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社成都11月26日电(记者江毅 董小红)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在一栋不起眼的科研楼负一层,有一个“巨型冰箱”,温度从4摄氏度到零下18摄氏度不等,最长保存期限可达50年。“这里存放着来自全国的3万多份中药种子,其中许多是西南地区特色中药资源。”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彭成说。
这是11月24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拍摄的中药种质资源单体库中保存的种子。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这里也像一个巨大的“种子银行”,各类中药种子根据实际需求可保存不同年限,若干年后取出,仍可通过独特的“萌发技术”实现种子的正常种植,从而达到保存珍贵种质资源的目的。
打开厚重的铁门,走进资源库的干燥间,一个个中药种子密封储存瓶整整齐齐摆放着,标签上注明了种子的名称、药效等。分装好的中药种子正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慢慢脱水。
“我们这儿保存了许多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种子,比如红豆杉种子,这些种子可以保存长达30到50年。”说起库里的“宝藏”,中药种质资源单体库技术负责人裴瑾教授如数家珍。
11月24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种质资源单体库,研究员展示保存的种子。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中药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建立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开展中药资源保存、全产业开发研究,可为优质中药材的生产、供应提供战略保障,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基础。”裴瑾告诉记者。
中药种子的保存流程复杂精细,需要经过种子鉴定、图像采集、种子清理、干燥等一系列流程。种子储存库还分为短期库、中期库和长期库等不同类型。“种子保存到一定时间后,比如5到10年,研究人员还会把种子拿出来进行‘萌发实验’,了解保存的种子的变化及是否能发芽繁殖。”裴瑾说。
“种子银行”的存在还推动了中药研究延伸至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了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不少科研成果正在不断转化为新药,造福更多患者。
记者了解到,先后有100个中药饮片、6个创新药物、1个新资源食品在这里成功研发,10个中成药进行了二次开发。
- 天天热点!这个“种子银行”藏着中药存与用的秘密
- 环球观察:北京:优化保供配送人员白名单制度
- 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 科学精准织牢疫情防控网
- 新动态:广州对跨省流动到站旅客开展“落地检”“即采即走”核酸检测服务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启动 在世幸存者仅剩55人
- 中企将改变世界汽车出口格局?日本专家分析三大崛起原因
- 环球快报:“最美退役军人”刘谊:你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才有你
- 天天微速讯:航天新征程|杨利伟:中国空间站时代脚步越来越近
- 每日播报!从跟跑到并跑 中国舰载机十年冲破了什么?
- 讯息:九寨沟初冬“暖”游叠瀑翠海 探童话奇景
- 世界播报:建一项工程,创一件精品!湖南建投集团揽获16项鲁班奖
- 岳阳铁水集运煤炭储备项目开工 打造国家级北煤南运中转枢纽
- 【全球独家】工程机械新的排放标准实施在即—— 加速切换模式,山河智能“国四”挖掘机上线
- 环球消息!“固收+”策略遭遇滑铁卢 超八成产品年内收益率为负
- 首批77万剂复必泰二价疫苗已运抵香港 12月1日正式开打
- 全球新动态:沙漠里的生命方舟
- 全球滚动:东西问丨意大利汉学家毕罗:《兰亭集序》为何在太空“出圈”?
- 卡塔尔世界杯何以钟情中国新能源客车?
- 日媒:在这些高科技领域,中企“存在感”增强
- 航天新征程|王亚平:把梦想绘入辽阔星河
