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6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3日发表题为《抨击中国不会给欧洲带来任何好处》的文章,作者为佩姬·霍林格。全文摘编如下:
德国巴斯夫公司首席执行官薄睦乐上周说,抨击中国的做法适可而止吧。他是在回应批评该公司扩大在华业务、同时缩减在不景气的欧洲的业务时作此表态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他说,欧洲与其为这家化工业巨头在中国的100亿欧元投资而烦恼,不如审视自己的“不足和弱点”。
薄睦乐说得没错。欧洲工业企业正在努力应对一些相当强劲的阻力——不仅仅是异常高的能源价格,还有欧洲的绿色抱负成本高涨以及尚未完成的单一市场计划。
此外,巴斯夫公司决定在中国建设一个先进的综合性化工厂,并不单纯是为了应对欧洲缺乏增长和竞争力的现状。
2022年1月21日拍摄的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建设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新华社发)
这家工厂首批装置将完全靠可再生能源运转。这是一个最新迹象,表明曾经满足于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的创新者。
那种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广阔市场,同时仍保留对创新技术控制权的旧做法正在改变。
只要看看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事例就知道了。根据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报告,尽管国际社会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但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和宝马公司大幅增加了在华研发投资。
中国对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刺激了这些投资。如今,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如果要保持全球竞争力,不仅要接触中国消费者,还要接触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技术专长。
在2007年至2017年的10年间,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和宝马在中国只设立了5家研发中心。但自2018年以来的4年间,它们已经在中国开设了11家研发中心。
在华期间,德国车企已将中国供应商融入其全球供应链,寻求与中国科技企业建立软件合作关系,并开始研发从中国出口到全球市场的新车型。其结果是,成就了新的不再满足于只在中国销售产品,而是准备在全球展开竞争的参与者。
作出在中国这个不断增长的市场进行创新的决定并非不理性。对于巴斯夫这样的公司来说,甚至可能别无选择。在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影响下,欧洲在全球化学品市场的份额在过去10年里下降了近五分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到2030年将占全球化学品销售额的近50%。如果巴斯夫不去利用这种增长,别的公司就会取而代之。
- 世界快看:英媒:抨击中国不会给欧洲带来任何好处
- 时讯:海珠新增感染者数量为何创新高?广州疾控回应
- 环球热点评!定增市场回暖 63只基金抢筹多晶硅龙头 半导体概念股定增后股价翻倍
- 即时焦点:荣盛生物入行20年仅获批1款疫苗 在研疫苗全是仿制类
- 中国银河给予川能动力推荐评级 李家沟基建矿销售大幅增加 锂矿业务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 天天速看:欣旺达:公司被选定为德国大众HEV项目电池包系统供应商
- 【天天新要闻】美媒文章:中国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
- 环球速讯:19年前女儿被救,19年后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陌生人
- 在建高速公路上的集体婚礼:工地虽艰苦,真爱未缺席
- 新青年丨为了“跑赢”诈骗团伙,他选择去说“段子”
- 全球首发 亚洲首秀 第五届进博会今天迎来新品集中发布
- 世界视点!职场人没有“午休自由”
- 天天观天下!海外美妆闯关中国,谁能捕获新风向
-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入驻抖音,联合大渔开讲《幸福心理课》
- 【环球快播报】又有多家银行出手!调整基金定投“门槛”
- 信达证券给予昱能科技买入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 微逆+关断器出货持续高增
- 天天看热讯:巴菲特又亏钱了!减持比亚迪错了?
- 当前热文:深南电A:拟收购联合利丰约55%股权 推进公司转型发展
- 青松股份:全资子公司取得外观设计专利
- 环球新消息丨物流保通保畅 | 邮政快递揽收量约3.34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