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生活 >
泰坦尼克号真实历史(沉没110年的泰坦尼克号,船上财宝无数,为何至今仍未被打捞?) 2022-11-18 10:02:00  来源:热点网

1912年4月14日深夜,一声巨大的碰撞声响划破寂静的北大西洋夜空,两个半小时后,当时的世界第一豪华游轮、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完全消失在茫茫海面上。

这场听起来本就不可思议且扑朔迷离的海难,加上美国导演卡梅隆的同名经典电影,让泰坦尼克号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一起客轮遇难事故。最终,这场事故造成了1517人丧生的惨痛结果,直到70多年以后才发现它的残骸。

而随着这些人命一起陨落大西洋海底的,还有船上数不清的珍宝。110年过去了,为什么这些宝物始终未被打捞出来?


【资料图】

传奇的泰坦尼克号

不得不佩服,詹姆斯·卡梅隆导演和他的创作团队,居然能将一个虚构浪漫的爱情故事,完美地串联到一场真实悲惨的海难事故中。通过这部经典之作,让全世界众多观众,在心中激发了更多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探索求知欲。

1912年四月,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建造与试航,花费重金的泰坦尼克号正式获得客轮航行的资格。这是英国白星轮船公司设计生产出的又一艘海上庞然大物,而比起之前的奥林匹亚号,全新的泰坦尼克号更大、更豪华、更舒适、更安全,是当时人类建造出的最大可移动物体。

泰坦尼克号的船体全长将近二百七十米,宽度和高度均约为三十米,差不多有现在十层居民楼那么高。即便把它放在当时高楼林立的纽约曼哈顿,泰坦尼克号的存在也是醒目的。

另外,这艘庞然大物的排水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四万六千吨。要知道,在它沉没二十多年后,美国人在太平洋海战中引以为傲的战列舰——密苏里号,也不过只有四万五千吨的排水量。

只是几项数据罗列,就可以看得出泰坦尼克号的重量级。就算是用现在的造船技术衡量,再复制出这艘巨轮也绝非是一项简单的工程。

我们再来看一下泰坦尼克号的建成和使用时间,二十世纪初期,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开始享受全新科技成果的一个历史阶段。因此,在泰坦尼克号上,除了这些物理层面的大小和高度外,其内部的豪华装饰也值得考究。

比如,我们现在想象中的豪华游轮,配备甲板游泳池和健身房,这些在一百多年前的泰坦尼克号上就已经拥有。而且在《泰坦尼克号》电影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艘船上已经安装了多部电梯,这并非是艺术虚构,而是来自真实的历史记录。

在这种当时西方盛行的所谓“享乐主义”的驱使下,泰坦尼克号的所有地毯、木制家具、丝绸、玻璃和新鲜食材,都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存在。

所以不难理解,能够登临这艘豪华巨轮的,除了底层的船工水手之外,大部分都是出身名贵的上层阶级。而他们带上这艘船的,也不仅仅是对于这趟旅行的期待,还有琳琅满目的各种珍宝。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泰坦尼克号上会定期举行各种拍卖会

然而,他们的美好旅程幻想破灭了,很多人还为此失去了生命,而这些珍宝也就随他们一起沉入了漆黑海底。

泰坦尼克号珍宝至今无人打捞的原因

1912年4月10日,英国南安普顿港口,前来送别和见证泰坦尼克号首航的人群挤满了码头,满怀期待地将目光望向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然而短短五天后,人们却等来了这艘“永不沉没”的巨轮与冰山碰撞后解体坠海的消息。

如前文所言,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人们只能在事发之际先尽力营救逃生艇上的幸存者,直到潜水技术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陆续展开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打捞工作。

而至于人们津津乐道的船上珍宝未被打捞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点,是经过一百多年的海水侵蚀,泰坦尼克号船体已被腐蚀不堪,贸然打捞可能会对内部宝物造成损伤。北大西洋的海面浪高风冷,而其海底也是漆黑一片且充满危机。海底洋流的运动裹挟着海水与沙石的共同作用,一切沉海之物无论原来多么光鲜亮丽,终究逃不过时间的侵蚀。

