是浅埋滴灌,成本低、节水多,盐碱沉积也少,现在大家也都跟着用上了这项技术,省水省肥还增产。”他说。
目前,科左中旗2万亩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已经完成。科左中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种植玉米,预计今年粮食产量达64.4亿斤,比去年增加1.7亿斤。
- 科技赋能 盐碱滩变身丰产田
- 【环球热闻】生死瞬间 她用身体护住幼童
- 新华全媒+丨坚守33年的海岛“猴爸”
- 当前观点:若尔盖草原深处:一对父子守护高原古老马种
- 热议:北京一女子致2700余人被临时管控 警方通报
- 新动态:康希诺:预期吸入用新冠疫苗不会带来业绩的大幅增长
- 当前动态:天风证券给予中国建筑买入评级 22q3房建、基建表现出色 单季地产销售回正 目标价格为9.52元
- 观察:意大利电动汽车充电成本暴涨160% 充电费高过燃油车加油费
- 【夜读】期货交易 如何进行高效复盘?
- 外交部:第五届进博会成功举办将成为今年全球经济复苏发展一大亮点
- 【世界快播报】新西兰官员:进博会为新西兰出口商提供重要平台
- 每日热议!进博会如何让“百变舞台”承载全球创新?
- 精彩看点:第五届进博会将启:热度不减 看点纷呈
- 当前资讯!飞天圆梦|“梦天”入列!黄伟芬揭秘航天员训练的幕后故事
- 我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 秋冬播种过八成半
- 环球热推荐:力求深学 力求践行 ——省金融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环球热点!房企三季报中的冷暖:营收净利下滑 龙头触底回升
- 热推荐:湖南邮政开展“绿色邮政”建设行动
- 天天报道:永顺泰: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0611%
- 全球快看点丨怡亚通拟10.6亿元投建新经济供应链创新中心项目 从事地块建设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