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20日报道英国《卫报》网站11月15日文章发表题为《澳大利亚要想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必须停止敌视中国》的文章,作者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近代史高级讲师戴维·布罗菲。全文摘编如下:
尽管人们对中澳领导人的会晤充满期待,但从工党那里很难得到除了制式文件以外的有关中国的信息。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在13日的一次演讲中称,我们将“在能合作的方面合作……在必要的方面存在分歧”。那么工党的对华政策到底是什么?
【资料图】
自上台以来,工党已经宣布希望“稳定”与中国的关系。这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词语,或许有意为之,以让不同的选民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读。对中澳关系乐观主义者来说,稳定将被视为一种改善;对华鹰派人士则把该词解读为巩固两国紧张关系的新常态。这个概念有什么实质内容吗?
从堪培拉的角度来看,亚洲的最理想情况看起来大体上一直如此:在美国的钢铁之墙后面,澳大利亚的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当这堵墙开始显露弱化的迹象时,澳大利亚政府就会故意引导我们转过来将中国说成敌人,试图让美国牵头的遏华行动更坚定。这里的结论是,当美国步步为营的时候,澳大利亚就避免让自己太出风头。
堪培拉可能觉得在这种环境下可以避免枪打出头鸟的风险,或许还可以获得一些回旋的余地,以防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努力失败。如果说“稳定”在政策方面有什么意义的话,指的就是这点。
然而,事实是,工党仍然坚持最初让我们走到这一步的一整套政策。虽然澳大利亚媒体现在焦急地期待外交裂痕修复的迹象,但就在几周前,新闻头条还在欢呼B-52轰炸机抵达北部地区。澳英美联盟已经让我们走上一条与美国不断深化军事融合的道路。当我们公开为了针对一个国家而武装自己时,呼吁与之建立“稳定”关系的意义何在?
一系列以中国是敌对的危险国家为前提的举措仍然存在。仅举两个例子,对中国投资的荒谬限制,以及对从事澳大利亚研究的中国学者实施签证禁令。
与含糊其辞的“稳定”相比,取消一些这种不利措施将给澳大利亚外交官一个更好的切入点来向中国表达不满。然而,悲哀的是,一些对华鹰派人士把任何的政策变化都描述为对北京做出的不可容忍的让步。
我并不是第一个指出这种言论的反常后果的人士:我们的政策视中国的态度而定。北京若是反对澳大利亚某项新举措,必定会促使我们强化该举措。这是我们需要摆脱的思维习惯。
当人们对国际外交的激烈交锋极为感兴趣时,这样说似乎有些奇怪,但我们需要多想想希望澳大利亚成为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军事化回应正在加剧全球分歧,并分裂我们自己的社会。简而言之,正在破坏稳定。
反对这种未来的境遇与迎合北京无关。相反,正视澳大利亚自身对当前紧张关系的推波助澜作用,是与北京展开严肃对话的唯一可靠途径。
- 世界看点:澳学者:澳大利亚必须停止敌视中国
- 颗粒归仓!铁路创新运输方式 保障北粮南运
- 环球热议:第七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收官 湖南金阳石墨烯研究院获创客组三等奖
- 重点聚焦!前三季度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8.6%
- 桂东电力:收到广西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 每日热讯!岱勒新材:12月份预计300万公里产能能全部释放
- 天天速读:“如实说”“提前做”“主动赔” 北京我爱我家全面升级服务“诚”诺
- 天天速讯:卡莱特:发行价格为96元/股 11月22日网上、网下申购
- 环球今日讯!*ST星星两年虚增营收超45亿元 多名责任人被罚数百万元
- 紧跟成都 西安优化限购限售范围、放松购买首套二手房条件
- 世界杯开幕式提前一小时
- 环球时讯:2022年11月20日北京朝阳区新增高风险区域名单
- 世界要闻:呼和浩特:疫情风险仍然存在 高低风险区管理不能放松
- 观点:把百姓“槽点”变成抗疫工作“发力点”
- 环球快报:方舱里的暖心接力
- 每日快看:马背上的火焰蓝
- 环球快消息!湖北红安:能动履职切实提高军人军属家庭荣誉感
- 天天报道:浙江宁波海曙:出台意见加强数字化检执联动
- 全球热门:银保监会通报24家险企产品问题 要求排查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风险
- 快资讯丨11月20日晚间沪深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公告最新快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