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点击看视频
11月20日是我国心梗救治日。近些年,我国心梗的发病人数明显上升,急性心梗是院外导致死亡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猝死的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那么,什么是心梗?心梗发生前身体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哪些人是心梗的高危人群?又该如何预防心梗的发生呢?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应急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缪国斌。
缪国斌介绍,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负责泵出血液到全身的脏器和组织。如果把心脏比作是人体的发动机,那么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就是发动机的油路。一旦冠状动脉出现闭塞,就会出现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急症。冠状动脉闭塞,祸起动脉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因寒冷、情绪激动、劳累等刺激而破裂脱落,加上血小板的黏附与聚结形成血凝块造成血栓。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使患者发生猝死。
“心梗发作时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肢放射,并持续 15 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以上。同时,常伴有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呕吐等症状,且有一种濒死的恐怖感。这些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缪国斌说。
缪国斌提示,导致心梗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人群,重度肥胖人群,长期熬夜人群,过度吸烟人群,年龄过高人群均是心梗的高危人群。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和尽早救治,是挽救心梗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改善心梗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基石。
防治心梗要关口前移,养成“护心”的好习惯。缪国斌建议,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低盐、低糖、低热量饮食,适量补充鱼类、坚果、酸奶等,保证营养均衡,少吃油炸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早期干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避免疾病对血管的进一步损害。戒烟限酒,规律生活,科学锻炼,定期体检,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超负荷工作。(视频制作:实习生 周怡廷)
- 心梗救治日:急诊科医生教你读懂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 热点聚焦:中哈边境巴克图口岸进出口贸易火热
- 天天热头条丨第8次斩获金奖!
- 邮局咖啡全国首家日咖夜酒概念店落地福州
- 环球聚焦:新三板赛特斯或卷入泽达易盛造假 科创板IPO已过会
- 【播资讯】十大机构论市:目前行情正处于政策驱动的上半场
- 世界杯带动外卖单量 奶茶、龙虾、烧烤等品类订单环比增长超三成
- 主打AI精准学孩子更容易接受,科大讯飞AI学习机取得不错反响
- 看点:北京经开区弹窗核酸检测点查询
- 焦点日报:税收减免、资金支持、应用场景构建……重庆多举措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 头条焦点:“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海南首个外企集聚区揭牌
- 世界今头条!天地在线:股价异动核查已完成 明起复牌
- 永太科技:全资子公司电解液项目试生产
- 每日观察!中远海控供应链物流拖车平台正式运营
- 天天视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战略实践两周年主题活动启动
- 大禹节水:子公司联合体中标13亿元敦煌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项目
- 全球时讯:趁着好雨忙冬种——湖南益阳蔬菜种植见闻
- 世界观点:山东惠民:烂泥湾逆袭成“聚宝盆”
- 天天快讯:300万辆!我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
- 天天信息:江西抚州:黑木耳好前景 冬闲田好“丰”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