从地理学的角度讲,陆地上有风蚀和水蚀作用,著名的雅丹地貌和桂林山水就是由此形成,而海下的海蚀威力则同样不弱。木制品的损坏就不用说了,即便是更为坚硬的金属和石头制品,也一样可以让其化为灰烬。

也就是说,现在的泰坦尼克号船体外壳早已不比当初一样的坚不可摧,而是稍加施力就很有可能支离破碎。而若是外表一破,里面的保存之物就更加难以幸免。

此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百多年来,泰坦尼克号的船体上已经衍生出了一套完整的海底生态系统,这也需要尽量不去破坏。在生物界中,有一种名为“鲸落”的特殊自然现象,指的是一头鲸鱼死后,由海面缓缓落入海底的过程,作为最大的海洋生物,它们的身体可以支撑起若干个小型动物的生态系统。

泰坦尼克号沉船之后的自然效应就有些与此类似,只不过由于人造物的坠落时间过快,它仅是包括海底生态系统部分。要知道,在泰坦尼克号的餐厅厨房里,还有很多原本等待被端上餐桌的海鱼、龙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对于它们来说,这起人类世界的悲剧,却反而称得起是一次起死回生的生命奇迹。

在沉船事件之后,这些动物有的爬出船舱另寻出路,有的则依靠船舱为生存保障,在此处繁衍生息。慢慢的,周围的海洋生物也集聚过来,尤其是对于一些海底爬行动物和小型鱼类来说,这里无疑是一处躲避天敌捕杀的完美屏障。

所以,如果真的为了贪图一些宝物,而肆意破坏已经形成一百多年且颇具规模的海底生态系统,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当然,抛去这些客观的外部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目前并不具备打捞如此重型人造物的技术条件。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整体概念,并不是说现在已有的人类科技,不足以支持在大洋深处进行打捞作业,如果只是局部的探索研究还是完全可行的。

但是,就算让全世界的海洋探险家们放开手脚,去海里找寻泰坦尼克号的遗落珍宝,也不可能将它们尽数捕获。

至多,也只能找到几件乘客遗物,而且徒耗资金成本,还要面临大西洋深海的未知危险。因此,像《泰坦尼克号》电影开头中讲述的那样,几个人操控电子机械臂就能破解金属外壳,通过摄像仪找到那块珍贵的“海洋之心”蓝宝石的线索,其实是不太现实的。

而电影中,海洋之心的主人露丝是虚构的,但是实际的历史记录中,这些金银珠宝的持有者们却是真实存在,而且曾来过这艘豪华巨轮。不幸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露丝那么幸运,已经和这些珍宝一起长眠于海底。

所以,尽量不去打扰他们也是一项原因,就像我们对待古人的墓穴一样,一些出于个人利益目的的盗墓行径,从来都是不被认可的非法行为。

这是有关不去打捞泰坦尼克号财宝的所有原因中,听起来最冠冕堂皇,却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文化理念里,死者为大都是一种起码的尊重。这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教化。

时至今日,泰坦尼克号究竟因何沉没的谜团依然被人们讨论不休。但是在官方的航海记录中,只将其定义为意外海难。

一百一十年过去了,与其继续争辩这已经毫无意义的所谓幕后原因,和研究怎么打捞这艘船上的财宝。不如像卡梅隆导演用《泰坦尼克号》电影呈现的那样,多一些对于这艘船上“我心永恒”那样的浪漫想象,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这群或者幸运或者无辜的人们身上,反思面对生死时人性的不同抉择,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阶级分化的无奈现实,以及无论何种人造重器,都要敬畏自然的不变追求。

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编辑:小宛

关键词: 泰坦尼克号 海洋生物 海底生态系统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